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1615|回复: 0

近年来的塑胶模具设计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塑胶模具设计心得  一. 设计准备* g# H( E% t$ C  F. t3 O9 f. M
  1.必需的图纸、模型字样书的内容等的确认:在正式的模型设计之前,下列图纸或文件通常要具备:
/ }* K+ Z' W$ g  ①产品图;
6 S* M0 \1 K4 @, g  ②模型设计制作字样书;
% n7 {% d+ g& W2 ^$ Y8 ], _. T5 H  ③设计制作契约书;3 q( N' q1 O3 N8 h1 k1 ?) a
  ④其他并且要对上述资料完全理解,不明确处要得到客户的确认。
  T; y. e' _( _3 p1 V9 M  2.把握图面的概要
/ z# R" F5 q1 M6 r; `  产品图决定了模型设计的最终目的,必须透彻地理解。日本客户提供的部品图是按照JIS制图规定采用三角法绘制的,通常由以下部分构成:正面图、平面图、侧面图、断面图、详细图、参考图、注记、公差一览、仕上记号一览、标题栏、其他在视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 R5 Q9 f7 ]2 B  ①公差要求较严格处;
  V+ b% M( r! E5 ^4 s4 c  ②对模型构造有影响的部位;$ {/ a% A) I9 A
  ②现有图面无法理解的部分;8 D3 M  o+ Z2 F9 Z" e6 }( F3 H
  ④注记中特别突出的事项;% D9 `* P1 t. j) s$ `1 j, o$ d
  ⑤特殊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8 H1 D8 _! }$ v  ⑥产品壁厚较薄处(t<06mm);
4 l) n0 W4 P' @, J  ⑦产品壁厚较厚处;: d- i- d0 o' x
  ⑧外观上有无特别仕样要求;
$ A6 U" \0 ], z8 A5 D/ f  ⑨三维曲面部分;
7 m# c" j* N& g9 E: n2 u+ N  ⑩设计者、日期、纳期、价格等- m: k! k9 o9 w: L  @2 R
  3.产品立体形状的理解
" v3 Z& r7 Z8 n/ P) x. P3 F* h5 K  产品图是二维绘制的,要通过视图转换成设计者头脑中的三维形状,而手绘立体图对此很有帮助。准备好纸和铅笔。首先绘制出制品的大致外形轮廓,然后再根据自己对产品图的理解,绘制出部品各部位的断面图。上述这些对将来分型面的确定、入子的分割非常重要。如果条件允许,使用粘土等辅助物来帮助理解会更好。
2 }6 u4 Y2 S, _4 n6 `% g  4.标题栏的检讨:产品图的标题栏一般注明了图面中的公差、产品的材料等一些内容,必须要认真研读。
( f! Z. i% A" Q( L# u  ①产品名; ②图名; ③图番; ④材质(包括收缩率); ⑤仕样,指材质的详细仕样,如生产厂家、商品名、树脂代号; ⑥尺度; ⑦设计者; ⑧变更栏;8 d# e' K" _. i: d! y6 o
  5.注记部分的检讨
9 G; C) R, ^: z; m( g" B& L6 X1 h  ⑴浇口种类、位置、数量,如无特殊要求,则模型设计者在自行决定后需征得客户的同意。* k0 _& B/ `. H, N
  ⑵入子分割线的要求:由于入子分隔线会在制品表面形成接痕,影响外观,尤其对折叠部位有害,所以设计者应遵守产品图的规定。
0 N7 A( B6 x) d3 ]  ⑶成型品表面划伤等缺陷的规定:模型设计者应避免可能发生上述缺陷的金型结构设计。
; G0 o6 m2 Q) {/ ?) O  ⑷未注公差的要求。& A$ u8 I3 a' m& @. k# N5 s
