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拉面的生意究竟能做到多大?一个女人的回答是:90亿!这位中年女子叫潘慰,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2007年3月,味千拉面在香港主板上市了,这是国内第一家境外上市的餐饮连锁公司。一直以来,餐饮公司上市都是一个难题。而味千拉面,在一个中国女人手推车的吱呀声中,一路走来,一路走远,以国内众多餐饮企业望尘莫及的速度,率先登陆境外资本市场,并将它的主人成功推向了福布斯富豪榜的宝座!一碗拉面也能够卖上市?!我们从“味千拉面”的成功商业案例中,从潘慰这个连大学都没有上过的中国女人身上,究竟可以读到怎样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的创富神话呢? 4 A! {% e4 y7 K& m
3 c) Z L; U" c p3 P
拉面里的偶然和必然 / B0 X! G6 I* @6 S( [
3 f( C( E. K, T8 f8 k1 O
味千是以销售日本拉面以及日本菜式为主的快速便利餐厅连锁经营商。一家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拉面公司,市值达到90亿元,老板个人财富近50亿元,令人震撼。如今,嗅觉敏锐的风险投资家似乎厌倦了高科技、互联网企业 “讲故事”的模式,转而关注高速、持续增长的消费领域。而“潘慰们”一旦解决餐饮企业的规模化、连锁化及工业化模式难题,加上贯穿血脉的勤奋和脚踏实地,传统行业同样孕育财富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潘慰拥有近50亿元财富,偶然背后有其必然。
/ P# l& ?6 ?) k" J0 |
/ `7 M( G: t6 x% v: p, O 抢占黄金码头:味千的第一家店,选在当年深圳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黄金商圈华强北的黄金商业街,店铺160平方米,有日本本土味千拉面店的5倍大。这一冒险行为得到了回报。庞大的人流量解决了味千的客源问题,快速的上餐又成就了超高的翻台率,地道的口味吸引了不少的回头客的同时,也使得味千拉面口碑相传。仅仅一个月时间,华强北店便以实现盈利。从此,人们便逐渐在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看到味千拉面,也只有在黄金地段才能看到味千拉面,这也是味千开店选址时固守的原则。虽然价格高,但是带来了高“翻台率”以及品牌附加值。& k, ]* P7 m: \5 V! s4 y
" k; O) T. C: h- k! y7 L7 W 味千的“味之秘”:上海市淮海中路金钟大厦31层味千拉面中国总部一间窄小的办公室内,有一个每月都要频繁进行的工作,那就是试吃。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士,围着房间正中央桌上摆放的几大碗热气腾腾的汤面一一品尝,办公室里响起一阵碗筷碰击声和人们吃拉面时会发出的特殊声音。这群吃面条的人,便是味千中国的高层们。对于半年更换一次菜单,每年菜品更新率高达40%的味千拉面来说,口味决定着味千的生命。味千有一个庞大的产品研发部门,潘慰每次去日本都要带一堆餐饮方面的书回来,给研发部人员看,时刻追踪世界流行的口味趋势。当每一个路过味千拉面店的顾客,被店里传来的不可抗拒的浓汤飘香拴住双腿,掏住腰包的时候,味千就离资本市场更近了一步。
: p; N( N$ C& j( @- @5 X+ W7 {: W9 n4 a6 m# K% s" M, v
标准化和工业化:对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巨头连锁化和标准化模式的成功借鉴,是味千拉面“超越拉面馆”不断壮大的“法宝”。目前,味千拉面全国349家门店的骨汤原汁、面条、原料,都采取统一生产、统一采购,门店的后厨只需进行最后的简单再加工工序,以此保证全国所有味千拉面门店的100个菜品中,每一碗面条、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是一模一样的。* N# x! _9 E6 \* |! D7 ~' p
( L5 E; f y/ h1 @- j
在味千拉面上海淮海路店装有透明玻璃的后厨,工业化的煮面过程犹如一条生产线:成包拉面从中心厨房运来,每包一碗。每口大锅里有6个笊篱,拉面放进去后定时,时间一到,笊篱自动浮出水面。厨师把面倒入碗中,盛上用统一配送的原汤勾兑的骨汤,熟练撒上完全按比例调配的配菜。一碗味千拉面上桌,短到只用3分钟。
/ a/ d5 a3 A2 f: P2 } B8 w+ x2 P
把每一碗面都做到工业化,把每一家店都做到系统化,这就是味千拉面能够上市的逻辑。
* k. C# Y0 |: Y
, y3 Y1 T8 Z& T! u) V 不卖设备卖耗材的利乐# Q$ Q$ h) ^3 {& F
& j+ W" K2 p' r+ L
今天,当人们躺在三亚的海滩上,惬意地啜吸着一盒产自北方大草原的鲜美牛奶时,那份跨越了地域的距离而带来的营养兼美味口福背后,便是塑造牛奶“金身”的全球知名企业瑞典利乐公司。没有哪家液态食品包装企业的纸制包装种类,像利乐公司的产品线那般洋洋大观。三角包、利乐枕、利乐砖、利乐冠、利乐钻、利乐皇、利乐威……我们平常喝的,无论是牛奶、果汁、凉茶都用的是这家公司的包装材料。有谁知道它一年在中国的包装盒产量是多少?400。如果要在这后面加一个计量单位的话,是“亿”!一个小小的包装盒,每年产量就高达400亿,可想它在中国市场上每年赚的钱该有多少个亿?
