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约好了似的,中国汽车业在今年3月份里惊喜不断,吉利并购沃尔沃,比亚迪联手戴姆勒,一个个华丽的转身,带给我们无数的惊叹之余,还有诸多的希望:中国的“通用”或“丰田”会从此诞生吗?/ t/ W! |- e6 ^0 `" G3 D
在这一系列的事件当中,有两个人是被提起最多的,分别是比亚迪的王传福和吉利的李书福。巧合的是,他们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福”字。就好像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一样,他们也被人当作了中国民营汽车业的两个“福娃”。, D% A0 l9 G3 I4 `8 G1 e
比亚迪、戴姆勒在3月1日第80届日内瓦车展开幕当日宣布将在电动车及零部件领域展开合作,并将为此设立新合资公司。按照计划,双方会先在深圳合作成立一个技术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电动车,以及与电动车相关的传动系统、电池和零部件。它们会从戴姆勒的产品系列中选择一款车型,在此基础上制造出全新外观的电动车,并冠以全新的品牌销售。
8 P: F) p6 Y* j7 q% I' g' | 而在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在30日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当李书福走进大厅时,记者们自发地鼓起了掌。李书福在致辞中说:“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重大的海外并购之一,这不仅仅是吉利控股集团向前迈出的重要的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球三大名车之一的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
4 u" `5 n7 s/ X 相似的起步: V: ` }9 w' V% N
王传福和李书福,除了名字上的巧合以外,回顾他们的发家史,其实有许多相似。! r ?, N# `" n1 ^' F4 Z* O; ~9 F
他们同样以低成本打天下,与日本、韩国的起步没什么区别,“低成本”和“借鉴模仿”是他们成长的两个关键词。吉利汽车一开始就推行“低价策略”: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利用现有车型分拆、模仿、学习,在吉利这种方式被称之为“描红”。
* d+ e1 f2 L2 F, V" Q 1995年,王传福创办电池企业比亚迪,直接从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研发着手,开发出人机协作半自动化生产线,打破了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制造壁垒,总投资仅为传统生产线的几十分之一。正因为此,当王传福在进入陌生的汽车领域时,他首先看见的不是巨额投资和庞大的对手,而是中国人力成本的绝对优势。6 W4 c8 |- j& c' _+ A- U/ F: p
他们都是通过对其他企业的收购进入汽车产业的。1995年,四川德阳一家生产小客车的汽车厂濒临倒闭,吉利投入1400万元将它收购过来,对方以目录、生产权、部分设备等折价入股,联合成立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这次机会让吉利死里逃生,吉利靠“借腹生子”终于拿到了微型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2001年,为了拿到轿车生产目录,又出资2400万元与江南机器厂合资成立江南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名正言顺地进入轿车生产领域。
) I7 T) i; l$ [6 x4 M 2003年1月,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从而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此后,王传福迅速收购了北汽集团的一家模具厂,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如今,不仅比亚迪F3、F6的所有模具来自这家企业,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丰田的相当一部分模具也从这里采购。接着比亚迪又在上海布局整车研发中心,在深圳布局发动机研发和生产中心。2009年7月,比亚迪出资6000万元收购美的三湘客车厂100%的股权,并在长沙建设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 e" M; T2 j0 _; {7 q: t 分道扬镳% W% G3 C! d+ y0 Q
尽管起步相似,但是王传福与李书福在发展方向的问题上则是截然不同。以技术起家的王传福在扩张过程中注重的是制造能力的提升,而以制造起家的李书福,在转型过程中更注重通过不同并购方式推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他们在最初介入汽车行业的切入点不同,也导致了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李书福以做摩托车起家,所以他一开始进入的就是传统的汽车制造;而以手机电池起家的王传福,就希望通过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打破传统燃油汽车固有的优势。' J5 t& k' y; ?( t- R E/ V1 h
去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1394万这个数字当中占到了将近45%,其中轿车销售量占到了将近三成,超过日系的24%和德系的18%,成为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系。但是这个数字甚至经不起一个“假如”的推敲。有人问,如果有一天,通用的整车业务消失了,那么它还可以继续做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和生产平台的供应商,本田之所以独步全球是依靠本田技研旗下的发动机工厂,丰田在配件标准化方面的能力无人可及。那么中国的自主车企呢?如果没有了整车业务,那么有多少家车企,就只能像温州那些服装企业一样,提供便宜而技术含量极低的配件?( X5 H$ G+ V0 _0 q1 Y# x
对于这个问题,王传福和李书福分别用行动做出了选择。
X; Z% j( S ^" `# s 比亚迪在2008年底正式推出全新的双模电动车型F3DM,从今年3月29日以后,F3DM低碳版正式面向个人用户销售,比亚迪也最先成为面向个人消费者进行量产并销售新能源车的自主企业。这虽然并不代表比亚迪的电池技术现在就是世界最好的。但巴菲特、戴姆勒的“慕名而来”,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之路收到了成效。截至3月15日,比亚迪公布的去年纯利激增271.46%至37.94亿元。同时汽车业务增长强劲,F3突破月销3万大关。在王传福成为中国首富的同时,比亚迪也成为了中国最赚钱的自主车企。
" H6 F/ n4 \1 U& ~( V% } 而李书福从2006年开始就将“魔爪”伸向了海外。当年10月24日,吉利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现在北京街头不时能看到吉利生产的TX4伦敦出租车;2009年3月27日,又闪电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再到刚刚对沃沃轿车公司的百分百收购,李书福通过海外并购的捷径让吉利迅速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技术和品牌。
w8 k. G, r+ B% k- a0 z4 ?' g 已经连续好几年,吉利和比亚迪的展台都是北京车展上最热闹的地方,从模仿的豪华车型,到自主研发的电动车,这一路走来,吉利和比亚迪这两家中国最早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李书福借助并购提高中国传统造车业的技术和品牌,而王传福则与国际同行在新能源汽车里抢跑,我们衷心希望他们能一直并肩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