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日前,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部记者采访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就深圳模具业如何做大做强进行交流。罗百辉分析认为,当下中国模具正大实现从模具大国向模具强国的战略转变,深圳模具行业不要动摇信心,应该相信模具行业在深圳仍将大有可为,模具企业应该紧紧地跟着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走精、专、强路线,在蓝海中创造新的增长点。罗百辉同时指出,深圳模具行业的发展,决不能仅仅依靠本行业,应该立足大环境下多视角,从产品结构、企业机制、国家政策、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产业升级,在今后的发展中,模具行业要更加注意其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高档模具得到更快的发展。 g I$ q8 _* z- |. v8 K0 X) y7 L
1 \* F' o* d' T8 T. U
一、深圳模具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i& t6 y' e7 x4 _8 @& r0 _
4 p) M7 c& @1 j9 B& v( w/ t3 W! b 中国模具加工行业在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企业所有制开始转变为以民营为主,企业所在地开始向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区集中,这些地区的政府开始认识到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产业的结构优化,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就业与增加收入,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因而花大力气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据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调查,目前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基地主要有深圳光明新区模具产业基地、深圳华南模具城、东莞五金模具基地长安模具城、横沥国际模具城、清远市中国模具机械制造装备产业园、佛山模具城、顺德尚钢模具城、潮安陶瓷模具中心生产基地、柳州阳和模具生产基地、江苏模具工业实验区、苏州国际模具城、昆山模具产业基地、长三角模具城、常州鸣凰模具工业园、无锡精密模具生产基地、史泰隆模具城、金华浙中模具城、神洲模具城、永康模具城、余姚模具城、宁海模具城、北仑模具城、黄岩模具产业基地、路桥高登宝模具加工基地、乐清精密模具生产基地、慈溪家电模具装备制造基地、合肥家电模具装备制造基地、青岛家电模具装备制造基地、顺德家电模具装备制造基地、芜湖模具特色产业基地、黄骅模具城(中国北方模具制造基地)、泊头汽车模具制造基地、环渤海模具产业园、天津滨海模具制造基地、沈阳台州塑料模具城、辽中模具工业园、山西晋城模具基地、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长沙国际模具城、娄底市模具产业园、衡阳深圳模具产业园、成都青羊模具产业园、湖北省灵乡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工业园、襄樊工装模具中心、重庆模具五金机电供应基地、重庆大足西部模具城、青海乐都大型精密铸锻造模具基地等近50个基地。罗百辉指出,深圳模具产业基地目前已具备四个优势:一是从设计制造到相关材料生产、热处理等,形成产业链,集成化优势突出;二是技术应用上比较先进,新技术能在产业园区应用广泛、迅速;三是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四是设备先进。如果能不断提升技术,更新装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将来深圳模具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但目前整个深圳模具加工行业当前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7 j" g$ o" r" j4 W( V! u+ l2 O N7 ^- D( e
1、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够了解整个模具市场,仅仅看重模具企业对当地的财政贡献,而忽视了模具行业的特点,模具如果不走专业化和标准化的道路,将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罗百辉表示,模具业被称为“制造业之母”,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新中国成立后近60年的努力,我国模具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行业令人瞩目的持续、高速发展,更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模具工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自2002年以来,我国模具工业已连续6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国模具工业经济指标大幅上扬,模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71%,2005年模具工业总产值为2000年的2.9倍,利润为2000年的4.05倍。2006年、2007年各项经济指标更是表现喜人,比上年增长30%以上,使得2007年模具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长5.06倍,利润更是上升了7.5倍。罗百辉指出,模具工业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进入由量变转向质变、产业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1元模具产值能带动相关工业产值100元,近年来中国模具市场对精密、大型、复杂型、长寿命模具的需求有所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模具市场需求将在1200亿元左右。深圳周边的东莞、佛山、清远,及内地的湖南、江西、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政府都审时度势,抢占先机。今年1-10月,以外源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市进行产业升级转型,主动走出去寻求周边产业合作,内资引进协议投资项目1208宗(100万元以上投资),协议投资369.8亿元。从全年来看,预计将引进内资协议投资项目将超过1400宗,同比增长82%。2010年,东莞将在北京、上海或重庆举行投资推介会,吸引环渤海、长三角或西南地区大型企业与东莞产业对接。当前,在外源型经济受到考验之时,民营经济成为一道曙光,深圳政府也可以选择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重点目标项目、上门游说、主动发起招商攻势,将主要的目标客户从港商转移到央企、军工企业、知名民营企业。
4 z) I1 U, [- q0 c- y, K" T! _/ }- ?
