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1737|回复: 1

plm与erp的协同,经典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协同工作”是常挂在管理者嘴边的话,但对于一些产品结构复杂、产品研发和维护工作量大的企业而言,实现技术部门同生产、采购甚至财务等部门的协同工作,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现协同工作不仅需要管理手段,还需要技术手段。plm系统与erp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就是重要的技术手段。" r  w4 g3 c' f- f8 a
( Y0 i! b0 |: C7 X9 ~" p  y
  一、协同的层次
7 v6 \% K* O3 w6 q  X8 f9 k, E: I
9 i) J4 t+ I: w+ z, F, t  目前人们对erp了解得比较多,而对plm的了解相对少些。很多人认为plm与erp的协同不过是plm中的产品数据通过接口传递到erp系统当中形成物料清单,这种认识并没有错,但这只是第一层次——数据单向传递,即数据从plm系统中传递到erp系统中。要实现协同工作的管理目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仅仅靠数据单向传递是不够的,还需要第二层次——数据的双向共享,也就是说,plm也需要从erp中获取相关数据。& t6 p3 r2 x/ {/ i, s! V
6 U' k- C  s. w0 j
  二、协同的实施
" [, b: {( C+ w- x' s
" o# h8 s9 B- ~" [$ Z. N  1.第一层次协同) J( H* g" f6 e

8 ^: P. h+ x2 \+ e  一般来说,不同部门的员工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不同数据:技术部门关心产品的技术特性;生产部门关心产品的工艺和计划参数;采购部门要考虑价格和供应商能力;财务部门维护产品成本。如果在一种系统中集成所有的功能,那将是最理想的,广义的erp定义也是如此,而目前所见的erp主要是狭义的,并不包括plm系统。独立的plm系统目前主要用于技术部门,大多用其来维护产品的信息,如对编码、图号和工艺的管理。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企业数据分别存储在plm系统和erp系统当中,这些数据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所以,要使其协同工作首先要实现plm向erp的物料清单传递相关数据的功能。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实现方式大致如下:) ?; ]7 A( k; V  @

3 d2 g% Q( U# Y3 }$ o3 v(1)首先在cad和pdm中完成设计工作,分配物料代码,同时建立产品的设计树。. `9 a9 r! C- B, X  T8 O
(2)在capp中完成工艺。
: {. ]6 [2 X" R8 I- y(3)将设计树和工艺导出为erp可以导入的数据文件。
) }% M9 E4 N4 |) M3 }(4)erp系统将数据文件导入,建立物料主文件和物料清单。
5 L9 }4 J- J, U. h7 ~# b5 U. S. Q% ^! i/ p* \5 X
  在新产品发布的流程中,这样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老产品改进的过程中,这样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样的困难一般发生在数据导入erp系统的过程当中:在erp系统中新建物料清单比较容易,但是对已存在的物料清单进行修改就有诸多限制。工程变更(eco/ecn)虽然一直是erp物料清单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这涉及诸如计划、采购、生产、仓库和财务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综合已下达定单和现有库存等因素来判断变更的生效期,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避免损失。由此可见,实现第一层次协同有许多人为的主观判断因素存在,不可能仅依靠客观的规则来实现。所以老产品的工程变更在数据导入后,必须进行相应的手工调整工作。
4 ^8 f" H% P+ F, ]$ E
4 x& ^( R% Q) F- X3 M  2.第二层次协同
) {4 |, r/ C4 Q1 v' K- i/ u5 b* l, u: o% e& k; ]
  实现plm和erp之间第一层的协同后,人们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从而还会提出新的要求。经常出现的问题有:采购人员反馈某些新增的物料难以购买、交货期长、质量不稳定或价格过高,希望改用其他物料。再比如生产人员对工艺提出意见,建议调整加工设备以平衡能力负荷。如果企业的plm与erp的协同只进行到第一个层次,那么这些信息就会直接反馈给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对产品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然后再经过发布和反馈的过程进行检验。对于实现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管理目标而言,这样一个繁琐的流程很显然需要进行改善,这就是实现第二层次协同的主要原因。其次,在研发产品过程中,技术部门在很多情况下会从已有的物料中进行选择。一般来讲,首先技术人员要考虑物料的技术特性能否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然后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供应商的相关情况(选择国内还是国外,交货期长短,价格高低,供应商以往的绩效如何,是否能准时送货以及质量如何等)。对于新增的物料,流程也要求由相关部门进行类似的评估,收集相关的信息,完成信息收集后,技术人员才能决定是否采用。支持技术部门进行物料选择的决策信息在plm系统中是没有的,然而在erp系统中,这些信息倒是唾手可得。在企业完成第二层次的协同后,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在erp系统中查询相关的信息,然后做决策。* M) ^( B8 l" Y+ e1 i

) }- o* y% ?0 z2 C0 E5 X  在现实企业当中,由于传统的设计开发流程还不能被立即代替,多数的设计流程还是先开发,然后经过发布、反馈、再修改、再发布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产品才能正式完成。这样显然并不能真正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企业一方面要从管理理念入手,使得技术人员意识到应该如何做;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使技术人员不得不这样做。在一家生产设备的大型企业中,技术人员在选择原材料时,不能随意在已有物料中选择,而是必须从一个经过erp历史数据统计筛选后的优选物料表中选择。如果优选物料表中没有合适的物料,则必须经过相应的审核手续。这样技术人员不论主动还是被动,都要同其他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工作。同样,在完成工艺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不仅仅要从技术角度选择加工设备,还要察看设备的能力计划,因此选择能力负荷饱和的设备也需要经过相应的审核。这样,企业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着手平衡未来的加工能力,从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投资。plm和erp第二层协同的操作流程建议如下:
- L+ x0 ]/ U3 ~1 Y/ o' G& O4 X/ @) E0 D1 N9 X( ]- X/ _
(1)erp系统提供优选物料表。" r/ z2 N, W# \# F$ c% s0 g. y
(2)技术人员从优选物料表中选择完成设计。! Z; u+ s. k. K! l5 n3 `5 ]3 O
(3)如果优选物料表中没有合适物料,技术人员需要新增物料时,必须交其他部门评估后方可更新优选物料表。
( Q- Y; K' O  V. F" N(4)建立产品设计树。6 s  @2 Y9 Z$ v$ N
(5)在capp中完成工艺,选择负荷饱和的设备需要多部门评估。
! E& T* S) V* _) x(6)将设计树和工艺导出为erp可以导入的数据文件。
' |* p: w+ s' i; y2 J$ m6 \(7)erp系统将数据文件导入,建立物料主文件和物料清单。6 i) e6 j( P& Z5 K

2 v. q* Q" }- j. H# ]5 m8 f# W# c  读者可以在第三步和第五步中看出,该层次的协同已经实现了plm和erp之间的闭环反馈。闭环反馈使得各部门之间既有协作又有制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的决策和执行。一个好的管理流程应该有闭环反馈机制,这已经为管理实践所证实。有些技术人员觉得这样做麻烦,觉得这样做会影响研发过程,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样做不但使得新产品能够以更快和更低的成本进入制造流程,同时也使得部门之间的协同不是一句空话。
发表于 2010-1-1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抢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4-6 10:17 , Processed in 0.0751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