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4 w6 h+ K7 `) q8 w/ L6 ^; t$ j" T! L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f" d. M* ^% H& l3 ^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u, r' e& B2 P7 x! \; P" j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在对汽车的使用过车中尽量不要对酸碱物体进行伤害。
) k9 P# H; U7 T! A3 ~# h2 d+ l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z1 H( e8 X2 t1 W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6 ?3 c9 H1 q+ Y2 F4 \- L8 l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 l6 z0 g- e4 W9 k: c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 N8 M6 G3 O* S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 n& z4 g0 S! ?3 l) m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 u' N( n1 s0 r+ V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7 Y* _( X. _! j% [% ~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 Q" j- s3 Z: i5 I' o* o# H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1 a0 H7 ?8 l% X: F: }/ a8 J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 r" m' t' ^- t8 u9 D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 为最小转弯半径。' S b# Z2 j, m3 U' }. z a6 q9 B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 P; i# l0 D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I5 Y% g2 r2 w; ? K2 p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7 M7 F2 n, ?- ?9 P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 代表驱动轮数。4 G) L2 i* m2 R
[编辑本段]【汽车的分类】
U3 {9 _0 Y4 O a3 w' ]' K 汽车按用途分为:
) J) c7 O, Q5 P' N# m (1)载货汽车:主要用于运送货物,有的也可牵引全挂车的汽车。根据最大总质量不同,可分为微型货车(1.8吨以下),轻型货车(1.8-6吨),中型货车(6-14吨),重型货车(14吨以上)。& p! }; u3 h8 V% X
(2)自卸汽车:以运送货物为主且有可倾卸货箱的汽车。适于坏路或无路地区行驶,多用于国防、林区和矿山。
8 `! L) @% F, l W4 @ (3)越野汽车:主要用于坏路或无路地区的全轮驱动的具有高通过性的汽车。适于坏路或无路地区行驶,多用于国防、林区和矿山。
) m& ]& u5 v9 Z* M# Z (4)轿车: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四轮车辆。按发动机排量大小可分为微型汽车(1L以下),普通级轿车(1-1.6L),中级轿车(1.6-2.5L),中高级轿车(2.5-4L),高级轿车(4L以上)。
& y7 U) O8 X8 W ^- n$ |( b3 U7 N (5)客车:具有长方形车厢,主要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行李物品的汽车。按用途不同可分为长途客车、团体客车、市内公共汽车和旅游客车等。0 \6 u+ |/ ~) r/ y
(6)牵引汽车及半挂牵引汽车:专门或主要用于牵引挂车或半挂车的汽车。根据牵引挂车的不同可分为半挂牵引汽车和全挂牵引汽车。3 A5 J0 Q0 h/ }4 x# j1 u/ }* W
(7)专用汽车:装置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用于承担专门运输任务或专项作业的汽车。用于完成特殊任务,如消防车、救护车、油罐车、防弹车、工程车等。
$ W+ Y e& a9 q3 [1 O# S[编辑本段]【百年历史】& n$ L+ \; t- m0 m
详细参见百度词条:汽车历史
* i3 R- }+ h7 Q[编辑本段]【中国历史】
# c) q! k/ X3 M0 ]1 | 旧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 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商。现存于北京的最早的小客车是1908 年袁世凯奉献给慈禧太后的。1 ~) a, e# S; c4 R7 Y" X
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 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 年中装出10 辆。
& V0 I. r2 d$ }& p0 d 1936 年中国政府曾有计划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成立官办“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拟先组装汽车、后制造汽车。翌年,抗日战争爆发,此议遂搁置下来。直到1949 年国民党离开大陆,中国只有汽车使用和修理业。9 Z2 x3 s6 k/ n9 ` i. M) |4 _' S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产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 J7 ~, l8 ?0 N6 y/ x; C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创建阶段、独立自主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阶段。) }% N% m0 ]4 o: [4 i
1. 创建阶段
1 U, P$ i+ n& Y% J# a) L& q 1953~1958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汽车3 万辆,产品是载重4t 的载货汽车和相应的越野车。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 年奠基,1956 年从第一汽车制造厂流水装配线上开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车。1958 年生产汽车16 000 辆。
3 ?- V, Q3 y0 c/ x2 \! g' ~ 2. 独立自主发展阶段' \% ?/ F' D( S
1958~1984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1958 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1958 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人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牌”开进了中南海。从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2 e9 m A. j5 V8 {/ S$ {# c
1964 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全国相关行业大协作,从1966 年开始动工,几十个工厂散布在山沟里,绵延80km。建设期间经过“文化大革命”,1978 年开始批量投产,主要产品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载重5t 的“东风牌”载货汽车,20世纪80 年代中期达到年产中型载货汽车10 万辆以上的规模,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并且产品深受用户欢迎。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都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98%的生产设备是国产设备。在当时条件十分困难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 H P* p4 _, N( E 3. 对外开放阶段+ _4 O0 ?1 x. d4 q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中国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主题是要不要发展轿车消费和轿车生产。争论的结果是中国需要发展轿车,中央决定,建立现代轿车工业,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定。* `' B3 G; ^+ l$ z$ N' v1 t) H1 h
1984 年,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公司,由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与克莱斯勒共同投资的轿车生产企业诞生,这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阶段。从此,一大批合资公司在中国诞生。
) s) c0 m& I+ Q3 a 这一阶段有以下特点:把轿车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产品、工艺和管理方法,实行高起点、大批量的起步方针,很快形成一定规模;企业初步做到按市场机制运行。
6 @5 H* D7 D- e+ {& n: ?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的改变,是中国汽车产业初步实现与世界产业的接轨。90 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从中央统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并且开始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并取得成功。中国的汽车产业也走上逐渐国际化大循环的道路。
" j8 _# r' I$ J# O 自1994 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发布并执行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汽车产销量、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市场集中度均有显著进步。进入21世纪,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汽车工业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要促进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并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4 年6 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 y, |, c9 D' P) A: {/ t 与1994 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相比,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具有七个方面的特点:①取消了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做承诺不一致的内容;②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依靠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③提出了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明确政策导向;④引导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⑤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重视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⑥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⑦对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具体目标是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 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6 V- k* y) s) E( X/ K
1992 年我国汽车年总产量突破100 万辆,到2000 年汽车年总产量达到200 万辆,此间增长100 万辆用了8 年。进入21 世纪,我国汽车年总产量迅猛增加,2002 年突破300万辆,2003 年突破400 万辆,2004 年突破500 万辆。短短的几年,100 万辆的增长幅度不超过1年.从1984 年到2005 年,我国汽车年总产量由31.6 万辆提高到570 万辆,21 年内增长17 倍;其中乘用车由0.6万辆提高到393 万辆,21 年内增长654 倍;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0 n! \4 s! x+ I
在总体发展目标上,我国要在20 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时努力成为汽车技术强国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