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模: K- E$ x3 ]5 \8 B% }
①、基准模涂上红丹( 红丹不能调太稀),不能涂得太厚,要薄薄一层。
6 m# V/ P) C: ~9 O) M' m②、用铜棒敲打模仁中间部分,用力要适当(力的大小可根据模具的大小来确定)。: n: ~8 r8 W' u/ a
③、不要盲目地根据红丹吃进情况来进行打磨,在合模的过程中,要借用高度尺测量一下模仁的平行度是否已经走掉(切记)。
+ l+ g8 r/ L, c# ^ s8 J- B2 i④、 红丹吃得较紧的(出现黑点)点、面、角、不易被发现的区域先磨掉。
; f) ?5 V( ?0 c) j- T- S! b⑤、上下模红丹的研合率在85%以上即可。
9 Z a7 i/ ?6 [( N" L' S& Y( r* s⑥、在没有上机台之前,先把料厚大概地扣一下,一般先磨掉料厚直径?x70%~80%。
+ U$ x* I) e) h4 j, L# l⑦、基准模推石头、打砂布。
" `; C" A1 |- N% R# e R/ s1 ?组装模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c7 Q1 _/ B9 | r2 s9 K①、在组装模具时尽可能从正面锁螺丝、打销钉。在设计时也应尽量满足此要求,这样装、拆模具比较方便,工作量大大减少。
p+ n" e- D: i- T8 j8 { Y7 r2 B/ o3 y②、如果凸、凹模重量较重,尺寸较大,要钻好吊钩螺丝孔,以方便装拆。
% \( l/ c% E# V, |- w& F③、注意方向,该做记号的要做上记号。
, Y i. U7 m' {2 Q6 F; i1 o! v8 c④、装导柱、导套应注意防反。
! J l4 P# ~9 K" J- a上机台扣料厚、试模
8 }" M- X2 _$ s5 n①、上机台扣料时,先空走一次,确定没问题后,再用0.5→0.8→1.0→1.2→1.5→2.0等依次把料厚扣好,不允许一开始就用设计厚度的板料来压,以免造成模具卡死(切记)。% F* Q& j7 M1 o4 e, F
②、上机台合模时,一般不允许再磨基准模。
9 e$ O+ G$ B9 O8 ^③、试模抓料边时,应尽量减少板料的浪费。
1 F% P- p/ ?$ [/ o7 @" f④、制作定位时,尽量使其放料、取料简单方便,不要造成过定位。. A {, Y1 L: u" p7 P
二、成形(带弹簧或顶杆称之)) v9 ~* U2 F0 a: N. K% w/ e1 K2 Q; g( T& r2 j
应用软成形模具的零件一般都是形状复杂多样,型面高度落差较大或局部容易起皱的零件。
) D3 S- E6 l- c' V% l8 B# x1 n优点:零件成形稳定、卸料简单、定位方便。: L( t- \4 |4 N, C3 L
缺点:制作繁琐、成本较高。9 e" o2 W4 F& g* b1 r% }, C* w/ x
1、考虑顶杆和弹簧的高度、系数和压紧力。
) ?3 K5 [9 ]% R$ L2、它与硬成形相同。
- A0 n+ F9 j. ^- D$ U9 p三、拉延模! k- S% p6 [" I8 f2 l4 k
1、无论是凸花尺角,还是凹花尺角。打磨和清角后,尺角都应光滑圆顺,绝不允许凹凹凸凸的现象,且淬火处理后硬度要>50HRC。+ O1 R% i' d3 e, p* J: k) R" q
2、顶杆高度要一致,偏差<±0.1mm,直径偏差<±0.2mm,且强度要足够。) @9 b u" y; R# X6 E
3、顶杆过孔不能太大,一般为顶杆直径?+1mm即可。
4 ~: L# D. d, _5 S3 G2 B' ~3 M; t4、压料板一定要有导向,且间隙要合理(0.02~0.03),如拉延力大、板料较厚,压料板要整块进行热处理、且硬度要达到一定要求。7 Y0 b% k! a5 e2 w) Q0 i; \+ Q
5、拉延筋布置要合理、圆顺、没有棱角,硬度要达到一定要求。, v$ k1 L* S; T1 c( N7 a$ G' N
6、拉延筋的标准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太小,否则不起作用。+ m+ d8 X. L) F8 p: o0 G! D
7、注意料的大小是否合适,料太小会导致拉延件起皱,料太大会导致拉延件破裂。; Q# L5 C8 T" `- ?7 T6 c0 v; P
8、主机压力,缓冲压力会影响拉延件:(1)起皱;(2)破裂。如果拉延件破裂又起皱,必须考虑板料的流向,还可考虑是否先破裂后造成走料太快再引起起皱。
2 L& h1 ]& x* F" r8 Z, f. j& e9、所用料的材质对试模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拉延件的形状越复杂对材质的要求越高。$ g* Y. L; L; O" \- F0 E
10、如果拉延件破裂、放大尺角时,一定要依据图纸(有整形部位或废料区域可以不依据图纸的规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