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型腔在精加工时产生波纹和黑斑。在型腔加工的底部及弯角处,易出现细线或 鱼鱗状凸起的波纹。产生的原因如下。 a.电极损耗的影响:电极材料质量差,方向性不准,电参数选择不当,造成粗加工后 表面不规则点状剥落(石墨电极)和网状剥落(纯铜电极)。在平动侧面修光后反映在型腔 表面上就是波纹现象。 . b.冲油和排屑的影响。冲油孔开得不合理,波纹现象就严重;另外排屑不良,蚀除物 堆积在底部转角处,也会助长波纹现象的产生。 减少和消除波纹、黑斑现象的方法如下。 a.采用较好的石墨电极,粗加工开始时用小密度电流,以改善电极表面质量。 b.中精度加工采用低损耗的脉冲电源及电参数。 c.合理开设冲油孔,采用适当抬刀措施。 d.采用单电极修正电极工艺,即粗加工后修正电极,再用平动精加工修正。 精加工留在型腔表面的黑斑常给最后的加工带来麻烦。仔细观察这部分,会发现表面平 度较周围其他部分要差。这种黑斑通常是由于在精加工时脉冲能量小,使积留在间隙中的蚀 除物不能及时排出所致。因此,在最后精加工时要注意控制主轴进给,灵敏地抬刀,不使炭 黑滞留而产生黑斑。 ⑩注意电极大小对放电间隙的影响。原则上放电间隙应不受电极大小的影响,但在实 际加工中,大电极的加工间隙小,而小电极的加工间隙反而偏大。一般认为,大、小电极组 装精度可能不一样,小电极垂直精度不宜装配得像大电极那样高,使其投影面积增大,造成 穿孔加工放电间隙扩大。 小电极在穿孔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侧向振动,造成放电间隙扩大。由于穿孔进给速度受 大电极的限制,使小电极二次放电机会增多,致使其放电间隙扩大。 防止在型孔加工中产生“放炮”现象。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积聚在电极下端 或油杯内部,当气体受到电火花引燃时,就会像“放炮” 一样冲破阻力而排出,这种冲击力 很容易使电极与凹模错位,影响加工质量,甚至造成报废。这种情况在抽油加工时更易发 生。因此在工件进行型孔加工时,要特别注意排气,适当抬刀或在油杯顶部周围开出气槽、 排气孔,以利排出积聚的气体。 注意热变形引起的电极与工件位移。在使用薄型的纯铜电极加工时,要注意由于电 极受热变形而使型腔产生异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停机后由于人为因素使电极与工件发生 位移,在开机时又没发现电极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样常会使接近完工的工件 报废。 注意主轴刚性和工作液对放电间隙的影响。电火花加工的蚀除物从间隙排出的过程 中,常常引起二次放电。二次放电使已加工表面再次被电蚀,在凹模的上电极进口处,二次放电机会就更多一些,这样就形成了锥度。这种锥度一般在4'〜6'之间。二次放电越多,锥 度越大。为了减小锥度,首先要保持主轴头的稳定性,避免电极不必要地反复回升。调节好 冲、抽油压力,选择适当的电参数,使主轴伺服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既不过于灵敏,也不迟 钝。在加工深孔中为了减少二次放电造成锥度超差的现象,常采用抽油加工或短电极加工的 办法。 ⑭防止电弧烧伤工件。加工过程中局部电蚀物密度过高,排屑不良,放电通道、放电 点不能正常转移,将使工件局部放电点温度升高,产生积炭、结焦,引起恶性循环,使放电 点更加固定集中,从而转化为稳定电弧烧伤工件。防止办法是增大脉间及加大冲油,增加抬 刀频率和幅度,改善排屑条件。发现加工状态不稳定时就采取措施,防止转变成稳定电弧。 其采取措施是利用一些人为的辅助工艺措施,例如工作液的循环过滤,加工中采用的冲、抽 油措施等。 . @3 O7 w0 b. G$ B8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