2、深圳打造总部经济带给业界普遍的误解,认为深圳转型升级将重点打造总部服务区,发展会议、休闲等高端服务业和数据中心,必将淡化制造业。罗百辉分析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深圳的总部经济建设除了发展服务业,深圳不可能完全放弃制造业;深圳打造生产性服务中心,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化基地建设,尤其在科技创新平台、产业结构升级、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结合,放大新区在高新技术方面的集聚效应,将深圳打造成为面向珠三角港资企业的服务平台也是深圳向总部经济升级转型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深圳产业升级积累能量。目前,广东省模具业稳居全国模具行业的头把交椅,产值达185亿模具制造业产值和销售额约占全国的40%以上,广东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模具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模具出口与进口省。其中,深圳模具业的规模与水平居全国之首,年产值占全国约25%。由于深圳所产的模具基本上以中低档为主,一些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的高档模具在技术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样的背景下,罗百辉坚信位于原宝安公明街道田寮和玉律社区、现划为光明新区的模具产业集聚基地的建设和推进,承载着“工业之母”重任的深圳模具产业升级与转移战略任务,深圳模具产业未来定位方向仍不会改变。
) }- G+ j2 |" x' V& w3 S" B% N
' L0 W2 k% N4 t1 I8 s( @% q7 j0 x9 C 3、由于深圳的模具行业在国内发展比较早,以港资企业为主体,分布比较零散,产品以IT电子通讯件为主,大规模的模具产业基地为数不多,政府规划筹建的深圳光明新区模具产业园入园的企业在集群建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应该看到,近年来,深圳积极发展3G手机、电视机顶盒等数据产业,促使一批民营模具企业茁壮成长,深圳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环境设施建设,发挥周边空港、海港和广深港铁路设站的优势,利用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迅速集聚的优势,大力筹建民营模具产业园区,这一点苏州经验值得借鉴。- O, @! K% O& ]" U3 f7 }
q* g4 H4 ~3 T5 V- t& Q8 o" s5 d
4、深圳模具完成从产品的辅助工具到产品的转变仅仅经历了二十年,模具产业还是个年轻的产业,更是一个朝阳行业。但也正因为如此,行业内多以民营和转制的模具企业为主体,经过二十年的市场打拼,不乏有部分成功的企业,但为数更多的是处于创业起步期,即处于资金积累和经验积累的阶段,很难顾及更深层次的考虑和作为。虽然很多企业也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远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宏图,但这种规划与当前我国的模具企业现状和自身发展的空间不相匹配,因而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上,很难真正实施。罗百辉分析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全球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为中国模具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坚信我国的行业前景市场依然大好。当下中国模具正大实现从模具大国向模具强国的战略转变,深圳模具企业不要动摇信心,应该相信模具行业在深圳仍将大有可为,模具企业应该紧紧地跟着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走精、专、强路线,在蓝海中创造新的增长点。罗百辉同时指出,深圳模具行业的发展,决不能仅仅依靠本行业,应该立足大环境下多视角,从产品结构、企业机制、国家政策、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产业升级,在今后的发展中,模具行业要更加注意其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高档模具得到更快的发展。
. M. Q" I% i$ Y0 V/ d3 k/ T/ O/ v8 e/ ~% E3 D0 J1 a2 Y
5、模具企业合作强度不够。很多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口号的驱使下不择手段争抢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和市场的价格体系,从而进一步阻碍了我国模具的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推广。罗百辉表示,模具行业是高新科技、高资金密集行业,深圳模具企业必须加强大协作、大分工,以一大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企业来护拥几家大型龙头企业来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并广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高校的科技实力来提升企业的模具水平。 ; h' `$ S; Q; ~
, h& [/ ?* {' p
二、深圳模具业发展建议- a4 ]& u% P# M7 c( |' O
1 i& u7 U1 _+ _4 P+ I* Q$ u) i7 V 关于加强光明新区的模具基地建设,罗百辉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v/ o* p, G/ n0 Q* C: p9 G, B% l# U8 `
7 l1 l% {. I- w9 T# [0 g 1、各方面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模具是制造业、加工业的基础,要想提高产品档次,模具发挥着瓶颈作用。
' V' `* P6 c$ `- S" x0 F9 \; I+ V4 S& L! a1 X3 H
2、政府要做好规划。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模具产业的集聚效应,合理引导,做好规划,分层次、分类别定位,引导大、中、小型模具企业形成各自特色,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8 N% t: S4 r4 K& P
) ~4 t9 L$ H6 r; r! [8 c 3、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模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努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高技术模具要求不断更新设备,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引领作用;要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型企业要成立研发中心,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共享。
