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1412|回复: 0

基于快速成型的金属树脂模具快速制造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5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于快速成型的金属树脂模具快速制造技术
$ H, [4 ?# a6 {& k5 @, H摘要:介绍了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农业机械生产的基于快速成型的金属树脂模具快速制造技术,包括金属树脂模具材料的研究,金属树脂模具快速制造过程、关键工序分析以及快速制模方法的特点。
4 m, J5 F7 T' r" C1 {-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金属树脂模具;快速成型;原型零件;材料性能
6 m; G2 [0 j) Q( p2 l2 E
& `: p3 U) E, {/ p前言
6 \- }2 ]3 r/ e9 V7 }+ s. e, U4 ]0 d( V
快速成型技术(Rap id p ro to typ ing,简称RP) 是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才开始商品化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被称为自60 年代数控技术以来制造业的一次革命,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派生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快速模具制造,以供快速、批量生产塑料件或金属件。作者研究基于快速成型的金属树脂模具快速制造技术,以实现农业机械中金属拉延件和塑料件的快速制造。
9 u7 E% T% n+ w2 |1 @9 D  |7 a1 F& W! m% R: [( N
1 快速成型原理及原型零件制造
+ `3 P: Q: G$ i1 _1 G
) E9 V1 a* T8 z2 q6 k" N快速成型原理为分层叠加制造,本文以液态光敏聚合物选择性固化(简称SLA ) 为例说明快速成型原理及原型零件的制造过程。如图1 所示,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激光束在偏转镜作用下,在液态表面扫描,扫描的轨迹及光线均由计算机控制,光点打到的地方,液体就固化。成型开始时,工作平台在液面下一确定的深度,聚焦后的光斑在液面上按计算机的指令逐点扫描,即逐点固化。当一层扫描完成后,未被照射的地方仍是液态树脂。然后升降台带动平台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型的层面上又布满一层树脂,刮平器将粘度较大的树脂液面刮平,再进行下一层的扫描,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便可从液槽中取出一个分层制造的三维实体零件,也就是原型零件[ 1 ]。快速成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①成型速度快,从CAD 设计到原型零件制成,一般只需几个小时至几十个小时。②设计制造一体化,CAD 和CAM 能够很好地结合。③自由成型制造,自由的含义: 一是指可以根据零件的形状,无须专用工具的限制而自由地成型,二是指不受零件形状复杂程度限制。④高度柔性,仅需改变CAD 模型,重新调整和设置参数即可生产出不同形状的零件模型。⑤技术高度集成,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⑥制造成本与零件的复杂程度基本无关。

6 i% j8 I2 G& Y& v$ \
图1SLA 快速成型系统原理图 ( |5 X5 [4 [! L8 |4 m9 l
1. 原型零件2. 紫外激光3. 光敏树脂4. 液面5. 刮平器6. 升降台


2 B" d% C; O) D+ `+ K  q3 X+ a- o2 |2 金属树脂模具材料的配方 6 n2 V8 b9 B5 g4 P9 W, K* d' |! r. }

- x; v6 a, {8 I- G环氧树脂应用相当广泛,其特点是固化反应过程中不释放低分子产物,固化物收缩率小,成型压力低,而且固化强度高,尺寸稳定,较耐高温,较为适合转化快速原型零件为金属树脂模具过程的要求。以金属粉末和环氧树脂为基料,作者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金属树脂材料性能的影响,各种金属树脂模具材料的配方如表1 所示。