  ⑸成型品形状及尺寸上的变更需征得客户的同意,作为金型设计者来说,不可自行决断。/ P) U: d7 `) a( |1 F( g6 T
  ⑹主视图的检讨:主视图是图面中尺寸较集中的地方,确认两侧公差及片侧公差,并标记其中较严格者。
/ i. ?1 L$ `/ U9 P: t) L2 J  ⑺其他各视图的检讨。方法同上& i% e! |  h$ Q' ^/ x9 T
  ⑻必要型压力的检讨
3 H" a( C& D1 h; v+ l  熔融树脂在注射时,会在模型分型面上产生一个相当大的注射压力。如注射机最大型压力小于注射压力,则模板之间就会产生缝隙,发生溢边现象。必要型压力的计算如下:* a5 d/ Q$ C6 ^1 Q* }
  F=P×AF:必要型压力(KgP:注射压力(Kg/cm2)取300~500,视成型条件而定
  {5 P5 X2 `9 W  A:制品在注射方向上的投影面积cm2
( Y+ q2 V0 M1 @2 Z3 w  s- I( H  ⑽必要射出体积的检讨:在选择注射机时,要进行射出体积的检讨。包括聊吧、制品在内的体积总和要小于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1/2~2/3
' R1 B# Y) b- `- l3 c/ ]/ h  ⑾其他事项:如客户提供的资料不全,需跟客户联系,取得全部资料。使用彩笔标记出自己认为较重要的,以利于下一步的设计。
& K+ I5 U! t( v) M! E* S6 U  二.成型品基本图的设计
( f+ H1 [# v& u" Y# P$ o  下图是模型设计工作的大致流程:
7 q, X  o$ o0 H# ]6 k, `  初期检讨→成型品基本图设计→模型构造设计→产品图设计→检图→出图
  K4 A5 R0 |0 w8 D" `  塑料注射模型的设计从成型品基本图的设计入手,其正确与否决定了成型制品的好坏。+ L) o8 m! ^( n# o. J* M& I6 Z$ Q
  下面就成型品基本图的设计手法进行讲解:& _1 Y. @0 }# m
  1.了解成型材料的特性:最关键的是流动性能的好坏和收缩率的大小
4 V+ l0 r( U9 M: ?  2.可充填性的检讨:应全面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 q; C7 `' `7 M' t/ o4 y8 P$ \0 g! k3 b
  ①型腔可否完全填充;' Z, O8 J4 m! A1 [" P
  ②溶接痕的位置;% j4 c- Z$ |* f, b1 L% q8 x
  ③气泡的发生;$ j& X# s# O, d4 I3 O" E/ r6 O
  ③成型品的变形;
) {" n% l/ _; g% X+ R; e  ⑤点浇口的切断痕;
3 q7 q! f% O/ T0 Y  ⑥其他$ k9 R" y( Z+ y- X4 _- i' H
  在设计工作中,根据工作条件,采用下述方法来分析验证:6 A- ?( V: o5 f* a. E
  ①类似模型的比较;
# \; B2 v& |5 T1 G( n  ②流动比(L/T)的计算;/ b+ A; G7 ?& ]$ f3 C
  ③CADCAE
4 x0 M: d( j4 i2 _' [  3.浇口位置的确定
$ M- G! l  w4 H1 G8 T  4.浇口形状的确定
, B6 }1 l5 j" R3 r+ _  5.分型面的确定,应参照下述原则:
% l( Y, d/ d! w, {  ①尽量采用平面;
: }7 u- g+ B5 a* U8 \( r* h  ②易于加工;$ }0 B% b# A* H
  ③无脱模不良发生;
5 h/ B8 ^6 {0 x) Y2 L8 K  ④外观上分割线无影响处。
: s5 J& u/ m* f: ~. s- M  6.模型制作手法的决定:由于塑料冷却以后的收缩性,故模型制作手法要考虑“成型收缩率”,方法如下:(以收缩率02%为例)
