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冷却水道的截面积不可大幅度变化,切忌忽大忽小。 ②直通式水道长度不可太长,应考虑标准钻头的长度是否能够满足加工要求。 ③尽可能使用直通水道来实现冷却循环。特殊情况下才用隔片水道、喷流水道或螺旋水道。 ④进出水管接头应设置在非操作侧或模具的下方。 11.2.4满足成型工艺需要原则 在模具设计时,应尽量先考虑冷却方式和冷却回路的位置,要有足够的空间;要有很高的冷却速率,冷却孔内的水流状态应为紊流(流速超过4000mm/s),如图11-2所示。紊流的传递速率远大于层流。冷却水在紊流状态下的冷却效果比层流时高10〜20倍。要有充足、均匀、平衡的冷却效果(冷却水回路尽量考虑平衡冷却水回路)。不同水孔的孔径达到的水的流速、流量及水温不一样时,要求达到紊流状态(雷诺数 Re = 6000〜10000),具体见表 11-3.
9 u; J( W P9 ]0 X5 ^
+ _; k1 P7 D) ?- m9 h1 F- a11.3 冷却水道设计要求 11.3.1冷却水道直径 冷却水管直径大小应合理选用,冷却水孔的直径越大越好,但冷却水孔的直径太大会导致冷却水的流动出现层流。因此,尽量使流速达到紊流状态。 冷却水管直径一般为6mm、8〜12mm (6mm、8mm、10mm、12mm、13mm、 16mm) o可根据模具大小来确定管径大小,如表11-4所不。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制品壁厚确 定冷却管道直径大小,如表11-5所示。 11.3 冷却水道设计要求 11.3.1冷却水道直径 冷却水管直径大小应合理选用,冷却水孔的直径越大越好,但冷却水孔的直径太大会导致冷却水的流动出现层流。因此,尽量使流速达到紊流状态。 冷却水管直径一般为6mm、8〜12mm (6mm、8mm、10mm、12mm、13mm、 16mm) o可根据模具大小来确定管径大小,如表11-4所不。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制品壁厚确 定冷却管道直径大小,如表11-5所示。 11.3.2冷却水道位置 ①冷却水道的中心距为(3〜5)^,如图11-3所示。冷却水道的位置与动模或定模的基 面的中心距应是整数,不能设计成小数,否则会给画图、编程、加工、测量、验收带来不必 要的麻烦。 ②冷却水道至型腔表面距离不可太近,也不宜太远,一般在(1.5〜2.5)^。水道外壁 距型腔壁最小距离根据模具情况而定,小模具最小为6.5mm,中型模具以上至少为8〜 12mm,硬模为15〜20mm。 ③冷却水道至成型面各处应是相同的距离,排列与成型面形状相符,如图11-4所示。 塑件壁厚不同,型腔壁厚与冷却水道之间的距离也不同,如图11-5所示。 ④冷却水道钻头底部与型腔壁最小距离为19mm,见图11-6。 & n2 z3 A( A' o! F/ Q
⑤水道孔与螺纹孔相互之间的最小边距为6. 35mm (l/4in),见图 11-7。 ⑥水道孔与其他孔或壁之间的推荐最小距离(X)分别是:孔和边缘的距离为6mm,如图11-8 (a)所示;交叉孔与其他孔之间的最小距离(水道外壁距顶杆外壁)为5mm,如图11-8 (b)所示;螺纹孔和壁的边缘为4mm,如图11-8 (c)所示。
( @ q/ F9 l& a( }) g+ G- P- z- {
9 }7 V- l) X9 h- G6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