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2913|回复: 1

固态硅胶和液态硅胶加工工艺上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固态硅胶和液态硅胶加工工艺上有什么不同
( q1 v4 l3 }: n) g, |1 x
$ v/ @5 f+ J2 ^. j; X4 j5 Q

) J$ i: g( h+ k7 w0 w5 m液体硅胶和固态硅胶在加工过程中加工工艺有什么不同.例:硫化等.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什么不同.满意了再加多多分. * u  \0 M. l! D9 @4 k
硅橡胶和硅树脂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别.$ G" r( r- k# k) Z7 o
( I# a3 P) l) O, D$ L' N% y
发表于 2010-8-1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是硅胶还是硅橡胶。4 h6 B4 P& J! `
先说硅胶
$ X* @, B% D0 x. p- a固体硅胶  工业上是以水玻璃(硅酸钠)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水解生成凝胶,然后经老化、洗涤、干燥等过程制成硅胶,依据水含量的不同,为半透明或白色固体。市售商品有不规则粒状、球状、微球状硅胶,后者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常用作流化床作业中的催化剂载体。: Q5 h# }) M/ |6 D$ A6 c
  用作催化剂载体时,通常是将硅胶浸渍于含催化活性组分的溶液中,使溶液吸收于硅胶的孔隙内,经干燥、活化等手续,使活性组分分布于硅胶表面上。硅胶的孔隙结构对制成的负载型催化剂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如硅胶的孔容积、孔径分布等。习惯上,将平均孔径小于15~20Å的硅胶,称细孔硅胶;平均孔径大于40~50Å,称为粗孔硅胶。细孔结构的硅胶具有高比表面积,有利于催化活性组分的分散。但细孔结构不利于反应物分子的扩散,即不易触及深藏于孔隙深处的催化活性组分,因此将降低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而且在孔隙深处生成的产物分子也不易逸出孔外,易于造成深度副反应。硅胶的孔结构与制造方法及条件有关,如成胶、老化、洗涤时的pH、温度、时间等。可通过扩孔处理法将市售硅胶扩孔,常用的方法是将其置于热压釜中加水或加含盐的水溶液(如碳酸钠、醋酸钠)热压处理,例如:在320℃、10MPa热压处理可使比表面及平均孔径分别为135m2/g和123Å的硅胶变为26.9m2/g和508Å。) Y( E) E4 E7 F8 q
  硅溶胶  除固体硅胶外,液态的硅溶胶亦为重要的载体材料,工业上通常用离子交换法使水玻璃脱钠制硅溶胶。它是半透明的乳白色液体,市售商品中二氧化硅含量一般为20%~30%,高者可达50%,其中胶粒直径为100~200Å,有些商品达1300Å。高浓度的硅溶胶通常是借助微量的氧化钠保持其稳定性。硅溶胶干燥后即变为多孔的固体。例如在制作由丙烯氨化氧化生产丙烯腈的(磷-钼-铋-氧)/氧化硅催化剂时,是将含活性组分的溶液与硅溶胶混合,经喷雾干燥法制成微球状催化剂。  " @1 B1 s% J3 h, Y: Q9 e3 s, X
硅橡胶
; d# p1 ~4 T& e8 H/ c有机硅橡胶是由线性聚硅氧烷混入补强填料,在加热加压条件下硫化生成的特殊合成弹性体。它完美地平衡了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因而能满足今天许多苛刻的应用场合要求。# Z  N, q' d+ z, a5 O& w1 U
硅橡胶在下面的领域表现卓越:
( D# ?1 l) a3 w5 G高低温稳定性
+ g" ~+ X/ I2 Q6 @, L+ f, G惰性(无味无臭)
# [; R' N; x; H. R/ w透明,易于上色 - y, `& L! e) u' L" O
硬度范围宽,10-80邵尔硬度 8 P$ z6 t/ S1 F: b; h% P. [
耐化学品
6 _- c& s# R8 v$ f$ q( t8 A7 ~/ [耐候 8 r( U1 u' J2 r1 F% R# o7 P- O; A0 f7 \
密封性能 ; Y: A) q5 r. A- o
电气性质 % l( {4 j. K% |) m' G7 T
耐压缩变形
& H2 `% L# z" ^除了上述卓越性能,和常规有机弹性体相比,硅橡胶还特别容易加工制造。硅橡胶容易流动,因而可以在能耗较低的情况下模压、压延、挤出。容易加工也就意味着生产效率高。
; N+ B7 C  K% U1 _7 i, v硅橡胶可以以下面的形式提供: # U, z* y) V% `, d1 I
混炼胶 : 这种即用型材料可以根据您的加工设备和最终用途进行上色和催化。 / i8 |. U) u7 f% K* |; S# ]
基础料: 这类有机硅聚合物同样含有补强填料。橡胶基础料可以进一步和颜料和添加剂混炼,形成混炼胶,满足您的色彩和其他制造要求。
7 V5 l5 {& p9 f0 I( P液体硅橡胶(LSR): 这种双组分液体橡胶体系可以通过泵输入适当的注射成型设备,然后热固化成模压橡胶部件。 ' M$ T' P+ i, ?3 f$ X