' P! l, w- C- e; g  ①两侧公差:L=25±005L0=102×25=255 ②片侧公差:L=3-02L0=[3+28/2]×102=296
; x; k2 X, m! Q1 T$ {) Z. Q  经过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寸法,要经过以下两方面的补正:
  C% R( W, Z/ {  ]/ F  ①模型制作上可修改性的补正。5 c6 m2 Q2 y* v! M
  ②奇数寸法的偶数化。
$ |+ A: ^( T& E  7.拔模斜度的决定(固定侧)为防止脱模不良,有必要在固定侧型芯处设置拔模斜度,但要在成型品公差范围内,一般以30°~3°为宜。) U$ t( V" z) s% n: t3 D
  8.拔模斜度的决定(可动侧)如有必要,可动侧也可加拔模斜度,但一般可不加。如有顶出不良,可通过加装顶杆的方法来解决。" p1 P4 U! Q7 E( N
  9.顶杆的配置,按照以下原则:/ V& T. t) r8 L* B3 V: c
  ①顶出面积尽可能大,因细小的顶杆孔难以加工。  p" `  z  j, u: H: _
  ②尽量采用圆顶杆,因方顶出孔难以加工(但利用镶件分割线做出的较简单)。
1 l) {' h6 ~! I+ c. u  ③顶杆要配置在型芯附近。) _! w$ x6 u: |: S9 g: j7 k7 n
  ④顶杆孔周围最小1mm壁厚保证。
2 S/ @/ ?: n8 P& I/ |  10.生产数的记入
% k0 M7 }% i: @$ M7 W8 s: v, {5 H  三.模型构造设计  x2 \: U! X, Q3 }) V/ D4 z) p
  成型品基本图完成以后,即可开展最重要的工作-模型构造图面的设计。这部分工作占模型设计全部研讨工作的80%。下面就是具体的设计流程:
, b! c( M# S: \9 U  1.成型机模型取付仕样的确认:5 Z% V# B8 ]3 O5 Y+ K% l! ]0 ?
  ①滑杆间距的确认:模型大小不可超过滑杆间距,通常要留20mm以上的安全距离。
7 V& f& D# H# ]) O# M2 P6 Z  ②最小型厚的确认:模型的型厚要大于注射机的最小型厚。
, R7 |1 M! Q, @; }- a  h  ③最大开模行程的确认。+ E3 H) p. I1 W! _1 R5 v" P
  ④最大锁模力的确认。( B% I! c" R* a: e) `7 K/ A
  ⑤理论射出容量的确认。 ⑥定位圈直径的确认(以选择定位圈型号)。' A& v  |/ b9 C5 q. a
  ⑦注射机喷嘴先端形状的确认(以选择浇口套型号)。
1 ~9 y4 B% e) }8 f" F3 A1 g9 Q3 Q0 Q( S  ⑧最大型厚的计算T=最小型厚+最大开模距离-S1-S2-S' O/ ?0 p4 c0 a; t# ~  q3 j
  2.型腔配置方法的检讨:对于多型腔模具而言,要妥善安排型腔位置,使之投影中心完全位于模架中心上,并使流道最短地达到均衡进料。
" P) x- Q6 X. Q# G" j  3.型腔壁厚度的确定:见P126~P131附录论述
6 ]  g! M+ m0 Y$ d  4.模架的选择:对于塑料注射模具而言,模架均已标准化。在选择模架时,除了大小规格外,应确认以下方面:* c8 z2 \6 B* G$ A) E. m
  ①导柱导套的位置,有的导柱在固定侧,而有的在可动侧。根据需要来选择。) [# E4 \4 z% N7 {( Z4 G) w, y
  ②对于各模板的厚度,应结合成型品基本图确认。一般要使镶件非成形部分的长度在30mm左右为宜。, n" ~7 f$ U0 a1 r$ ?* K6 g
  ③目前标准模架CAD库,可使用它来快速生成模架图。
8 A$ H2 s( u- B; k! B  5.分型动作的决定:在模板厚度确定后,进行分型动作的检讨。$ x# ?* i: w) L) i! ?+ I7 T% v
