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青华模具培训与大家分享冲压拉伸件缺陷(表面精度不良)线偏移及解决方案扭曲
3 U- T L4 u( z. n& ? 线偏移是指成形初期或过程中发生的棱线偏移,如果能模糊地看到制品的凸起部或棱线的R(半径)有大的偏移,或者能看到两根棱线,都称为线偏移。
V M' g% p% l, c% u# i8 K8 I 外观很重要的制品,如发生折线、冲撞痕线、或者线偏移,都会影响表面质量。尤其是发生线偏移时,在修整阶段难以消除,故在模具设计阶段,就应采取防止发生线偏移的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 \% C1 d* B# `
产生线偏移的原因,大致分为四种情况。根据原因不同,又分为生产过程中大量出现的线偏移和偶尔发生的线偏移。后一种情况,线偏移严重程度不同,方向也不一致。
, s5 m3 X, ~* F! N5 X; m8 S: S, o 另外,制品上有多根棱线时,一般线偏移多集中于某一根棱线上。即使只有一根棱线,也会出现部分线偏移或部分线偏移的方向改变,再者,如线偏移发生在两侧,则表明上述两种情况均有。# `! b/ R$ X% @% J! z. h' X7 J
因此,在采取措施时,必须从成形开始到结束,分几个阶段对材料的变化进行仔细检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B8 F7 Y9 ` Y
(1)成形初期,由于材料又一次移动而产生的线偏移(图1)。 \- ^0 N2 K. u0 T6 q& u- Y+ C
压边圈板面与压延方向成倾斜配置时,凹模与压边圈碰撞后的瞬间位置为cab,凹模继续下降,当达到c′ab′的位置时,由于ab>ab′,棱线a点就移动到a′点,因而产生线偏移。1 P& v; t' L- ~" G2 E& f) m9 Z3 B* o6 V
8 L; g; L5 Q* F1 R% g图1 成形初期由于材料又一次移动而发生的线偏移1 a5 h! E3 H9 T+ x
, z( r$ d9 r7 H: L8 C* g- a: b1 B" e* N 消除方法
% G' J3 z: h" ?* h ① 主要应在模具设计阶段消除线偏移发生的因素。如有可能,将凹模平面改变为b′ac′。1 s$ {' D+ K4 q
② 其次,消极的方法是将棱线R增大使线偏移不易看清。如果允许,可增大到8—10t,同时,为了消除棱线的滑动擦伤,要认真研磨模具棱线并镀硬铬。
, T- G1 S1 ^! K; l4 {* {4 ~ ③ 将毛坯进行预弯曲。& Q# y0 \5 o1 U: r
; D1 A+ P0 {" B9 u4 C7 x1 f (2)由拉力差引起的线偏移。
5 @4 v; K1 T. k! x& z+ m. W, q 在成形过程中,由于拉深筋和压边圈的接触状态不良,造成某一部分起的作用太大。其次是由于毛坯形状、成形形状等方面的原因,破坏了材料流入的平衡,棱线发生整体或局部偏移,而形成线偏移。& `; T% |1 z1 @+ ]; h4 ^
/ L! x ~6 x' D% P' D! b3 W, C$ g 消除方法2 b5 l& y2 D# H. O
由拉伸引起的不平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要正确找出原因。如在试模时发生线偏移,将成形过程中各阶段的制品取出并加以观察比较。
* m. ^* a) b! d6 o8 K, h- @7 o- G 要详细观察、检查由拉深筋引起的冲撞痕线的移动状况;毛坯形状的外形变化状况;由于凹模圆角半径(rd)部位引起的冲撞痕线变化及凸模形状变化。线偏移发生时检查模具是否有碰撞或者是否由于间隙不当而有发亮等状况。
" m$ w! L& a- W0 b 一般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找到并判断出影响最大的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另外,观察线偏移的变化,采取使材料流入均匀的措施。7 I# N$ w. Z& @4 o
① 使压边力均匀。 N5 n2 [, q) s I/ o' [5 q
将凹模平面涂上红丹粉,检查模具的接触状态,然后消除发生强烈碰撞的部位。5 q2 N* U5 B# l( s3 V
② 通过拉深筋调整拉伸力。6 v- y. T# s! h) m
