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1518|回复: 0

目前我国机床工具企业为何能够并购国际品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间的相互并购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种常规活动,国际机床行业有两次大规模并购举动;一次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德国蒂森钢铁集团并购美国过半数领军机床企业。到了九十年代末,美国MAG财团又全部回购这些机床企业。至于单项的相互并购,更是十分常见。过去我们很少参与,体会不深,也错过了一些机会(例如1976年我们在美进行机床采购时,就遇到过美国电加工高技术企业RICHON主动向我提出可以接受并购,但我方当时由于认识及物质条件不成熟,未予受理)。实际上完成并购(特别是100%控股)就是取得对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包括属于竞争性强的技术所有权)。至于某些涉及军工的敏感技术,因与政治环境有关,需要另作妥善处理。国内有人笼统地认为不可能得到并购企业的技术。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 }# ^) D$ M$ s: c7 @- @9 ?  至于被并购方的员工能否在并购后为我方认真服务,这也是国内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曾经?多次组织对方各层次员工座谈,进行思想顾虑摸底。对方员工关心的是三大问题:
! p/ {; u+ _0 O# m( @. j9 Y7 |  一是会不会把企业搬迁到中国;二是会不会要他们改行;三是会不会中国派大批人员过来顶替他们的工作岗位。当我们解释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他们都一致表示:“只要你们出资,使企业正常运转,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因为我们资本主义社会习惯于‘为资本打工’,而不在乎出资人的变更”。
9 v+ j( M, ?) h3 C/ j+ V  根据2009年12月14日获得的统计信息:2002到2008年中国企业的年度对外投资从27亿美元增长到约560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66%。
* w& Q, _: K# t; N* T  我国海外并购依然活跃, y" O% j9 q9 r9 V/ D; a( a
  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大,全球跨国投资大幅度萎缩,但是2009年1-9月,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仍达到了约330亿美元,基本与2008年同期持平。2003年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企业进行了437宗海外并购交易,总值达1168亿美元。/ K/ U5 V! R: i0 B" \  _
  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国际并购活动先行一步) o( }0 a8 S$ N" i( b$ z% a: [4 E
  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国际并购从2000年开始,属于起步较早的行业,就整个机械制造业而言算是开路先锋。2002年至2008年间我国机床工具工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并购共完成13项,其中德国6项,美国3项,日本2项,法国1项,英国1项。并购后都已达到了预期目的,运转效果较为满意。. C9 v& N2 S/ }
  据了解,机床工具行业眼下正在进行的海外并购项目还有意、德、美各一项。事实上,我国海外并购行为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反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把国际金融危机看成是海外并购的一次机会。
# h- k( K/ ^# x7 n4 s- O$ L; F  合适的国际并购不仅能提高我国企业在产品技术水平和??营管理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在当前国际经济领域一片萧条情况下,如果操作运行得当,可能是发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取得双赢的一种可行途径。
% B1 n+ C) y+ e' [  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国内及行业有利条件
, X) Y5 r; M) n4 X) s# C  i% _  在国际方面,国际机床工业相对的不景气和可利用的技术资源相对丰富,提供了某些国际并购的有利条件。另外,机床工具行业的“产业特性”主要由小规模企业组成,美国40~100员工的机床企业占总数的60%以上,德国机床工具企业平均员工人数127人,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日本等机床工具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规模类似,而且大多数为家族企业,抵御经济危机能力薄弱,但技术水平较高,不少具备国际品牌,且并购项目单项投资规模不大,正好符合我国机床工业国际并购的选择条件。, x: G  U  {- {0 j5 V; ]7 h
  在国内方面,我国鼓励“走出去、引进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环境,国家外汇储备情况良好,有支付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客观条件。
, W$ W3 ?. Q3 F  c2 z  W, c  d  在行业条件方面,由于我国机床工业近年发展较快,整体上说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前列,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管理具有一定水平,技术鉴别和吸收能力较强,加之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容纳量七年来居世界第一,但技术开发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差距,本国机床工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五年来由41%上升到到62%,但高档、特殊产品仍然依赖进口,且进口量占国内市场容量达38%,因之急需寻求国外技术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来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要。同时还需要寻求外援,开拓国际市场销售渠道。
7 n: e  ]7 W" E3 f# w. N  上述三个大环境提供了我国机床工业国际并购的需要和实施的可能。
8 F, V/ U( C; q  n3 \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国际并购的主要目的" K7 U/ G5 {9 i& D' h
  我国机床工业并购海外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国际品牌和相关的经??济效益;获取国际品牌的继续开发能力;获取国际销售网络及市场营销经?验与信息资源;获取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 Q7 F, A$ r  i4 `; d6 f$ Z( h  兼顾获取下列相关效益:利用对方成熟的海外销售渠道“借船出海”,推动我方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出口;并购完成后利用对方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用多种交流方式(例如:合作开发产品)来提高我方技术与管理人员水平;通过并购提高我方市场知名度和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活动能力。& J- S6 n9 l" h( l5 n3 n  o5 Q9 _
  如上所述,我国机床行业进行国际并购是以获取技术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或净享对方市场占有份额,也不是单纯以投资海外来获取高额??济回报为主要目的;也区别于获取物质资源如铁矿石、原油)。
5 E0 V/ L1 Y# W( Z& N* N- K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国际并购是经历的国际合作四个阶段的延伸和升级
( }2 o* C) L' R3 g5 E5 K8 k9 T% F  建国以来,我国机床工业国际技术合作经??历了五个阶段(由于亲历各个阶段,并参与了策划、组织、实施,因之对其中沿袭关系,有所了解):
. N2 \7 K: k2 M; S2 f: I# b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从原苏联全盘引进机床工具典型企业(包括设备、技术、管理方式及企业组织体系),并在原苏联专家顾问团帮助下初步建立我国机床工业的全国布局和工业体系。
% H( i3 j  v1 }- K  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大规模采购西方先进生产设备(及力争取得相应的生产技术)。# K, ?8 l- U5 ?/ M+ n
  20世纪七十年代,成批的单项技术引进(这些技术都是有寿命年限的)。
. N* {8 ]2 x5 S) T- W8 T  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以接受来图加工,订牌生产,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和在外雇佣设计人员合作设计产品,进一步开展合作开发、合作生产(一般来说,无法获得完整的自主权)。7 ?) Z! J( n( U# @9 ]9 b9 k
  21世纪初,开始国际企业并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国机床行业国际技术合作的一种延伸或升级(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完整的技术开发使用权,是最核心的环节)。" l+ ^" R' g$ p
  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国际并购应具备的必要条件9 _, G2 Y* l) g6 a. h: s
  眼下,我国机床工业国际并购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正在越来越成熟:政府的支持(外汇投资,政策鼓励)和相关银行的支持;企业对于并购项目内汇、外汇的支付能力;企业和行业层次对并购项目的技术软资产价值鉴别和吸收能力,技术进一步提升的后劲、产品继续发展可能性经?济和经??营能力,这些除了并购主方要审慎对待以外,更重要的步骤是一定要依靠国际专业团队的力量,对并购对象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评估、近几年??营状况和预期效益的估量、债务、劳资关系、法律事务与税务及环境保护等现实情况和潜在问题,作详尽的认真的审查评定,进行有效的“尽职调查(Duedeligence)”。# v( ?2 i4 w& \; @$ n0 Q, T
  我国企业在并购后在整体上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具体的、正常业务经?营的操作,也可以按“管理方式本地化”的方针,采取利用当地人才进行经?营运转,包括雇佣不同层次“职业经?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4-5-11 15:49 , Processed in 0.11448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