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具检修的目的在迅速找出问题点并加以解决,使模具回复原状,能继续生产合於标准之制品。 同一模具制造出之制品具有相同之尺寸和形状,即每一工程加工後就完成一部份或全部的尺寸和形状,因此当制品有变异时,即可依据变异部位而找到该加工工程站,并加以修护使回复原状,若是判定结果为设计错误,即要改变设计。模具检修即是依据这个原则的。 : Q" ^! b! ?0 e2 l& f, y$ U9 E
下述各点可以作为检修的参考: 2 j8 ]2 |" I) F5 F
[一]量测最後所冲打出之成品,核对检查标准以判定变异处,在核对LAYOUT量测该工程尺寸有否与模具图相同,尺寸变异与否,必要时须量测前後相关工程以切确判定变异之处和原因,再施以对策解决。
% A V, a0 v- @0 k1 C' R v [二]当本身无法判定或无法提出对策时,应请教他人之意见,切勿独断自行之。
2 a' i2 r# A8 s* T, e$ Q9 v @% o [三]毛头过大
7 E: e6 j$ l: x, n! L (1)刀口磨耗:重新研磨 $ ^2 V1 _* b+ V3 x& Z8 l# r9 U
(2)间隙过大:侧面大部分为擦光带,亮度较低,减小间隙。
4 R8 R5 Y# t9 L (3)间隙太小:二次剪切面加大间隙。
, o$ r2 l- ^# p0 n* \' l) j (4)对合切痕:改变接合à度或作段差或减小间隙。
; _- u% i P/ T: f: H8 a2 K7 Y (5)过於尖:制品à度小於75度改变工程或间隙。
/ |! x; o) _" s& j8 T (6)材料过硬:更换材料或加大间隙。
( y P) _: Z& B+ c (7)模具:重新研磨。
: |- g/ m) ~$ @+ \4 k0 G3 g0 o (8)模贝不正:局部产生毛头或括伤。重新校正或修改模具。
3 d7 a1 Q9 \: n: |) K6 D, a5 i2 M [四]咬模 ' r) m- Y0 S) v
(1)模具松动:冲或模的移动量超过单边间隙。调整组合间隙。
: T3 P. g/ X* f (2)冲模倾斜:冲或模的直à度不正,或模板间有异物,使模板无法平贴。重新组立或研磨矫正。
9 v* n3 R" t% w; b3 p1 P* _ (3)模板变形:模板硬度或厚度不ì,或受外力撞击变形。更换新模板或是更正拆组工作法。 6 j f: O( w( N9 U4 w, ~$ ^/ S
(4)模座变形:模座厚度不ì或受力不平均,导柱、导套直à度变异。研磨矫正或重灌塑胶钢或更换模座或使受力平均。 3 Y+ u7 ~1 J& l2 \
(5)冲模干涉:冲或模尺寸,位置是否正确,上下模定位有无偏差,组立後是否会松动,冲床精度不ì,架模不正。
6 p j. S5 R- J) V8 t e3 a4 P (6)冲剪偏斜:冲头强度不ì,大小冲头太近,侧向力未平衡,冲半斜。加强剥斜板引导保护作用或冲头加大、小冲头磨短lt增加踵跟长提早支撑引导,注意送料长度。
$ U5 _$ E! z- c3 v5 m$ ] [五]尺寸变异 - I# ?# ?, }( Z- X6 d7 ]5 d
(1)刀口磨耗:毛头太大或尺寸变大(切外形);变小(冲孔);平面度不好。重新研磨或更换冲模。 0 E/ x: ~. ^0 F& x
(2)没有引导:引导销或其他定位装置没有作用,送料机没有放松或引导销径不ì,无法矫正引导。定位块磨损,送距过长。
+ O* d k# e" k (3)冲模太短:弯à度变大,倒à不ì,成形不完全。 & r! v: Q, @8 p/ j T
(4)逃孔不:受挤压或括伤或变形。清理逃孔或加大逃孔和深度。
8 S6 q& z% I$ Q (5)顶出不:送料不顺、料条弯曲、脱料不佳、上模拉料、加长顶出。 & G* n0 ^. [* H; I* f* b
(6)顶出不当:顶料销配制不当,弹簧力不适当或顶出过长。调整弹力或改变位置或销数量;销磨短配合。 / C4 X8 d" r! ?5 ?, b
(7)导料不佳:导料板长度不ì或导料间隙太大,或模和放料机偏斜或模与送料机距太长。
2 ^: s8 ` N9 h( i. l (8)下料变形:部份弯曲件不能容许料重叠,须每次落下,或碟形应变可用压力垫或剪斜à克服。 ! p0 _0 B/ K0 I) H- [% y' ]: f
(9)弯曲变形:上弯弯处挤料;近接孔受拉力变形,受力不均弯à倾斜冲头不够长。 ) t2 t1 v- G9 N( B5 N5 P
(10)冲剪变形:材料扭曲不平,尺寸增大或偏心不对称。 3 T' m ~+ q/ I
(11)撞击变形:制品吹出气压太强或重力落下撞击变形。 6 w3 D& h1 W7 S V9 [1 A
(12)浮屑挤压:废料上浮或细屑留在模面或异物等挤压变异。
- x6 z V% r0 y, _ (13)材料不当:料宽或板厚,材质或材料硬度不适当,也会产生不良。
7 x) B, ]) Y& o3 X$ A (14)设计不佳:工程安排不好,间隙设定不良,除非变更设计,否则难以克服。
& D6 A u9 ^' z$ ~# q [六]模具损坏 ; a) O y9 B/ Q. f' h6 i" e
(1)热处埋:淬火温度过高或不ì,回火次数温度时间不适当,淬火方式时间没把握住;在使用一段时间後问题才出现。 ( C* x3 T, y' @9 r0 O
(2)冲压叠料:料片重叠仍继续冲压,通常为剥料板破裂。
" |* c; c, _; T% X+ M/ Y/ \ (3)废料阻塞:落料孔未钻或尺寸不符或落在床台未及时清理,以冲头和下模板损坏较多。 " n$ z' F0 ^4 p6 {, [
(4)冲头掉落:末充份固定或悬吊,或螺丝太细强度不ì,或冲头折断。
; ^8 l0 x7 ~' }8 C7 q (5)逃孔不:冲头压板逃孔尺寸或深度不够,冲头和剥料板逃部不ì通常为剥料板损坏。 1 w$ ^6 }6 ?! n; W
(6)异物进入:制品吹出弹回,模零件崩损掉落,螺丝突出模面或其他物品进入模内,都可能损坏下模、剥料板或冲头,导柱。 F, P! m) V, z: ^2 y
(7)组立错误:错装零件位置、方向而损坏。
! {, X n7 e5 n4 C9 o! o) k (8)弹簧因素:弹簧力不ì或断裂或等高套不等高使剥料板倾斜,或弹簧配制不常,造成重叠冲打损坏零件。 J5 `* P# l' z+ @' l
(9)冲压不当:工作高度调整过低,导柱失油,料条误送或冲半料,周边设备如送、放、收料机损坏,空气管未装或未开,冲床异常等,所造成的损坏。
' o& S! E8 a) U7 I/ i (10)维修不当:该换而未换或螺丝未锁紧或未按原状复原而造成上述各点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