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4906|回复: 3

[转载] 将autoCAD图纸转换为SolidWorks三维模型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autoCAD图纸转换为SolidWorks三维模型详解
作者:CJS 原创出处:天极设计在线责任编辑
3 q+ m4 b* r& \* Z1 e& v
; `9 {  D: N( ?  L9 ]1 ~0 u2 r

/ a7 a+ R" N. N( b8 H对于从AutoCAD到三维软件过渡的设计者来说,SolidWorks的这个功能容易上手,可以帮助你轻松完成从AutoCAD到三维CAD软件的跨越。传统的机械绘图,是想象出零部件的立体形状,然后对立体模型从各个方向上投影,生成各投影面上的二维视图,加以标注尺寸等注释,生成基本的二维的图纸。如下图。9 Q. P3 e4 t* z8 m
  但是二维图纸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略复杂点的就显得不直观,需要人为的正确想象。如果有三维的数模展现,并且能旋转、缩放,就更加直观易懂了。6 T7 N; P/ T+ T% d' b+ q2 k% R
  现在有了三维CAD软件SolidWorks的辅助,实现2D—3D转换,生成一般的三维数模是比较简单的事。对于从AutoCAD到三维软件过渡的设计者来说,SolidWorks的这个功能容易上手,可以帮助你轻松完成从AutoCAD到三维CAD软件的跨越。  E( D" B( M6 b/ ?" `6 o
& U: k% T% |8 ]' O
. V. U( y0 ~, |& y; q
○ SolidWorks简介
  SolidWorks是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高效创新的三维CAD系统,可进行机械设计、零件设计、模具设计、装配体和工程图设计、消费品设计等。1 r( K6 J* Q; |8 Z' Z
  SolidWorks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5年推出了第一版SolidWorks95。1997年SolidWorks公司被达索收购(也就是CATIA母公司)。SolidWorks公司致力于将大家认为复杂、高级的3D CAD应用简易化、平民化,使绝大部分工程师都能快捷上手。SW公司100%投入于3D CAD的研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为工程师整合全面的辅助系统(CAE 等)。公司目标是成为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三维标准。
  从2D-3D的跨越可谓是传统机械绘图的逆向过程(类似图1,但是由投影视图生成立体模型)。输入的2D草图可以是AutoCAD的DWG格式图纸,也可是SolidWorks工程图,或者是SolidWorks的草图。
$ t# z: H& \( G, C  本文讨论如何从AutoCAD的图纸输入到SolidWorks中实现2D—3D的转换% I6 m, ?# f  F5 F
  原理:很多三维CAD/CAM软件的立体模型的建立,是直接或间接的以草绘(或者称草图)为基础的,这点尤以PRO/E为甚。而三维软件的草绘(草图),与AutoCAD等的二维绘图大同小异(不过不同的就是前者有了参数化的技术)。
" X4 {0 e$ C7 @. f0 [  在SolidWorks中,就是将AutoCAD的图纸输入,转化为SolidWorks的草图,从而建立三维数模。
0 R7 `, L% ]3 x  基本转换流程:7 e5 O; ?1 [# T4 {9 }9 O2 {
  1.在SolidWorks中,打开AutoCAD格式的文件准备输入。* O1 V# a# m% W: W4 O
  2.将*DWG,DXF文件输入成SolidWorks的草图。
+ J  d* o$ c: ^' w: U9 N1 O  3.将草图中的各个视图转为前视、上视等。草图会折叠到合适的视角。
1 g4 @- V/ z- z: N- z" w  p  4.对齐草图。5 n# z! g& w$ a* P- J& |
  5.拉伸基体特征。3 c+ a0 m0 h3 q
  6.切除或拉伸其它特征。% ]0 L, w( H3 m' e5 S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主要用2D到3D工具栏,便于将2D图转换到3D 数模。0 P$ ?% L' N* Q% Z, U- q/ {
  下面以AutoCAD2004和SolidWorks2005为例,看一下如何从AutoCAD的图纸输入到SolidWorks中:3 n  {& d6 F. F: f" S, @3 Q% R
   一、2D图纸准备工作
- n' p/ S0 l3 I; K* E! r! m. Z  因为此转换主要是用的绘图轮廓线,其余的显得冗余,所以在AutoCAD中,需要将二维图形按照1:1的比例,绘制在一个独立的层中,比如“0层”。
0 j2 V7 n' Q. S4 G  a$ R& C: w  注意:输入SolidWorks的CAD二维图形一定要注意比例,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比如都是毫米),SolidWorks是严格按照输入的CAD图形转换为草绘并生成数模的。
# U  N) q, t) a3 [$ L. J* q  如果是已经绘制好的图纸,调整各个视图,并将其它图素如中心线,标注线,剖面线等等分别设置在各自独立的图层中。
$ j+ W- O6 r1 J3 k. r
% V- a- |4 p9 n# Q+ ?  a4 x" j' ~二、将AutoCAD的图形转换并导入SolidWorks , V; x* g# j+ r! N* p
  打开SolidWorks,选择“打开”,从下拉列表中选择“DWG”文件,“DXF/DWG”输入对话框出现。如图。
1 g# c, E5 G0 d2 M+ N