+ q8 F6 w/ ~, w8 E: e3 C: G
按表1 配方将称量好的环氧树脂倒入容器,加入稀释剂和金属粉末,充分搅拌均匀,加入适量固化剂和其他添加剂(有的不加)。不断搅拌,待充分混合均匀后倒入成型模具中成型,脱模后置于恒温箱中充分固化。制得各种标准试样,然后进行性能测试,配方试样的性能测试值如表2、表3 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 A4 \& L. T* G$ A; y1 X1 z(1) 硬度 ! ~; T# G( K% f5 @
3 ~6 E  ~- [. t# X. L4 S
从表2 可以看出试样5、6 的硬度最大,而其他几种试样的硬度相差不大,这可能是因为试样5、6所用环氧树脂不同,其固化物的分子链刚性较大的缘故。同时,环氧树脂的相对含量也是影响硬度的主要因素,从试样1、2、3 的硬度大小可看出这一点。 * L8 L" M( }8 @" `) C3 j) l" }
2 M( J2 V7 o( h/ ?
(2) 磨损性能
/ T: j5 e* y  s+ m- M; r7 H& m4 P( E$ U8 W
从表2 可以看出,试样1 磨损体积最大,耐磨性最差。而试样4 磨损体积最小,仅为11441 mm 3,说明其耐磨性最好,用作模具材料较为适宜。
# m1 {' l5 b" T9 b, G. N5 f1 X# E- l  \$ T5 k" F( i5 r/ g9 K% Q
(3) 拉伸强度 + M& X: Q; e5 ~, F& _' x

: h" }8 y( X  |" d由表2 可以看出,试样1 的拉伸强度最小,这可能与试样1 所用铝粉较多、环氧树脂相对用量减小有关。而试样3 则因用的是铜粉,其密度大,在金属树脂中占有体积小,环氧树脂相对用量较多,故其结合紧密,拉伸强度最高。试样2、4、5、6 的拉伸强度相差不是很大。由此表明,金属粉末的品种和含量是影响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 * q% l+ N; S% l

3 s) O& ^; f* P7 f& U0 P$ X& p(4) 线胀系数 * a& Y  o5 e; \! V
在相同条件下,对3 种金属树脂试样2、4、5 进行了热膨胀性能分析,在25~ 200℃范围内,得到它们的TMA 曲线的特征数据见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3 种试样的线胀系数在25~ 200℃相差不是很大。但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它们的线胀系数相差悬殊,试样2 在55.3~ 82.5℃膨胀最快,而在82.5~200℃膨胀速度明显减缓。由此表明试样2 适于在此温度范围内使用,其膨胀幅度不会很大。试样4 在151.8~ 157.5℃膨胀极为迅速,线胀系数高达4.855×10- 3/K,而在25~ 151.8℃时,其膨胀却较为缓慢,当温度升高至157.5℃ 时突然收缩,这可能是因为试样4 固化不完全,当温度升高时发生固化收缩所致。试样5 在25~ 200℃膨胀速度相差不大,开始较为迅速,在25~ 75.5℃时线胀系数为2.428×10- 4/K,升至7515℃ 时出现一段水平线,达到92. 8℃时重新开始膨胀,到200℃时线胀系数为4.275×10-5/K。由此表明,在25~ 200℃温度范围内用试样5 作模具材料膨胀幅度不大。
: s! L! l6 j: v9 D4 d  N/ I$ p" y8 w
( L) l$ B% |  j. M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_5 W0 j' z4 k1 \, [

( x! E2 s. U6 {(1) 对于以环氧树脂和金属粉末为基料的金属树脂材料,材料中的环氧树脂、固化剂、金属粉末等是影响材料性能的直接因素。
" a( M8 I- p. j" ]
% C1 N( x* J) f/ g(2) 在试样配方中,试样5 硬度高,强度适中,且在25~ 200℃时线胀系数不大,较为适合用作金属树脂模具的材料,可用做低熔点塑料模具材料; 试样4、6 比较适合用做拉伸模。 4 u' r* ~- j. a8 \) c' T
  \1 m" r0 {, s5 T+ E7 _, [
3 制模过程
/ j3 T8 w% N, v3 |* |$ y, @/ V! ~1 s1 F8 }
基于RP 技术的金属树脂模具快速制造工艺参见文献[2 ],制模过程分析如下。
7 ?+ n) X% g' k  c) Q) C
& I; x' y* N5 n# {) G(1) 设计制作原型。首先按照前述RP 原型的设计制作原则,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模具原型零件。 % z  [# B1 {  ?5 H; x# L
% C# L; s$ d- Z9 P
(2) 原型表面处理。原型表面必须进行光整处理,采用刮腻子、打磨等方法,尽可能提高原型光洁度,然后涂刷聚氨脂漆2~ 3 遍,使其表面达到一定的光洁度。 / n* X# v) ^5 Q# j
" a0 g$ e3 @, A- v# |* N
(3) 设计制作金属模框。根据原型的大小和模具结构设计制作模框。模框的作用: 一是在浇注树脂混合料时防止混合料外溢; 二是在树脂固化后模框与树脂粘结在一起形成模具,金属模框对树脂固化体起强化和支撑的作用。模框的长和宽应比原型尺寸放大一些,一般原型放到模框内,模框内腔与原型的间隔应在40~ 60 mm ,如图2 所示。高度亦应适当考虑。浇注时模框表面要用四氯化碳清洗,去除油污、铁锈、杂物,以使环氧树脂固化体能与模框结合牢固。 ' [" l8 J8 x6 G6 L/ j
! E7 d7 w# A. N* I
(4) 选择和完善分型面。无论是浇注金属环氧树脂模具还是考虑用模具生产产品,都要合理选择模具的分型面。这不仅为脱模提供方便,而且是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减少重复修整工作等必须考虑的技术措施。另外,严禁出现倒拔模斜度,以免出现无法脱模等现象。 * C/ f: T2 g4 l9 [2 S, z0 O