  ①固定侧型板与流道板之间的开模距离S1S1=点浇口套长度+浇口套长度+10~20
& ~  _. H, T$ B$ h  ②流道板与固定侧座板之间的开模距离S2S2=拉料勾勾头长度+3mm安全距离)0 C. K, {' F2 U, \
  ③止动螺栓长度决定(L=固定侧型板厚+S1' R6 c2 \) o9 g/ a
  ④止动螺栓头部长度决定
$ \$ F4 R1 N# T  ⑤支撑导柱长度决定(L=固定侧型板厚+S1+流道板厚+S2+固定侧座板厚)5 D& y5 g" \& `5 g% M# M) u5 q
  ⑥拉料勾长度决定
) k% U9 g" }3 w; O0 n( [  ⑦流道顶出装置决定1 j+ n5 b  Q# y
  ⑧浇口套周边机构决定
6 S# p# L0 |  |; t  ⑨要做到使成形品顶出后自然落下的模具布局
" l2 w3 I3 R! \8 i  6.浇口套采用PUNCH市贩品4 ^& |. Z$ v( e$ f! e
  7.开模次序的确定,并采用相应机构来确保这种开模次序的实现
" i/ B3 D' M1 T' e0 k) W  8.流道从流道板顺利脱出的方法:采用RUNNEREJECTINGSETMISUMI市贩品)$ X) j1 M4 m8 n
  9.支撑柱配置的检讨:在注射时,注射机会在可动侧型板的底部产生一个瞬间的注射压力,引起型板变形,为防止此种现象发生,可在模架中设置支撑柱,以不妨碍顶杆和力征安排在每个型腔附近为原则。
( `' k% E. |8 o. S& y4 L  M9 |  10.冷却水孔的决定:为了恒定模具温度,必须开设冷却水孔,通以冷却用水。冷却水孔的大小与冷却效率关系不大,中等大小的模具一般采用ф85的水孔即可,接口处采用PT1/8的管螺纹。冷却水孔的位置与数量与冷却效果有密切关系,在确定时,应尽可能地靠近型腔和尽可能地多,但不要发生干涉。
- `$ J: @- q% c/ e5 [8 k# j  \7 Z  11.顶出部分的配置:结合成形品基本图,合理配置顶杆位置,不要与冷却水孔及支撑柱等部件发生干涉。
; R9 \( g" h! S+ q, z' m+ v% z  12.浇口套的配置:采用标准部品。浇口套头部SR寸法要比注射机喷嘴的SR寸法大1mm左右。浇口套开口处ф寸法要比注射机喷嘴的ф寸法大05mm左右。对于锥度来说,采用片侧比较好。
- @6 c8 [- n9 z- d" W! I  13.定位圈的配置:结合成形机仕样,采用PUNCH市贩品。, M; M" Y8 l& j! d8 }
  14.排气道的配置:为了使型腔内空气顺利排出,有时需设排气道。不过一般设计中不予考虑,生产中如发现有排气不良,再予以解决。
+ A- [( \1 }0 c  Z8 L/ ]0 Z! A% f1 ]" J  15.顶出导柱与顶出导套的设计:为了提高顶出部件运动的精度,从而延长顶杆、型芯寿命,防止顶杆拉伤,可设计顶出导柱与顶出导套。: M* @( d+ ^" [# d1 U) Y1 S$ V
  16.部品番号的确定:本公司制定有金型用部品番号的命名规则,按此规则进行确定。! ^2 A. z7 B. r
  17.其他:至此,金型的构造设计基本完成。7 e% @# C; H9 s
  四.部品图设计2 F0 _; F. S  Z8 k' _
  在进行构造设计完成以后,根据成形品基本图和金型构造图进行金型部品图设计,包括下述内容:0 \9 j$ f" Y. |/ [; h
  ⑴设计需加工的部品图面。, o( U. k) V+ k4 q
  ⑵外构件追加工部品图面。9 E) }9 B/ v/ F
  ⑶购入部品仕样书。
" P* Q: Q2 s, i6 e4 h8 T9 J  1.型腔部分的设计:
2 m5 c& a" `5 q7 a  ⑴从金型构造图中把型腔部分的外形提取出来。X-Y方向与模板嵌合,注意公差与配合。Z方向采用螺钉或挂钩或键固定均可。7 {* Q5 h& H+ K