3 E0 w# P+ o$ |$ H: C. s/ \* ]" y  选择第三项,“以草图输入到新零件”即导入AutoCAD格式的文件。选择“下一步”图3。
6 E) d& y0 Y! a" t3 [) C
* i3 |: Z" a* ?, _
点击看大图
9 m7 |4 h5 j" \: l  q+ u+ W& Z' M
   出现“工程图图层映射”对话框,如图。$ H. q1 E1 \$ P! l
0 i8 d0 Z# q, i' j3 P+ \% G( v
点击看大图
3 E, L$ `. \, @1 m- o, O1 ~
   在“显示图层下面”,选择“所有所选图层”,在下面的图层选择中,选中“0层”前面的选择框,因为基本轮廓图形都是在“0层”中绘制,故只将此层中的图形输入到SolidWorks中。
; Z! Z% e$ p4 _1 C  预览:在输入前,利用“预览”下的图形浏览工具,可以象AutoCAD一样进行图形的放缩,局部放大,平移等视图操作。
6 l# X! j0 k3 j6 {  “白色背景”: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 @, h; A8 K+ [; ^5 v
  选择“输入此图纸为”:模型& O: f3 u; V0 j5 w# e3 i5 e3 h
  选择下一步,出现文件设定对话框。如图2 X- A5 V/ T' N* L

, U, H3 L# b& E! ?! m1 P  W0 i点击看大图  

/ {8 S0 y. V  u: u  输入数据的单位:按照习惯,一般选择“毫米”。: Y  x; D7 i/ B' V) Z
  选择“添加约束”和“合并点”,选择输入此图纸为“2D草图”,这样可以把AutoCAD的图形转换为3D软件中的草绘,便于后续三维模型的生成。单击“完成”,成功将AutoCAD的图形转换并导入。如图。" U; F  }7 y0 J$ G
  注意:由于在生成三维模型的特征时,各草绘的轮廓一般是封闭的(曲面除外),所以在进行下一步之前,最好检查一下,看草绘图线有无不封闭的情况,有无多余的线或点,各图线是否真正相交形成封闭图形。& }9 D9 T5 e. j# z
0 W) Q+ O8 Q2 z
三、将草图定义出前视,上视,左视等视图
6 ?& p$ J" J8 l6 B# ?) j, v0 L7 W, \2 f  I
  输入的草图是三维数模在各个方向上的投影,就是从不同方向上看去的视图,所以需要分别将其定义为前视,上视,左视等视图。5 Q9 y6 \* j: P0 \5 ?2 r
  注意:在定义任何其它视图之前,必须先定义前视图。您可进行框选择、链选择,或按住 Ctrl 来单独选择。% K+ y! i% G9 l
3 K5 a% m) V2 D
  具体操作:
- M# `# a4 V: G0 A) `) Y  选择下图所示的视图,单击“2D-3D”工具栏上的“前视”,将其定义为前视图。 & H5 c0 C% V7 T2 s- s4 V
! }9 g( E: N1 p; e
  同样操作方法,将其它几个视图分别定义为上视,左视等视图。2 @8 J9 G# Z; n
7 G$ o. j) Y. `9 ~( E1 _. a. \
  四、定义辅助视图
" p& h3 c4 _4 X. }7 y2 p  按下图所示定义辅助视图,注意必须在另一视图中选择一直线来指定辅助视图的角度。& d, r! C3 }. g  r7 C/ H