/ P* V4 J; I; r(5) 上脱模剂。选用适当的脱模剂,在原型的外表面(包括分型面)、平板上均匀、细致地喷涂脱模剂。 / n  d8 m  L* R7 l

% y6 F/ w2 I* G! |" G' Q& {(6) 涂刷模具胶衣树脂。把原型和模框放置在平板上,原型和模框之间的间隙要调整一致。将模具胶衣树脂按一定的配方比例,先后与促进剂、催化剂、固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可用硬细毛刷等工具将胶衣树脂刷于原型表面,一般刷0.2~ 0.5 mm 厚即可。
9 F3 ^- w* |+ a: R8 f0 r0 F9 t: M7 W# R6 `8 f9 u9 k, B
(7) 浇注凹模。如图2 所示,当表面胶衣树脂开始固化但还有粘性时(一般30 m in) ,将配制好的金属环氧树脂混合料沿模框内壁(不可直接浇到型面上) 缓慢浇入其中的空间。浇注时可将平板支起一角,然后从最低处浇入,这样有利于模框内气泡逸出。 - N" L6 y) p5 F( j5 t: V3 U

. _- C0 K3 n1 R( o$ O(8) 浇注凸模。待凹模制成后,去掉平板,如图3所示放置,在分型面及原型内表面均匀涂上脱模剂,然后在原型内表面及分型面涂刷胶衣树脂。待胶衣树脂开始固化时,将配制好的混合料沿模框内壁缓慢浇入。


& m6 P" O: X8 A) @  d$ g(9) 分模。在常温下浇注的模具,一般1~ 2 天就可基本固化定型,即能分模。
6 U; m; |1 Y1 m: n  n# r* R5 u
, p4 C( d' ^  n, D1 _(10) 取出原型及修模。由于金属树脂混合料固化时具有一定的收缩量,分模后,原型一般留在凹模内。取原型时,可用简单的起模工具,如硬木、铜或高密度塑料制成的楔形件,轻轻地楔入凹模与原型之间,也可同时吹入高压气流或注射高压水,使原型与凹模逐步分离,取原型时,应尽量避免用力过猛、重力敲击,以防止损伤原型和凹模。 $ D3 ~" H2 M/ m4 m' R