  ⑵成形部分形状与寸法,根据成形品基本图来决定,并考虑以下方面:
" v9 x; u0 q: [$ b% I  ①成形品寸法公差。
7 }: R7 B. w% c* A' h, y  ②与别的部品之间的关系(配合)等。
* ], q3 h3 m9 G, `+ N' F( \5 t  ③便于金型的修正。
+ ?# z4 n6 w# i  ④机械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工能力。# @+ B: D7 f( b; C3 y3 y/ }
  ⑤加工费用。
, V. |/ |  _+ d) [) J" f  ⑥其他。1 _9 {4 |; E/ S9 b- @
  ⑶型芯均采用挂钩的形式与型腔件配合,X-Y方向用公差来严格控制。8 @" n1 c& X4 [3 R4 \0 \
  ⑷浇口设计0 F: ]) k( K# I0 N5 l+ B
  ⑸固定方法
8 h2 s  R4 I' I9 r" q  ⑹材质、硬度的决定:考虑以下方面:
* V$ a2 z5 z8 x+ [0 t: R+ P" `  ①成形品的形状、寸法精度维持机能。
) y2 p/ }6 @  U: N$ t  ②成形品表面品质决定机能。
1 Z  ^# O- D# {! c  ③耐冲击,刚性、强度要足够。
8 L# x# ^' F* V. H3 y  ④耐腐蚀性。/ f5 T8 Z- E6 k. k& K
  ⑤耐磨性。% S3 Q) M# Y8 Q; K1 P3 q4 h
  ⑥机加工性。
' \: [' d" J3 y. S, d! n; l  ⑦镜面特性。
( W3 n/ D9 `7 U0 g, v  ⑧热传导性。
! S; D2 D6 [( `  ⑨热处理性。
$ R) }: H5 X& H- |  ⑩材料价格。4 _. E0 ]5 k, t9 w; F2 `7 W; H. U
  2.固定侧型芯的设计:形状与寸法根据成形品基本图确定。材质的选择参考上面的内容。可动侧型芯、型腔设计大致与固定侧相同,但多出顶出部分的设计内容。至此,金型部品图中与成形有关的部分已完成,下面进行金型构造部分的部品设计。
4 i/ E# t2 Y4 @  五.检图
% _4 Y3 I$ `# m  部品图设计完了以后要进行检图,这与设计工作同等重要。在投入生产前发现错误,要比在生产中或完成后才发现要节省大量的金钱与精力。检图工作,可由设计者自身承担,也可由第三者担任。在检图中应把握如下原则:, q' p( S+ f" E2 x3 R
  ⑴详细设计、重要设计检查时,最好在精力充沛时进行。7 o$ @& @% ^# d, S
  ⑵连续工作1~2小时,应休息10~15分钟,保持头脑清醒。
9 H  `1 q7 w" {! t3 Z  ⑶不要惧怕失败,在失败中取得成长的经验。
( |& T& p$ A8 h  @* F" P  ⑷不要从详细设计着手,应从总体方案开始,这样容易发现大的原则性的错误。
/ K4 U/ o8 b/ Z: _6 T  ⑸可调查类似金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与自己的设计工作相对照。7 p& _8 o7 q- Y/ `! e; p, E7 W
  检图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f$ [1 ^( B1 L6 d, D5 u) ]1 o' s# r  1.重要的原则性的项目! z. o9 R( G/ w) U
  ⑴根据型芯、型腔明细表,有无遗漏设计的部分。
+ g) d# d& o. u8 }  ⑵金型取数是否合适。  s. ]7 j$ k# A* V+ a( y
  ⑶分型面的设置是否正确?是否满足金型仕样书的要求?$ h, w, B- a3 J: U/ p) w
  ⑷型腔可否完全填充?: o9 i; I1 v  _. m
  ⑸制作费用是否在预算范围内?