) T0 C7 I4 l/ q! n) J+ z$ Y! a$ @/ G: i; h4 }& o# o
利乐公司控制甚至一定程度上垄断了中国乳品包装市场,可以说,利乐公司既是中国乳业快速发展的最大推手,也是中国乳业最大的受益者!利乐是怎样成功实现其中国乳品产业链“链主”地位的呢?这一切皆从这个“不卖设备卖耗材”的颠覆传统式商业行为说起。
" v! M4 Q/ y/ o
) b% v. l8 N8 ^ r3 F 十几年前,当利乐决定在中国大举扩张时,中国人还在喝豆浆。那时的中国乳品企业基本上都是初创企业,在对包材的需求背后,是对于资金、技术和工艺的强烈渴求。它们需要贷款,但没有银行愿意向它们贷款。于是,利乐不动声色地布了一个局,扮演起一家“银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企业“放贷”,并获取丰厚的回报。乳品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利乐的生产设备,利乐对这些企业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客户以后若干年只向利乐购买包装材料,当你用到一定数量的包装材料之后,这些包装设备产权可以免费送给你。如今看来,这看似“小小”的一诺,真是价值千金啊!5 f( ]/ S7 h1 n) v- ^& c
- m* R% l, G: l/ L$ z! S9 a 利乐的成功还得益于它在中国做了众多“不务正业”的事情。利乐不仅充当了包装设备与耗材供应商,更扮演着营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行业咨询和培训等众多角色:中国乳业公司早期的市场营销计划是利乐公司帮着做的,分销渠道是利乐公司帮着谈的,零售终端是利乐公司帮着建的,人员培训是利乐公司帮着培训的。通过这种方式,利乐把自己的商业基因植入到自己的客户,形成一种隐秘而牢固的锁定效应。当像伊利和蒙牛这样的客户在它的培植下快速成长起来的时候,它就为自己的产品(包材)培植了一个超速成长且同行企业难以进入的市场。利乐从一个卖包装设备的公司,进展到一个卖包装材料的公司,说到底,其真正的核心能力是在一个“卖”,它卖的是一种什么?一种赚钱能力!& A# A% k5 U- I1 E! I) M4 a
& X0 c0 R, I4 S( G8 K3 E& n' i6 s" b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企业领导者三大核心理论:即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商业模式。三者互为平衡,构成共同支撑起企业发展的铁三角!管理模式大家相对都很熟悉,我们怎么搞生产、怎么带团队、怎么管财务、怎么做销售这些都是管理模式,一般企业管理者在自身经营中多有实践,而在商业模式与资本模式方面,中国企业多数都非常薄弱,甚至是一片空白。然而,得商业模式与得资本者,得天下!味千拉面、利乐包装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 i/ T2 E0 N* e9 J: i$ F5 m) t5 Q1 z9 a' i% n# P
商业模式远远大于并且包含了赢利模式。很多来到盛景课堂的企业家都在问:“商业模式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商业模式用两句话做个提炼,第一句话:自己可以复制自己;第二句话:别人很难复制你。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但恰恰是商业模式的精髓所在。
/ f( X3 z w5 Q
5 G7 R4 L$ x5 H2 R( q: ~3 K! B* U& Q 借用阿基米德著名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盛景网联培训集团携手中国顶尖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运营专家,正在寻找和培养中国下一个味千,下一个利乐,下一个缔造财富传奇的人物。或许那个人就是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