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7 s' Y$ U+ A, z5 \1 q) F. z, Y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 _1 x/ S9 q' }# |; i B* V( [8 ?# V9 i, x. t& H7 [8 O. ^6 k
% m1 h( l/ p! A5 t4 \: K
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5 |" B. Q1 B4 V ]% V/ y2 w0 ?) B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2 J$ ~8 c1 r+ U3 d
6 V# U" W7 j2 T; k8 V
$ F$ }9 D* P M; C; X 3、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rib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9 G5 A+ W2 \! u, X7 V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6 E+ w# F+ s0 ] Q) i* B: R: y
! |! b6 B, q" _/ Q% O
: J2 q- d* A7 I 4、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同是当小丑。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 v3 r6 E" g, i* {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要求多于鼓励,更以狭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 w" `$ n. X% }# R, ?5 h" E6 X# c
3 T6 k* c z7 d( Y# H8 o; J' d, b( k7 |' J. \$ o
5、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 h2 q, a' W4 v& W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 q# Z4 q( V6 u. W. ^
0 ]! w5 o) L. {$ ~
" @; K4 k9 r. C) p2 K$ ?+ T' S. U% L2 C& S; S- I3 n8 Y)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