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人才需求的总量相比仍然不足,但受到六大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
W g0 i* M g 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教授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大学生就业日益走向“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同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仍将呈增强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走向“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层次、专业相似但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同质竞争,导致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
5 h& o' `& I/ A) d8 n 大学毕业生人数倍增期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重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06万,2007年则达到495万,7年间翻了两番多。初步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将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三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如此多的就业人员同时涌向一个有限的就业市场,给还不太善于“推销”自己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d( }- @0 J( k+ t* J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动,几乎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中国。不少企业减少了新员工的招聘数量。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今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成为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_9 a( Y5 V) t- R# A
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赵北平分析认为,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变化错位也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而是立足于学校师资条件,在高校招生和专业设置上不是以社会需求为本,不是以学生就业和发展为本,结果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
2 ]( s1 l0 k3 _+ t 赵北平特别强调,相当比例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因。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然停留在不切实际的旧思维中,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导致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这种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就业不难择业难”的普遍现象,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屈就”。
" O/ I) f: ~. M7 D% a- a$ P- k 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缺乏是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另一重要内因。由于缺乏这两种意识,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岗位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7 [6 c9 B4 q5 h# { l" a9 U& R 赵北平认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广大毕业生要冷静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客观地分析性格、兴趣和优势能力等个人特质,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在兼顾短期形势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增强主动性,积极把握机会,争取早日就业。
& `5 S' n. @1 ~5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