1 Z- j, y; Q% q) Z  ⑹成形品生产成本是否在预算范围内?
; m1 c5 A8 \) G2 S: ?; T4 M  ⑺金型纳期可否完成?( j7 g& o+ |$ |- P
  ⑻为保证纳期,是否采取了合理的措施?
2 e% q6 q: U8 r/ l8 Y0 ^9 Y2 Z  ⑼成形品型腔可否顺利脱出?
+ w1 N4 J# a) G+ }1 }9 V. T. |  ⑽成形品型芯可否顺利脱出?3 \" d* m4 m1 p+ j2 x( N1 P% A
  ⑾浇口、流道的配置有无不当?
  E6 W0 ~: X3 o  ⑿冷却水道有无干涉处?
, I  N4 e  L) k4 O  ⒀支撑柱、顶杆、定出导向柱有无干涉?
" J" O7 J1 Z1 W. h6 Z, \1 s8 X  ⒁成形收缩率计算是否正确?6 Z  F9 r0 u: G+ T9 a) a) a
  ⒂镶件分割方式是否正确?
% S: z, F* L! D% A4 P  ⒃两侧相互配合的部件设计是否正确?
% |: n" g; L0 E  ⒄成形机取付仕样是否满足要求?) ]3 e7 F: J1 l
  ⒅其他特殊要求是否满足?8 l- _7 }5 M9 Y- ?& M
  2.金型构造方面的检讨
8 n. @: K& P3 b7 c% s4 O  ⑴目前的设计正确与否,有无可以改进之处?
/ ~& `' i4 r" l' C' \  ⑵树脂流动的预想是否正确?
3 f7 v- u+ C; u$ e3 l/ Q1 g  ⑶型芯、型腔离型对策正确与否?5 A; J9 A8 }8 y1 y
  ⑷滑块与滑动型芯的设计是否正确?4 I) |/ R4 Q, g5 l5 |% D+ n$ G
  ⑸配合处公差是否正确?& a7 k1 Y$ i+ @* e* V% m+ W0 r8 @
  ⑹排气道是否合适?& H( \, ?6 i3 C7 i; ?5 ?: A: W
  ⑺配合间隙是否合适?$ \( K) a1 l( `4 |% K9 i* Y
  ⑻装配时是否困难?( d* K& ^8 J. S. g1 z# _  q
  ⑼拆卸是否方便?
: w) A7 c, t. z& I# K; e1 g- z9 H, F  ⑽对白化现象有无预防?" ^' b) d/ G3 f( B1 L( G
  ⑾两侧各部件之间有无干涉?( {8 B, K, h- Z/ q# w  K
  3.进行详细检讨的部分:
, R" y7 |* W  d  ⑴有无尺寸相互不一致处?
  E; K& ~6 N% J/ A7 G! m  ⑵断面形状正确与否?
$ A7 V) V2 }5 i  ⑶部品个数是否正确?
2 c0 J$ ~9 A) Q& v  ⑷部品材质是否正确?
- n6 L4 H6 O6 V; }+ [* N+ ]  ⑸型板刚性是否满足要求?
; u: \3 e! @# e: I$ A" }: C  ⑹型腔刚性、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j' {4 _0 I9 S- X5 W; t
  ⑺浇口形状是否合适?
6 j" T1 \/ _( C2 K, W8 a  ⑻加工方法是否经过妥善考虑?
  G/ H2 J% [  i- t8 V& K! K  ⑼电极设计是否正确?
* E' u0 Z! N' Q& c) p* E. f  ⑽标准部品发注书是否有误?
( t" Y& j! I% d6 G2 Z- F5 o+ |  ⑾客户仕样变更部分是否已全部变更?( g: s5 f2 {/ `0 i( P
  ⑿废旧图面是否已被替换?9 k, a1 W" m% C. x1 B5 T! \
  ⒀寸法公差、表面粗糙度有无过于严格处?0 W5 O* H, H3 Y  o* r
  ⒁机械加工性是否适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7-7 20:21 , Processed in 0.1683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