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是数控机床的灵魂”。谈起程序与数控机床的关系,许昌烟机公司机加分厂数控编程技术员王晓勇如是说。
@; u+ b( q/ s% W 生活中不善言谈的他,谈起技术问题时话语明显多了起来,眼睛也充满了神采。
1 n% N. O. ^% F4 t# O 作为数控编程技术员,王晓勇从1999年进入公司以来,一直努力扮演好自己“数控机床的灵魂工程师”这一角色。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编制出一个个出色的生产加工程序,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质量。5 r8 y' p+ @% Y2 M1 r4 c6 j3 U: e
: s2 F' U V$ l4 J9 w% y
2004年,王晓勇主持完成的《降低辅助时间,提高数控机床效率》项目,获得许昌市QC成果一等奖、河南省QC成果三等奖;2005年主持完成的《雕刻类零件加工攻关》项目,成功解决了雕刻类零件编程和加工难题,每年能为公司节省此类零件外协加工成本6万多元;2006年主持完成的《开发海德汉编程指令输入系统》项目,解决了关键设备的占机编程问题,有效提高了机床的开机率。目前,他正在主持《开发UCP600和HPM1150机床的五轴加工》和《开发卧式加工中心工件偏置自动创建功能》等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将会大幅提高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
# p; `0 e2 ]# @ 以学习为乐 4 f- y$ w8 [ v/ O4 C- f. j
1999年7月,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王晓勇应聘进入了许昌烟机公司机加分厂工作。' F8 P1 b! i" v
那时的许昌烟机正在进行一次大的技术升级,公司从国外引进了多套数控加工中心。这些加工中心的运行是由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的。这激发了王晓勇对数控加工技术以及编程工作的浓厚兴趣。那时,他还是一名实习员工。% q7 K9 y) o a0 t- w v
实习结束后工厂进行定岗,王晓勇做出了一个令同事们惊讶的决定:放弃去公司的研究所做设计员的机会,而是选择留在生产一线做数控编程技术员。+ I& r! A+ s; f) ]: g
“当时,去研究所做设计员可能工作压力会小些。但是我宁愿留在一线,因为我能从生产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对学习的渴望让王晓勇勇敢地留在了车间,而这一干就是十余年。. I7 ~ {& Y6 U/ U a F T7 `# b
定岗后,王晓勇更加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平时他除了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编程技术和经验,还向机床操作工了解数控机床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技术,并能编制简单的数控程序。
, \0 c" c* C' o8 E- J' B( Z8 ^ 在公司里,熟悉王晓勇的人都知道,他特别喜欢买书。为了深入学习编程技术和CAD/CAM软件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王晓勇自费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和光盘。每次去北京、上海等地出差,他都会抽出时间去书店逛逛。8 W8 K/ r, N4 h# A' @
有一年,王晓勇到上海参加培训。他利用课余时间,在上海几家规模较大的书店里翻阅、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返程时,王晓勇拖着沉重的箱子登上了火车,而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了几元钱。
5 m% c6 T; a6 v* n/ T& J( ` 正是因为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和不懈探索,现在王晓勇可以熟练操作Fanuc、东芝888、西门子、Heidenhain等多种数控编程系统,同时掌握了I-DEAS、PRO/E和Mastercam三种先进的CAD/CAM软件编程技术,能独立为多种数控机床编制各种复杂程序,能利用CAD/CAM软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与寂寞为伴 2 i6 W* Y4 o0 d% o
有人说:成功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数控编程技术员,每天面对“不会说话的机器”、“一串串数字和符号”,同样需要耐得住寂寞。9 a: p; G3 o% s- f% C7 m; |1 ?! `
“编程工作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数控编程技术员每天奔波于办公室和机床之间,面对的就是图纸和设备。机器不会说话,你必须读懂它,才能驾驭它。” 机加分厂副厂长孟建刚说,“王晓勇能静下心来钻研业务,是个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n! d% C2 M& e! a$ d. J 2001年年底,许昌烟机公司从瑞士进口了两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加工中心VCP1000(高速铣)和UCP600(五轴联动机床),目的是实现异形件加工国产化。当时,分厂领导指定由王晓勇负责这两台机床的程序编制工作。
7 ~% k2 K) b1 Y( ~ 高速加工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先进加工技术,而五轴联动机床更是高性能加工机床的代表,其编程难度可想而知。' T- Q; z& [3 k; i( A
