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m3 o3 Q8 J/ F
模具镶件上局部胶位较多、较深时,注塑完成后,产品对镶件有非常大的包紧力, 导致开模时,产品较深的区域牢牢地包住模具,增加模具顶出难度,产生顶白甚至顶穿, 撕烂产品,无法正常生产。% ~- `" Q( @/ Y9 Y7 T5 G: L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把模具上胶位较多、较深的这一块,做成单独的一个活动镶^牛, 在开模或顶出前,把这一块先抽掉。
# O, B% v$ a4 I" {如图2-1所示产品图,产品结构很简单,由于4根柱子深度太深,且4根柱子是出在 前模侧。若直接开模,柱子处肯定会粘前模,此时应考虑先把柱子处镶件抽掉,然后再开模。$ B6 X: V; }7 S8 _$ S+ }$ q0 E8 W
7 {( S0 j3 C1 I+ C2 g8 N6 I
1 x3 Q) W# U. \* s) r* l
前模先抽芯
6 l" B# |- K6 h/ b& O% A" v. _ 前模先抽芯是指先抽芯机构做在前模的模具。细水口和大水口模具由于在结构上的 不同,其做法也不一样。! O, @) K0 `9 n$ V+ }6 u) T: {
细水口前模先抽芯3 e+ X5 } x2 F) n# W2 ]( e: @+ w
细水口前模先抽芯如图2-2所示,一般来说,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一块先抽芯板,把先抽芯镶件固定到先抽芯板上;另一种做法是直接把镶件固定到面板上。; X! s& R2 A r4 x
是否需要增加先抽芯板,视情况而定,若先抽芯镶件直接固定到面板上,不影响模 具布局和结构时,则不增加先抽芯板;若会影响到布局和结构,比如,影响流道或其他模 具结构时,则需要增加一块先抽芯板。/ ?8 _ K3 i* D# M6 m) x
) q0 r- P) G8 B" J
设计规范
) F! m' k, P. q! y ① 没有先抽芯板的,按正常细水口模具来设计,把需先抽的镶件固定到面板即可。/ ^/ ^$ x; j' ^
② 有先抽芯板的,先抽芯板跟A板之间,需做好限位,限位行程等于需要先抽的 距离。
# Q& E( J3 W% r9 e: w% [2 l/ I③ 有先抽芯板的,拉杆的作用力应直接在先抽芯板上,在设计拉杆行程时,应以先 抽芯板的面为基准(图2-2)。
% i. m9 X" |6 B④ 模具的开模顺序(图2-2)是:先开PL,和P4处,再开P4处,最后开PL4处。 PL,处虽说有弹簧辅助幵模,由于产品对镶件有较大的包紧力,所以不确定一定能先行打 开,最终一定是靠拉杆拉开此位置。因此,PL,和P4处开模无先后顺序,无论先开哪里 均可,对模具动作和结构无影响。
b# Y) X7 L N. e( q7 r, q 大水口前模先抽芯" X8 s7 t* l3 |5 W
大水口模具(图2-3)前模需要先抽芯,一般使用简化细水口模架(GC1或GCH类), 把需要先抽的镄件固定到面板上,在A、B板开模前,面板处先打开。
- l* C4 s" L1 t! V% \* S- n* r
6 ^" \! d0 S( ^* r: j9 ~! k# @
8 V4 X: H0 |. z" o1 p. V8 j
设计规范 Z* ]8 B; R$ V& U0 R, V" z8 ], H
① 如图2-3所示,模具的开模顺序是:先打开PL,处,再打开Ph#。
8 d, P/ \4 A" g6 h. \. @5 A② 面板跟A板之间,需做好限位,限位行程等于需要先抽的距离。
2 M: d* U+ n, z( e1 B/ T4 m+ S$ a③ 浇口套固定到面板上,由于面板跟A板之间要开模,因此,浇口套前端应做斜度, 如图2~4所示。' C$ L v, R. |9 @4 E
4 A0 X) B& p6 m
3 l- q: j) K" H
A/ Z9 @5 I9 s& n9 p# j7 a
8 b2 g* I3 H6 w2 _ {, o9 E9 j9 i# u; [
2 l+ t8 v0 D* x2 c( `/ z( P+ S7 a)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