9 ?7 e; a7 z' E1 ^- A2 P, Z$ Z特性研究和蜗壳水力设计研究等4 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于蜗壳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人们去解决。鉴于超低比转数蜗壳效率对水力机械的重要性,这方面研究又很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另外,本领域中的研究针对清水水力机械蜗壳的比较多,但有不少水力机械中的流动介质是固液两相流体,而这方面的研究则很不够,亦应加强蜗壳内的两相流动机理和两相流设计方法的研究。
: U, _8 ~! t7 W4 q0 u* m" f7 G; g* F) ^7 {: P. F7 }9 \
参考文献
7 y6 S! D. w& W$ \5 k1Junichi Kurokawa, Kajunari Matsumoto, etal. Development of high efficency volute pump of very low specific speed. In: The Sixth A sian Int. Confon Fluid Machinery, Beijing, 2000. 250~ 255
, L2 J# t1 B2 n# d2Dong R, Chu S, Katz J. 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of the flow with in the volute of a centrifugal pump. Journal of Turbomach inery, Transaction of the A SM E, 1992, 114(9) : 396~ 402
1 A; Z3 O9 ~( c  f  `+ B3李文广. 离心泵蜗壳断面的紊流时均流动测量. 水泵技术, 1995 (3) : 3~ 10 & D# J, i, T/ o
4张武高. 流量对离心泵蜗壳内压力及速度分布的影响. 石油机械, 2000 (2) : 10~ 12 : x  x$ S6 i- K# y) u! F  ?
5Elholm T , A yder E, V en B raembussche R.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wirling flow in the volute of a centrifUGal pump. Journal of Turbomach inery, Transactions of the A SM E, 1992, 114(4) : 366~ 372
. Q% h, s' i1 n- U) m- h& ?6Thomas R N , Kostrzewsky G J , Flack R D. Velocity measurements in a pump volute with a nonrotating impeller. Int. J. Heat Fluid Flow , 1986, 7 (3) : 11~ 20
( O! G" f( Z4 g7Kelder J D H, D ijkers R J H, van Esch B PM ,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 ret ical study of the flow in the volute of a low specific speed pump. Fluid Dynamics Research, 2001 (28) : 267~ 280
4 \" L) b3 c4 o% x/ s6 m/ h8李昌富. 蜗壳内二维不可压紊流流动的计算与分析. 流体工程, 1992 (12) : 16~ 20
% ]" {$ ?  x& M' D- E3 U9Yasushi Tatebayash i, Han Hai, Toshio Kobayashi. A 32D simulation of flow in a screw 2type cent rifugal pump with tip clearance. In: the Second Internat 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Machinery and Fluid Engineering. Beijing, 2000. 608 ~ 615 * q$ H6 z  ?3 O! t
10Croba D, Kueny J L.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2D, unsteady flow in centrifugal pumps: impeller and volute interaction. Int. J. for NumericalM ethods in Fluids, 1996 (22) : 467~ 481
3 r- t0 Y1 B6 S# k4 \" s' d11宋文武. W Z 型蜗壳轴流泵蜗壳流动研究.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4, 13 (2) : 18~ 24
+ q: J* |  N7 J% [- n12宋文武. 蜗壳轴流泵研究与产品开发.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0, 19 (2) : 85~ 87 % F# _4 ~3 H7 M/ s4 e
13朱海燕. 叶片泵螺壳式压出室内流动损失的分析计算. 流体机械, 1998 (2) : 23~ 25 7 q( b7 ^6 ?( I4 o* p% C- s3 q: h
14周晓泉, 瞿伦富, 吴玉林. 水轮机蜗壳和固定导叶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 清华大学学报, 2000, 40 (8) : 93~ 97
+ z1 W# d; ]2 O2 {9 h, ~15曹树良, 许国, 吴玉林. 三峡机组蜗壳内紊流的三维数值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 1997, 37 (8) : 95~ 98 % d9 S7 T5 ?/ F2 `& i
16郭自杰. 离心泵蜗壳结构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 水泵技术, 1993 (1) : 19~ 22 ' A- j  X2 }7 v, r9 h6 R2 h6 b
17何希杰. 泵隔舌间隙对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流体机械, 1995 (6) : 9~ 12
. Y- p. I: y) }# \9 R- S18钱涵欣. 泵蜗壳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水利学报, 1996 (10) : 75~ 79
6 \2 |; N9 W# U19李仁年. 含沙水流条件下水轮机蜗壳优化设计方法.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8, 24 (1) : 46~ 51 3 W, o! `* x, O. S3 V# p$ I& D
20严敬. 数值求解矩形断面蜗壳. 水泵技术, 1998 (2) : 30~ 33
- Z' O, @1 W1 [4 D21严敬. 叶片泵梯形蜗壳断面的数字积分求解. 流体机械, 1995 (3) : 31~ 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1-23 22:39 , Processed in 0.0539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