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M/PLM作为信息化建设语境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实际需求的迫切性和鲜明的代表性,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尝试理清PDM/PLM概念以及系统内涵,最后对目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给以初步的分析。 2 o) Q5 u3 P7 w
7 C! R$ V+ G) l! v$ p' Z" A) d
如同信息化的概念得到企业认可需要解决思想、技术等问题并且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一样,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也面临着甚至是更为复杂以及随着时间逐步演化的观念和技术的问题。由于问题存在的动态性,因此不仅要解决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探求产生问题的源头,需要从系统或者整体的角度把握其中的实质性关键内容。
0 \1 t/ [4 Z5 [* Z7 J
6 S9 R) [6 u! e T: C/ NPDM/PLM作为信息化建设语境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实际需求的迫切性和鲜明的代表性,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尝试理清PDM/PLM概念以及系统内涵,最后对目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给以初步的分析。
- y E7 i/ p/ N1 r; z M0 L7 g5 i' |( f \
( y/ ?# v) f- x, C( zPDM/PLM历史概况
4 s8 @- P2 F' `! b, L) s) [' K+ Y4 {2 F& r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有如下三类:首先是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单一部门的计算机化为代表的信息化工具的建设,类似于“信息化孤岛”,如CAD、CAPP等,属于流程环节节点的建设;第二是在节点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某一类功能和流程的信息化系统,如面向产品开发的PDM、面向企业资源规划的ERP、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CRM、以及面向供应网络的SCM等;第三类是以企业的全局所体现的整体优势为目标的系统,一般来说都是面向某类流程系统的功能扩展或外延,其中包括目前沸沸扬扬的PLM。
5 O5 G. `8 L) |
- `9 {: x/ t9 F) ^0 Y% H通过对国外权威机构关于PLM的排名可知,PLM系统的主要提供商主要有如下三种来源:其一是从原先的PDM供应商转变而来;其二是从ERP软件扩展而来;其三是针对生命周期理念而涌现出来的系统。但不管哪种形式,PDM作为提供产品数据管理功能则都是其中的核心功能以支持生命周期的管理。因此,PDM是PLM的实现的基础。 . C1 x3 P! b/ [: N
8 u, }5 W9 `( b3 n* Y% I* y
众所周知,PLM标榜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以产品为主线,支持对从规划到最终报废回收等多个阶段的管理。对PLM的剖析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 t9 T6 A. A( N2 H n; b3 c/ J; C h/ O" h" l6 ?- c
首先,PLM提供的是从产品维度出发的考虑思路,而显然产品是企业的核心,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建立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之间的关联,是以体现产品的“物流”为基础引入阶段之间的“信息流”的管理。而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维度进行描述,但“产品”作为企业的产出载体则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因此PLM并不神秘,而是非常自然的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的称呼;
( G6 [3 W7 k- d e
# V2 {3 e! a a1 y9 h. q其次,以产品为载体,以其所涵盖的生命周期为指导,可以打破传统的各种流程的壁垒,实现彼此的融和,如产品开发流程、资源管理流程、供应管理流程等。因此从PLM概念本身而言,其中涵盖了对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整合的意思。 # B K* x) F& z* {* | D3 h
, A4 ^ R* K* q& D( C6 S再次,PLM是国外随着各种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其直接的目标就是为了打破不同信息化系统之间存在的壁垒,是与当初的面向流程信息化系统建立各个信息节点之间的交互关联机制相类似的一个过程,但面向PLM所建立的流程之间的关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了大幅度的扩展,因此,PLM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框架,是建立企业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规则的建立、执行等管理职能,虽然其从概念上覆盖了不同的信息化系统,但也不是对其他的信息化系统的替代,并且其基础也必然是各种已存的信息化系统。 " b* D9 D1 V( r# j5 V$ O; G
- Y: e+ j3 R- Q" w. H( `+ B* l
! r" l# \7 K- P$ rPDM/PLM系统含义分析
; d- u( Z& ?; U8 f" T5 ^( w6 w7 E4 @4 s( j% D- Z8 u* l' ]
PDM的含义经历了文档(Document)、数据(Data)和开发(Development)管理等的变迁,因此其应用范围也是经历了对应的变化。就产品开发来说,必然会涉及到产品开发数据的管理,而PDM作为一个信息化系统而言,主要体现在其中的流程方面,涵盖了活动的组织和交互,而对支撑动态的活动之间关联的数据进行管理则将为系统赋予了PDM(其中D:Development)的含义,这也是对这些活动是围绕产品开发而展开的直接写照。 F( s; k! U9 R/ i0 g; S
7 w# S- s/ X- D% M7 s7 {! a与PDM,以及类似的ERP、CRM或者SCM等可看作系统的相对应,PLM的内涵则主要偏重于框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上述各个流程系统的整合。因此, PLM是建立在PDM、ERP、CRM以及SCM基础之上的面向整个企业的管理框架,其实现的基础也必然是上述的各个系统,否则就有一丝空中楼阁的味道。 $ }+ O3 U& v# _' ~$ z, `
, R2 U# ^7 E2 B/ P另外,PLM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的出现时间还不长,对其也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但对于一个完整的制造企业而言,实现全面的生命周期管理必然是其理想的目标,比如对于产品在制造阶段的控制、对于产品规划阶段的控制、对于产品配送阶段的控制以及对于产品服务阶段的控制,都需要有产品数据来进行支持,因此,实现产品数据的管理是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但既然是产品数据管理,则必然涉及到数据的产生、加工、处理、维护等一系列操作,而对于实践设计开发的企业而言,开发数据无疑是最终的产品数据的源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PLM大多脱胎于PDM系统的根本原因。 5 q1 J. i- F$ Q. ^/ [