氟硅橡胶混炼胶和基础料: 氟硅橡胶保持了有机硅的许多关键性质,此外,它还具有优越的耐化学品、燃料及耐油性。
) f: R4 B6 q, N7 L8 R8 V9 S4 Y/ P7 q! ]& b
  主链由硅氧原子交替组成、在硅原子上带有有机基团的合成橡胶。分子中的有机基团可以是-CH3、-C2H3或-C6H5等,相应称作甲基、乙烯基或甲基苯基硅橡胶。硅橡胶是一种耐高低温(-60~250℃)、耐臭氧化并具有良好电绝缘性能的特种橡胶。硅橡胶有高温硫化型(硫化温度150~200℃)、室温硫化型和加成型之分。5 k" T* S# b1 y  j2 q  ^8 S8 x2 d. R
  高温硫化甲基硅橡胶于1944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成功。1952年,美国陶-康宁公司L.斯特布莱唐和K.波尔曼蒂尔研制出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1953~1955年制成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956~1957年出现硅氟橡胶;1958~1959年开发成功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之后出现加成型硅橡胶系列产品。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硅橡胶。80年代以来,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从60年代初期开始相继研制成功各类硅橡胶,现均有批量生产。硅橡胶主要有下列品种:
+ M6 O" s$ G1 L' |1 d- t, ^) r  高温硫化硅橡胶  生胶无色透明,有塑性,分子量35万~70万,能溶于苯等溶剂中,制品耐氧化,抗臭氧,高频下电气绝缘性优良,耐电弧、耐电晕,并有透气和对人体生理惰性等特点。大量用作苛刻条件下的电线、电缆绝缘层,密封件,导管,登月鞋等。因其无致癌性,有较好的抗凝血性和生物相容性,已大量用于制作人体内外用的导管、插管、人工关节等。0 X7 j( h8 l* _+ a/ B$ q
  高温硫化硅橡胶通常以高纯度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带有-C6H5、-CH=CH2、-CH2CH2-CF3等基团的环四硅氧烷为原料,用酸碱催化剂开环共聚,经脱除催化剂和低挥发分即得硅生胶。橡胶加工时,先加入结构控制剂(二苯基甲硅二醇)和补强填料(气相法二氧化硅)、抗氧剂(三氧化二铁)等,再在炼胶机上混炼,经高温(约200℃)处理后加有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作硫化剂。混炼胶入模后要加温、加压。制品出模后有的还要后硫化。混炼胶可挤成管、条、包覆电线电缆。
7 L# {' p9 P- A0 ]9 L0 E  室温硫化硅橡胶  其特点是可以制成不同粘度的胶料,在室温下可以涂布,不需高温和加压即可硫化,硫化时要释放出醇类、醋酸等低分子产物。室温硫化硅橡胶有双组分和单组分之分。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用于精密铸造用弹性模具、牙科印模材料及航天器耐烧蚀涂料等,其原料中的羟基封端低分子聚硅氧烷要专门制备,通常以聚硅氧烷环体与水开环制成,分子量的大小以水的加入量控制。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用于电子器件的密封保护等,所用主要组分之一,带乙酰氧基或酮肟基等活性基团的硅烷或硅氧烷,也需专门制备。# U9 D/ D; E, Z. L8 x
  加成型硅橡胶  以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和带氢原子聚硅氧烷为基料,以铂化合物为催化剂,多在略高于室温的条件下硫化:# ?: A* f! }0 _1 u" ~! w# u
    : \3 i' i7 s) X- S) C$ |# c
呏SiCHCH2+HSi呏—→呏SiCH2CH2Si呏
7 r& [# H) G4 o9 r) _* i; w) q9 \9 d& `6 _2 Q/ e
如加入特殊制造的有机硅树脂作为补强剂,可以得到透明且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的硫化胶。其特点是硫化时不放出低分子产物,可灌注成型深部硫化。主要用于电子器件灌注涂覆,作光导纤维涂料,也是人体内软组织充填、颜面整形的理想材料。1 e9 B8 u% @: Q. _. M- N
  参考书目$ J4 R' Q, B# @
W.诺尔著,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三室译:《硅珙化学与工艺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W.Noll,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Silicone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19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7-2 19:33 , Processed in 0.2597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