( w: c+ u5 C4 E( P  生成的各个视图如下图所示,是不是有了立体的感觉?
& K" A& B$ O# }3 j; ^' B2 K, `9 t

7 Y- b4 H/ u+ O) `$ R4 k* U5 r  f五、对齐草图# A: F* Q+ \- i8 \0 K% J
2 |( u. ^4 t2 x7 x* Q- ]& |
  接下来要对齐草图。因为按照机械制图的原则,各个视图中的一些轮廓和边线是对齐的。选择一视图中的边线与在第二个视图中选择的边线对齐。选择的顺序很重要。 3 E9 B9 p8 G: W. i- D
  这个操作需要用到工具栏上的“对齐草图”命令。% Q. R  M# A2 a: a
  对齐草图操作:
) D6 q; K4 [, X% }  在将要与另一草图对齐的草图中选择一直线或点。$ i  }( c& l' s/ e  X4 E. w
  按住 Ctrl 并在第一草图将要与之对齐的第二草图中选择一直线或点。
- C* q  Z+ G' C- N$ E7 e  单击 2D 到 3D 工具栏上的“对齐草图” ,或单击“工具”->“草图绘制工具”->“对齐”->“草图”
  u5 L3 ^  r' g* H$ P2 n  六、生成3D模型
$ R" o/ G/ X2 n9 l3 \4 S# W$ L0 G6 d6 {8 Q
  最后进行重要的一步——生成3D模型,最常用的就是“拉伸/切除”命令。% V, D( [; v7 r9 ~2 u' |# g
  注意:从所选草图实体拉伸特征,不必选择完整的草图,可以从整个草图中选择部分图形。可一次选一个或多个,但是各草图图形应该都是封闭的,才能生成实体特征(如拉伸,切除等)。' j* O0 D; L+ `2 s
  拉伸特征
: [/ w4 [- l1 t  在设计树中选择“草图1”,即输入的前视图,右键选择“编辑草图”,选择要拉伸的轮廓,如图10。" X- |7 k' k' S0 v. Z

5 r' ]5 W& n( M6 J/ G( _  单击“2D-3D”工具栏上的“拉伸”,基体-拉伸 PropertyManager 出现。
  X$ x, D1 g/ e  在“基体-拉伸” PropertyManager 中设置相关参数,编辑属性。
$ S/ x2 {. g, @2 \* I9 o1 o* ~  方向一:默认的拉伸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 l" H2 F: j" D% x2 y  \

4 f' Q% T3 Z# j6 \- o1 [/ E  可以输入拉伸的深度,或者指定要拉伸到的点或直线。根据投影原理,另一视图(上视图)的一投影边线就是拉伸的深度,我们选择上视图中的一终止点作为拉伸终点。
5 J: G1 |" ~& S1 {6 T- {  注意:对于 2D 到 3D 转换,可通过选择一草图实体来指定给定深度拉伸的深度。
, Y% e+ v9 _3 f/ N4 y  最后按右键,一个拉伸的三维模型生成了。* l% |; p& |! T+ y- t
  添加一个切除特征
8 J' ~. v1 j0 M0 I# R, d8 @0 m: r  我们可以从辅助视图上的一个图形轮廓,在已经生成的拉伸实体中进行切除。2 l8 K% h5 v& K% P! S" y$ {
  在辅助视图上选择小矩形,单击2D-3D工具栏上的“切除”,在对话框中指定切除的深度,完成切除。如图- j3 Q& X3 B( v/ g( S8 I" h: l  a1 s
; ~3 r! i( V4 ], t1 Y
  这样,2D-3D的转换就大功告成了!; q. Y- C5 {. @" n$ z6 [2 g0 K3 n# P
  总结6 y, ~5 X9 J2 t
) e& D* z" u2 h+ I* L8 e- C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形状复杂,其尺寸定位不规则的图形,也许在三维软件里绘制草图比较麻烦,在制作三维数模的时候,不用重复进行草绘,就可轻松生成。
; @, c9 L* e3 M0 d% U  上面举的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其实更复杂一些的图形也可以实现。 & k; Q3 ?; \) t. [% y
  SolidWorks的2D-3D的功能实现了从平面二维绘图到3D数模的跨越,是设计者从AutoCAD过渡到三维CAD软件的成功阶梯。对于一些常见的二维图纸,可以轻松实现到三维数模的转换,从而为以后的三维装配、干涉检查等奠定了基础。
发表于 2010-6-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问ug三维图怎么转换到Autocad plant3d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个设计理念对设计者来说是很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4-6-27 03:29 , Processed in 0.1682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