& L1 [ z8 i3 d8 [ X1 E6 Z8 r8 \进一步地说,虽然产品开发是数据的直接源头,但其也主要是关注于产品数据的产生这个阶段,对于产品周期后续阶段的加工、处理等采用,因为企业的侧重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这也是对PLM理解存在分歧的地方。 & X' d3 G5 Y+ h) |/ C( D- A8 d
6 N% s @6 L. s8 [3 u$ g! g
首先是对产品不同周期阶段的结果进行直接的管理,并且可以支持后续周期阶段的业务需求,但更多的仅仅是一种数据层次的管理,虽然在数据产生的源头阶段(即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阶段)不仅具有数据管理的功能,而且具有开发管理的含义。这也是源于PDM系统转化的PLM框架的普遍所采用的模式,是立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并向下游覆盖的形式。 {# O1 m2 G, k8 w' L/ r1 ^0 S4 h
/ d9 V/ r6 p9 i' I5 s0 o第二,因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续阶段中几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业务系统,而作为PLM框架来说,为了实现数据的关联,包括数据的加工、处理等,必须实现对各个系统之间的融和,而目前系统之间集成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充满了“定制”的意味,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基于PLM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7 q7 Z8 q! e- S, ^ x
' D B, H6 Z$ ]0 \5 d但作为PLM基础的产品、周期、数据对于一个企业(产品是企业业务的直接载体)来说具有直接而自然的吸引力,同时也正因为PLM应该作为一种框架来理解,而不应该简单地作为一个系统来理解,这些都为PLM在定制上的柔性提供了支持。同时,每个企业在供应链条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具有个性化的系统或者框架需求。因此应该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展开针对性的定制。
7 P3 b2 R- c$ C) t
: Y( H3 m" c( r因此就PDM而言,其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相对的,PLM作为一个框架,需要底层数据和业务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展开各种业务处理系统,从而也为其提供了层次丰富的内涵。
3 j' `+ p- \9 r- T
- U( g- T+ Z3 p. S4 G
4 E4 N! N; o( G; A$ X! T+ v* lPDM/PLM实施问题分析 4 Z9 |& N% @- C
0 x) v# z6 `0 F8 T3 H5 e
任何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一般来说都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期望以及所确立的实施原则,比如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重在实用等。但真正的执行却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而逐步的对原则妥协或者修正,并最终伤害了整个系统实施的成功性。因此,本文将针对实施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成功率。 2 l* E/ e+ t, b
8 t6 }+ [& H, ^首先是用户需求获取及分析的问题。用户需求是决定整个系统实施的关键和前提,系统目标也是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的。应该说,目前有些失败的PDM系统直接源于规划的盲目,虽然其中有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比如供应商竞争打单、企业技术以及观念差距等,但直接的结果却是曲解了用户的真正的需求。 0 N+ s m- y( C ?+ A
- G3 u) _5 f4 F G3 ~+ ^作为用户而言,其从本身的角度出发提出需求,具有离散、模糊、动态变化等特点,在真正理解用户需求与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析整理空间,如果这个空间由供应商来解决,则必然难以抹去偏颇之嫌。
# N! U1 W4 c6 v8 V5 N! e/ K
5 N- x- A# b3 N+ B+ g因此,从手段角度而言,这个空间需要由专业且中立的咨询机构或者人员来承担。就分析方法而言,必然需要中立的咨询人员能够同时站在双方的角度:考虑客户的客户,即客户提出的需求自然最终也是为了其自身的客户而服务的;考虑供应商软件可以支撑的功能柔性;最终是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和。因此,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个空间需要具有行业和软件背景的专业人员来担任。
6 X" R; q( y c& [7 u9 w! k, P; q S. K8 J- A
第二,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偏离目标或者原则的问题。目前在PDM/PLM实施中存在主要是实施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可控性的问题。在科学性方面,存在着诸如基础数据没有充分准备就开始系统建设而可能导致“高效率的制造混乱”的问题、系统实施的各个环节为了验收或者工期而在前期工作还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就全面上线的问题、在管理思路还没有理顺就实现系统上线而抱有希望通过PDM/PLM技术来替代而不是促进管理提升的问题,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上的做法。
& F8 g l7 a& M' G: i
3 z! s9 A/ Z7 e& n" F4 X在可控性方面,因为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导致系统执行混乱的问题、不能解决与企业原有习惯做法相冲突导致的执行抵触的问题、系统规划不够细致而导致的过程难以控制的问题等。上述问题不仅仅涉及PDM/PLM的技术,更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能够真正的实现实有序可控,因此需要专业的监理或者实施机构的介入。
( s& b n& R5 x& Z2 J) ` s' n' N9 K6 ^
/ |0 `+ a8 z' V+ D- |链 接 0 y' [% x/ N% H9 G
+ A* V$ V' { e, a+ f7 e小结:
3 l5 R% E! L+ O! Y0 e2 l8 S& t+ s* b# O
需要透彻理解的是,PDM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系统的实施,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协调,因此其成败也不仅仅是软件功能的差别上,尤其是在目前软件功能彼此较为接近的情况下,就更加突出了实施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了。因此保障PDM/PLM系统实施的成功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PDM/PLM系统实施成功为目标,但为了实现系统实施的成功,必须保证系统“实施过程”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