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浇注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充型模式、减少或避免气体卷入、减少动能及热量损失、生产质量合格的压铸件;由于压铸件结构差别,工艺因素较多,浇注系统并无精确的设计规则或计算公式;进行此设计,经验是最重要的;下面是一些经验规则,以供参考: v% D }6 y& @' Q: L
1、应使浇注系统截面积从直浇道到内浇口逐步缩小,有效减少卷气或吸气现象;
+ j+ m, P; @1 Z* Y- [ 2、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浇注系统转折,防止卷气或压力损失过大;
/ I9 L- m( `. G8 h 3、尽量使金属液充型流程最短,并尽量使金属液从内浇口到达型腔各部位的距离相近; $ w* r8 v, P( r" j( L. |
4、内浇口不应设于有流动障碍阻挡液流之处,并尽量使金属液避开直冲型腔的现象,否则易造成型芯或壁面冲蚀、粘模及流动混乱等现象;
" b" G. l; F! Y# Q3 R6 n 5、内浇口应尽量设于厚壁处,避免内浇口处金属液过早凝固,以便传递压力进行补缩补实;
2 |* N. d" W3 L: Y! J+ ]: ^ 6、金属液进入型腔后的流向要尽量延型腔、肋的方向;
& D* N3 d! {+ b- d 7、尽量使用单个内浇口,当需要多个内浇口时,防止金属液进入后互相冲击造成涡流、卷气及氧化现象;
$ `& j9 v, k4 P$ { 8、尽量形成顺序填充模式,有利于排气; ' y. C% A, c( O" T0 _- V- ?
9、尽量使金属液填充型腔时不立即封闭分型面或排气口; 1 x* _( t% L& x1 W
10、避免在浇口部位形成热节、形成缩松等缺陷; 4 W0 X6 g3 {8 |
11、内浇口不宜设在精度或表面粗燥度要求高且不进行加工的部位; 7 I9 i. Y' R# d" v, W
12、浇注系统应便于从工件上清除; 0 h) o1 c; c' k& F( I- M
在实际操作中,以上事项不可能兼顾,要根据金属液的特点、客户标准及表面处理要求来确定取舍,如压铸可氧化铝合金,要尽量避开直冲型腔的现象,以免因内部卷气造成的密度不均而影响氧化效果;且不可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