面对挑战,王晓勇没有退缩,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应对。5 V+ N Y) l& Y9 V
在机床安装后的5天培训时间里,王晓勇白天向厂家技术人员虚心求教,认真做笔记,晚上回到寝室整理笔记并考虑第二天需要提问的问题。8 @+ E& e" ?+ H3 `& W" w
由于机床的操作界面和相关资料全是英文,这给机床的使用和编程造成了一定困难。为了尽可能将机床更多的功能开发出来,王晓勇将600多页的机床操作和编程手册看了好几遍,对其中的内容反复分析研究。& W- H4 m' ~: X7 t M9 E0 K
30多天里,王晓勇常常是挑灯苦读,手边放着英汉词典,手里翻着英文资料,直到深夜。
9 M, v, ]" p8 q B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这两台高性能加工中心在他的“调教”下顺利地运转起来,并开始创造效益。
9 q; v: F, ]5 h! j! R2 m 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王晓勇继续努力学习高速加工理论和先进制造方法,深入研究机床的编程技术,熟练掌握了系统的FK编程、SL编程等高级功能,并开发了多种适合高速加工的程序格式,大大提高了许昌烟机公司生产异形零件的工艺能力。
8 Y% J6 `+ x6 q4 e7 N5 d" |/ F 2002年,王晓勇参加了公司《卷接机异形件CAM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的开发。他利用I-DEAS软件独立完成了部分异形件的三维建模,并编制了所有在VCP1000和UCP600加工中心上加工的异形件的程序,为许昌烟机异形件加工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5 p% K% N: q9 A. i2 V; t9 l 现在,VCP1000和UCP600加工中心已经成为机加分厂的明星机台,成为公司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设备。以奉献为荣
( l# h3 M7 b! t- j, P “真是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 s- p- ~1 V" i: X& D; C1 o
接受采访时,王晓勇的谈话几次被自己的手机铃声打断。那基本都是分厂操作工给他打来的求助电话。
# f* T' q, C" |) N “我们遇到问题需要王工来帮忙时,他都能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机加分厂数控机床操作工朱润涛说,“和王工搭档工作,我们心里踏实。”( m* T7 M5 c+ B9 p6 _- `
为工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对于王晓勇来说已是常事。他常说:“能做的我就多做一点,能奉献的我就多奉献一些。”+ R1 f4 s& J8 \% K) @9 I1 n
今年9月,许昌烟机公司急需为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提供5套异形件,而烟枪前底板的加工是这批异形件加工的最大难点。
$ ?7 k6 y3 U8 v ?8 U6 B6 |8 Z, S 按照领导的安排,王晓勇再次肩负起了这个重担。: B5 P7 Z3 x& v9 e+ {: Z
由于工件模型建立难度很大,且时间紧、任务重,王晓勇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又不耽误车间生产,晚上坚持上班,白天去研究所和设计人员研究图纸,探讨建模的方法。
/ T* c0 c; _8 `0 g4 K0 d 连续几天,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由于过度疲劳,那些天他显得非常憔悴。同事关心地说:“晓勇,你还不回家休息,晚上还要上班呢,身体受得了吗?”
( S/ G) p# @0 b) W, }: s+ O “不累,活还没弄完呢。”面对同事的关心,他笑笑说。
* G* y/ b, k# u) d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经过王晓勇和同事们近10天的努力,一个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的烟枪前底板加工模型终于出炉。这时,疲惫的王晓勇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7 Q f, i( n3 @1 d' t, P
随后,王晓勇又加班加点编制完善了烟枪前底板加工程序,让产品顺利交付客户使用。
* q" F) {7 Z" a$ p 王晓勇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并努力攀登着技术高峰。
* P% p/ }% h' e$ E) m; d7 I 2004年,王晓勇主持完成的《降低辅助时间,提高数控机床效率》项目,获得许昌市QC成果一等奖、河南省QC成果三等奖;2005年主持完成的《雕刻类零件加工攻关》项目,成功解决了雕刻类零件编程和加工难题,每年能为公司节省此类零件外协加工成本6万多元;2006年主持完成的《开发海德汉编程指令输入系统》项目,解决了关键设备的占机编程问题,有效提高了机床的开机率。目前,他正在主持《开发UCP600和HPM1150机床的五轴加工》和《开发卧式加工中心工件偏置自动创建功能》等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将会大幅提高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 E2 ^3 X, ]5 g1 P$ t$ y+ C
时光流逝,昔日充满学习激情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步入中年,王晓勇从车间的小学徒成长为了机加分厂数控编程技术骨干。“下一步我会努力在手工编程以及软件编程方面争取更大的突破,向技术的最高峰冲刺。”王晓勇说,“我也希望年轻的编程员能站在我的肩膀上,为公司、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