: ~8 w) ~3 k2 ~, T0 f3 g/ A( ]" |9 W7 ^# o u* a
4、要加强模具企业管理。目前国内很多模具企业管理不错,但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早日实现现代化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我国早日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多贡献一份力量。( K2 S( A. P( O4 x! v2 J+ E& M; j" g! s
; ^, b9 t) p/ l2 j
5、加强行业内模具企业的联系和合作。0 q/ P8 j, r' ]* S
/ J" M5 [: r1 t, w/ w. _) f2 F
在目前,每一家模具企业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整个模具市场却是巨大的,单凭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为各模具企业之间搭起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行业内部团结,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避免恶性竞争,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诚信体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战术上的组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几家企业联合起来,整合现有的资源,集中优势、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企业的特长和能量。在国外,欧洲、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一些中小规模模具企业也是联合在一起,发挥出的能量远远大于我们同样数量的单个企业。南方冲压模具联盟是一个典型的好例子,值得业界推广、学习。 C1 S4 \0 h& r P/ O
2 Q4 [# H$ M8 N 6、加强行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l l3 @9 C* A) j4 g) z, v
* w5 e6 A# X2 e* O5 a! a
模具行业协会与汽车行业协会加强合作,为汽车模具和汽车制造厂商之间架起桥梁,使他们之间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这个纽带进行交流和沟通,汽车模具企业能更多、更及时了解和掌握到汽车制造厂的标准和要求及各种需求信息,做好产品和技术定位,与汽车制造厂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样,汽车制造厂也可以到企业实地考察和参观,在与模具厂家多次项目合作中,既提升了模具厂家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益,也加强了对厂家的了解,使之有了可靠、固定的汽车模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和成本。
# Q! ^% _8 ]4 q* r, h6 k8 }4 h
D8 S4 c2 Y# S8 o0 L) U 7、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及相关材料供应商联系和合作。0 N$ b6 ^1 c. l! }# E2 u* @
: ]. Y* w4 ~$ |* f9 P/ R
深圳模具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模具厂,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来实现,除了与汽车、电子、家电制造厂联系合作外,还应主动与高校、科研单位沟通与联系。在模具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模具企业会遇到譬如零部件回弹、扭曲等很多技术性问题,由于受到自身的科研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也不能花费过多精力和时间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很难得到完满解决,这就要依赖于相关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希望得到他们在技术上的支持。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华南城模具职业培训中心为深圳地区的企业搭建了这个平台,经常举办各种有关技术交流会,及时让企业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各种信息。) z9 c* e' m$ l' l" u. P( k) E6 A$ g" h
6 ?# m/ k6 e9 Q1 l7 }3 l
站在国际国内模具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罗百辉就深圳模具产业如何在区域间合作和分工提出如下建议:
M3 i0 }* d6 |5 T/ G5 T. b/ u/ ~% h5 u6 B& Z0 M- [$ V* I
1、成立协调机构
6 r6 [$ |8 k. E4 D6 [$ h
# G" r+ k" G$ k! x 由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组织一个模具产业协调委员会。任务是:制定委员会的章程;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模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有关对策;协调各种事务。要定期开会,持续活动。政府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积聚效应和专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发挥省、市、区、县行业协会的作用,创造出一种政会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
+ v5 Y) K6 N. X9 Y; Q7 _( T/ F6 P) Q9 u* k j5 i/ C% n
2、构筑合作平台
$ J/ t, D; A0 ^. v2 `8 O5 a# u& o, H8 P' P2 M. D1 q2 Y
合作要取得双赢,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和文字上。根据目前东西部模具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先构筑:模具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模具设计平台、模具标准件应用平台、模具制造协作平台、模具信息化服务平台、模具经营管理平台、模具人才培训平台等7大平台。每个平台有一个模具行业协会负责,并落实到人。据模具网CEO罗百辉了解,目前走在前沿的长三角模具城、昆山国际模具城已经率先构筑此类合作平台。 , H8 E+ [! |7 v; g7 L/ r' L) y
