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科学的工时测定来平衡生产线的产能和混流产品的范围(以确保最佳的经济性)。 在实际生产管理中采用摄像监测的办法是必要的,通过摄像监测来观察员工的整个作业过程,通过对摄像过程的分析来找出值得改善的地方(包括工装的完善,物料的存放位置等)。 5、运用统计工具制作满足宽使用范围(满足80%)的标准工装,以提高速度和质量 结合产品的不同特点,在前面工艺分析,工序布置和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研究制作适合大多数产品的作业工装。 C6 q2 @ Y) S; _# F
" g; C' |! f0 d {3 _ B4 a" E( z 这样可以将一些看似非标的产品用标准化的方法来完成生产(比如,相对于标准产品仅是尺寸发生变化等)自然提高了质量保证能力,同时降低了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6、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为了实现一个流的生产,质量检测就必须作为生产的一道工序纳入生产线规划中,设置检验工序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强化“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意识,加强工序自检和互检。 为了满足尽量宽泛的产品进行混流生产,切实推行看板管理,各种产品用看板进行身份标示,各工序按看板要求进行组织生产。 7、软环境的建设
) y. {; \6 t( ]9 K" @2 y# q+ T
& W3 y# S6 x. x, p
必须配套建立起各种软性的制度。生产线物料补给制度、停线制度、代岗制度等等,并切实加以执行。 三、注意事项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制造的哲学,其精髓是“彻底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全员上下进行永不停止的持续改善”,强调的是不能半途而废,必须永不停止。 G* w; i: d" R! @: n
5 P9 B$ `: H: l7 M% _& ^- q4 v 精益生产方式强调从小事出发,改善结果也是用秒、厘、米等比较琐碎的单位进行计算,可以肯定的说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开花结果。
, o3 Q4 k4 a6 e; C3 @7 h: ^ @0 T! A8 K( p0 b5 e! t$ y" [0 d
精益生产需要遵守很多规则,不按规则办事,公司有规定不遵守,存在个人主义,缺乏团队意识,事事以工资多少来衡量,没有为公司作贡献的想法,都是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阻碍。
. ]& K4 J) z2 S9 w" |
x7 A! @4 R% v4 Y6 F* H. n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养工人工作的自豪感,教育员工遵守规则,事事从小事做起。我们必须从5S管理入手,培养员工遵守规则、自主活动的思想。 $ m/ N6 y$ H' H
% B2 f3 y; r9 f# t' K! u7 t- v 从小事抓起,逐步形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养成减少浪费的习惯和思维模式,逐步加以改善。
2 D; e- a6 v5 M4 V% a( [" g% h4 b
% d1 c: r% i0 P- ?3 V9 ^
推行生产方式改革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公司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上下齐心,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融入精益生产方式的思想是关键。 $ y# k- s, _4 W1 J u
& ~. Q r, ^4 Z6 Q/ G
精益生产方式全员参与的思想和基础改造十分重要。只能按部就班,有序开展。
3 E6 \2 j! X, S# i+ N7 Y# f8 y9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