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图1压铁工件冲压工艺属拉深成型,具有内凸台和外筒壁两次拉深。采用等截面积法计算工件展开尺寸,即假设从毛坯到加工成成品后材料厚度保持不变,由于工件是对称的,所以将其按中间层简化成图2所示模型。1工艺分析1.1Q235—A钢的机械性能Q235—A钢的抗拉强度σb=432~461MPa,屈服强度σs=253MPa,延伸率21~25。1.2对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毛坯的相对厚度100(t/D0)=2.22,材料厚度t=3mm。
/ c: E# M# D, E7 ~: J8 ~P62(N)棚车车顶采用内装竹胶板方案时,有压铁工件(图1),材质是厚3mm的Q235—A冷轧或热轧钢板。
2 K Q2 Q8 J: k1 H1 U2 x m
图1 压铁工件冲压工艺属拉深成型,具有内凸台和外筒壁两次拉深。采用等截面积法计算工件展开尺寸,即假设从毛坯到加工成成品后材料厚度保持不变,由于工件是对称的,所以将其按中间层简化成图2所示模型。
9 v% [- C! r6 y! H& O* @3 n* `图2 将模型分成A、B、C、D、E五部分,其中A、E为直线段,B、C、D为圆弧段。5 [% {) B$ z/ }5 Z1 I3 ?3 k/ v
1工艺分析
2 l& A8 G' Z8 H1 D7 O% H+ Y/ d+ @. R& ?$ r2 `8 Y, g7 n' I
1.1Q235—A钢的机械性能
: W- X2 z1 l9 i5 `* H5 O* o( F" T5 }# V, Y5 t$ s
Q235—A钢的抗拉强度σb=432~461MPa,屈服强度σs=253MPa,延伸率21~25。首先延伸率较小,其次屈服强度比较大(235÷461=0.55),同拉深性能好的08钢相比(延伸率32,屈服强度比为0.38)这两个参数明显较差,说明Q235—A钢的拉深性能不好。
. n8 [2 x1 q' C* s
; u e9 U2 \# ~& @6 ~1.2对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 O; _; {+ J( ^9 h
) x2 G+ Z5 Y! J4 V3 N
毛坯的相对厚度100(t/D0)=2.22,材料厚度t=3mm;毛坯直径D0=135mm。查手册可知:一次拉深系数m1=0.48~0.50,二次拉深系数m2=0.75~0.80,拉深的相对高度h/d=0.42~0.51。
# n1 T3 m' A! _/ J6 Y9 H4 {
4 ?( |3 v( r+ x: f" s此零件可以有三种冲压工艺:第一落料→拉深外筒壁→拉深内凸台;第二落料→拉深内凸台→拉深外筒壁;第三落料→内外一次拉深;, _0 G6 s3 e3 Q9 M+ b, P3 O
3 ?. D$ H+ i* l1 x1 `4 z6 F& |- P/ T
第一种工艺方案:m1=106÷135=0.785,与手册中给出的m1=0.48相比大得多:m2=60.286÷106=0.568,与手册中给出的m2=0.75相比又小了,不符合拉深规律,所以第一种工艺不可取。
! N% G8 V9 H5 z* l& G0 f D6 c1 ~# e1 G. q% F c9 u5 |
第二种工艺方案:工件的中间工艺图形见图3。 0 O& a7 Y2 v3 b4 D& d
$ I" {7 a3 T# `/ p图3 m1=60.286÷135=0.44,h=15mm,df=128.91mm,h/df=15÷128.91=0.23。/ Z) k' k" X) C6 {0 V6 e
' Z% C t' l4 t1 y Q6 W从拉深系数和拉深相对高度两个参数分析可知:
1 ? I# u9 U% f: i' P0 U/ K
8 I- S& d7 v( i5 y% Em1=0.44小于极限拉深系数0.48,超 出允许拉深范围。h/df=0.23小于极限相对拉深高度0.42许多,远没有达到允许的极限高度。以上两个参数反映出此工艺方案介于成功和失败之间。
: g S$ h+ d# z" H) P0 |0 N2 E. c, C$ k) h; ?$ z! N' [* [7 w
80年代我厂由于没能很好地分析此工件的工艺性,加之受设备情况限制,我厂小型压力机只有100t单动油压机,如在此设备上一次完成多工序加工,那么模具势必极为复杂,所以采用了这个方案。其结果是不但工艺落后,需三套模具加工此工件(落料模、一次拉深模、二次拉深模),而且废品率较高(达到30%左右)。
/ f3 K' t4 H7 }5 W% @6 t. ]" z
% l% n* X" I# J, ~1 r% s: H ]第三种工艺方案:外筒壁和内凸台拉深方向是相反的,内外拉深同时进行时在工件材料内部产生的内应力也是相反的,应力互相抵消后能增加材料的变形能力。内外拉深同时进行还不存在一拉后加工硬化增加二拉难度的现象。两次拉深在一套模具上完成,节省了一套模具。所以我采用这种方案,将我厂原工艺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一套集落料和两次拉深为一体的模具。此套模具在我厂已使用很长时间,生产效率及加工件精度都比以往有很大提高。8 O8 H7 X& w% ~5 a' j- K1 S
2模具, p9 }6 L0 f6 q8 F
# M8 r- o( A5 z5 T) C2.1模具结构(图4)# `* N& B) o' @/ \
' a7 n- c9 Y: {$ D: E, b4 e6 H
原料是Q235—A条形料(冷、热轧钢不限)尺寸为3mm×145mm×2000mm。使用设备是100t单动四柱压力机。
, k! ?# r0 i8 ~" Y* \
图4 1 q+ H% m- r) z4 Q& i4 `& K# k& U6 k
1.上模板2.导向装置3.座板4.落料凸模及压型凹模5.聚胺脂 + `+ ~! y* F% j( q) _; p7 O/ X7 m
6.压型凸模7.卸料板8.卸料板座9.下模板10.落料凹模 4 f* a \6 C! _7 o8 y/ g
11.压盖12.顶杆13.弹簧14.压型凸凹模15.托料圈 模具结构为复合模具,同时完成落料、拉深外筒壁、拉深内凸台三道工序。由于上模和下模采用弹性元件卸料,废料边用刚性卸料板卸料,所以模具较复杂。带来的好处是可以用简单的设备完成复杂加工。效率提高了两倍以上;没有二次定位,加工件精度显著提高,废品率由工序模具加工的30%下降到5%以下。( n. k0 ]8 x( q2 X( w$ |
8 j* b4 ~9 d4 a9 r3 ^6 V
2.2工作过程
/ d4 u$ L" w1 [$ _+ s& d6 q
9 L' s) a% N! N( M+ }$ w+ T具体可分为五个过程(图5a、b、c、d、e)。在长条料上冲下直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