+ `. i$ W' w+ l$ s2 ~
3、建立战略联盟
, `3 }, ~0 h$ f8 J$ }$ q8 t, e
: M" F& R# V) k' K/ c0 r% X 没有战略联盟,整体发展的理念难以形成力量。健康的市场经济就是经营者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经济。上海有些模具企业根据产品的需求,以一个有实力的模具企业为核心,在其周围集聚一些协作厂,建立了战略联盟或战术组合,不仅大大地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而且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要取得双赢,深圳模具产业必需建立战略联盟,我们可从IT电子产业模具着手,先组建区域性的战略联盟。其他如汽车模具、家电模具等,可逐个组建。待条件成熟后,我们跨出区域组建国际战略联盟。 3 S1 } c6 q% ^9 G7 u5 _. l
) s$ O5 A2 D3 U% M. T1 c6 j @ 4、加强技术研讨 ! m; k2 k, x' q0 N9 p5 A
+ R) I5 L. _( y( Y7 O* j1 J7 O
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要引进、要介绍,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的模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和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对这些经验我们要爱护、要发掘。同时在战略联盟内要打破自我封闭的壁垒,不定期开展技术研讨,达到综合应用、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如,如何做到数控加工由单纯型面加工发展到全面数控加工;由模具加工发展到实型数控加工,由低速加工发展到高速加工;由人工按图加工发展到无图、少人或无人化加工等。又如,如何应用INTERNET、ERP等信息化技术,把企业上下游业务过程,技术沟通过程,以及模具企业内部业务管理过程,以IT形式固定下来,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 r4 F8 Z# P! Z
0 I4 I- s3 N8 N: a* y5 T1 e
5、规范制模标准
5 j, W2 _/ y3 E6 q3 k* N# ?$ {
4 v r5 i: w7 U# W0 [/ w 至今国内还没有一种先进的统一的各种模具的设计、制造、验收标准。各地和各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我们的模具水平参差不齐。如我市大众和通用模具验收标准就不一,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不同。现有部分模具企业为了出口,按照进口国的模具标准在制造模具。对此我们有必要协调、制定、规范模具标准,作为我们配合默契的准则,也是我们模具水平的体现。因为标准很多,我们可根据眼前迫切需要的先规范,如验收标准等。
9 I, {" t- x; I( p7 }! |" F! V Q- j; d& m0 N9 X
6、开展网上协作2 x. S! }7 Y7 ?2 f( I& y0 q6 i
7 b4 c) R! ?' {, e# |8 G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区域距离不是问题。国外已利用虚拟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制造、调试等,甚至发展到虚拟企业。我们在战略联盟内或之间都可实行网络化运营,协调技术和设备,快速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互利互惠、共享市场、共赢共存和共同发展。$ [( Q/ `. H# L8 D1 v
$ p) u M$ \. V% b1 g* ~- w
7、共同对外接单 t' q2 z7 L; g9 X; o0 O U# S! N
' K, V6 m$ n) K [ ?/ s- @9 D) ^
由于我国模具企业的快速发展,水平大为提高,已得到不少国家青睐,所以很多企业已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据模具网CEO罗百辉获悉,为了占领国际市场更多的份额,最近来自深圳、东莞两地的中泰模具、创瑞模具、美聂、博信达、金娄山、金全顺、金旺、祥鑫、星杰、海益、铝科、钰翔等12家汽车模具企业发起了中国南方模具联盟,发挥战略联盟的作用,共同对外接单,即一家出面多家协作,也可联合出面,发扬团队精神。
9 p1 a! I% E" H, p0 @% C" t' F$ e% U5 R0 |5 P
8、加快人才培训5 y8 f6 u" n$ m7 h7 X+ h
0 J9 N1 L& b' c+ |3 R# ]+ Y 当前模具企业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有钱可买到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但买不到一流的模具人才,各企业都在呼吁人才紧缺,故人才已成为模具发展的“瓶颈”,各区域应重视和落实模具人才的培训工作。在人才培训方面我们也可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各地有效资源进行组合,优势互补、联合办班,加速模具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8 O3 c2 d1 M' k, X6 F
( w s! b* A" J) @# e% O% f 9、制定优惠政策) O r1 H' e9 y% F) }/ ?
6 G* [5 n$ [0 i2 q- N4 q9 f 20世纪90年代不少省市对模具发展都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此中当推浙江余姚市政府对模具实行的优惠政策最为全面、具体、有力,对余姚市模具工业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期望看到深圳市政府在这方面有一个突破。当前我们需要的政策有:银行贷款低利率、人才培训全免费、购买设备免关税、模具攻关有经费、精密模具有奖励、出国参展有补贴。
; t' O# f) ` J. n作者简介:8 @ F2 C3 [9 }; O

+ r) ?% S/ B; Z) t罗百辉,模具网(molds.cn)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会员、华通咨询公司特聘培训专家、《东方模具》杂志社等多家工业媒体专家顾问/编委、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中国IT模具产业概念整合者、中国国际模具营销贸易联合商圈发起人,国内“段位式”新概念管理创导者,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员,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制造业资深职业经理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