拉伸力太大时,或更换位深筋或调整拉深筋的凸起部位。如果拉伸只需稍加调整时,只要将拉深筋顶部的R修大,并要认真研磨;另外,如果只须局部调整拉伸力时,则在局部采取上述方法予以调整。
# T6 a4 U* B" M" j9 ? ③ 改变毛坯形状。
6 i; c: t9 f3 D7 V 改变毛坯形状,调整材料流入状况。# D1 ]4 ^. Q G' E: |1 a, A
④ 改变并调整凹模圆角半径(rd)。
7 M5 | {6 \4 Y8 _* u; x; d 如果要降低拉伸力,可将rd增大;如果要局部调整材料流入量,可改变该部位的rd;如果想拉伸力全部减小一点,可沿着材料的移动方向对rd进行仔细研磨。
- I. k5 i6 a3 n" ~& c9 v! S3 p2 d! c; L ⑤ 通过加工油进行调整。) Z9 N; x& ]" C& J# Q8 d9 L
通过改变加工油的种类,涂敷量,涂敷位置来调整拉伸力。试模时虽然能利用加工油调整拉伸力,但由于在批量生产时实际上不可能应用,所以,必须尽可能减少加工油对模具配合的影响。5 {# g' q* Q5 V9 Z, T" t! i' k
⑥ 增大棱线圆角半径R。
+ F" `8 {$ k# W; W: M/ U7 m- ? 增大线偏移部位的棱线圆角半径R。
. E! j7 m& L: c0 M ⑦ 切口的时间调整。9 _" E) u) s+ |" M
切口的瞬时,拉伸的均衡受到影响。往往发生冲撞痕线或者线偏移。可通过调整切口时间,或安装弱拉深筋,避免拉伸力激烈变化。
% v3 x/ L8 l2 C9 C. ?% n ⑧ 分工序进行。
( H# |, B- `: e- q 如果线偏移用其他办法都不能消除时,可分成几道工序进行精整,对棱线进行改造。
% ~! q p+ f$ J r
* Z7 B! T% _- ^# u (3)由材料的延伸量之差引起的线偏移。3 U5 U7 c$ j" w
图2是由材料延伸量之差产生线偏移的示意图。在成形过程中,材料从压边圈通过凹模圆角半径(rd)流入,形成与凸模形状相同的制品,同时,材料自身由压边圈引起的拉伸力,还会使材料本身相应延伸。
* A! B5 C4 F1 G 这时,就象图2所示的那样,ab<ac,而且相差太大,这时,即使从压边圈流入的材料是均匀的,但由于ac部和ab部引伸量不同,材料会从a向a′方向移动,产生线偏移。
9 w2 f/ k; V# R" ^; {4 R# F4 B" \9 C 图1和图2相比,线偏移的方向相反。虽然制品形状和模具结构不同,但在成形过程中,线偏移往往同时发生于棱线两侧。
j8 ?; Q& W( r
, @+ f& H. [0 C6 Q7 V' T* e. i6 ? R
图2 由材料延伸量之差而引起的线偏移
9 q1 ^8 H1 u4 G 消除方法+ |: m+ [3 j' K0 J
① 基本上应在设计阶段便要预测到线偏移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其方法是,或改变凸模轮廓,或设计工艺余料,或改变压延方向等来减少ac和ab之差。; C! e+ S6 Z6 [1 O# D
另外,ac面内有大孔时,为了达到拉伸力平衡,往往在冲裁部位以内设计工艺余量。
; e4 k$ c$ A5 M& P+ d* c! r ② 限制c面材料的流入,方法同前。
8 Z% ^" T! u' W b ③ 消极的方法是增大棱线圆角半径R,使之棱线变模糊。
" F( _; G4 W& |% C3 \* G" I f- Q# a- f" ^! {. O
(4)由于形状复杂而引起的线偏移。; E- X; f5 M% F# `8 H( O9 [ a
制品形状如有很多凸凹形状起伏,在成形过程中,材料相对于棱线移动的倾向加剧。发生线偏移的情况往往很复杂。但一般可考虑是延伸量之差的原因,成形过程中,它会使制品同时在多处发生线偏移。/ l% x5 E! W# g
+ t2 V# e" D! o0 Y
消除方法
- e/ ]* R* v2 r5 K
) U5 f- g" ~+ X5 c# V ① 基本方法是在成形过程中调整各部分材料的流入,并在修整线外的余量和成形方向上想办法,以达到成形形状的平衡。% Z) |$ o% r6 Q$ R
② 消极的方法是,为了使线偏移弄模糊,可增大棱线圆角半径R。) B2 S" T( Y7 ^5 l0 I+ k, `, t3 D
③ 必须进行切口时,时间应适时,并避免拉伸力急骤变化。
5 Z# V1 z. R% Y2 y$ A
/ r. ?/ ]$ f8 x6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