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手机有了上网功能,手机网民们便陷入了与运营商关于流量的战争。网络上,各种“手机上网省流量”的秘籍被炒得沸沸扬扬,然而,《商界》记者辗转拿到了一些运营商们的内部资料,并经过了一系列的具体测试,发现无论是通过潜规则还是显规则,用户们无论如何,都很难算得赢、玩得过那些专业的运营商。" W8 J" y$ r6 J4 f) S+ {0 {
算不清的流量/ P8 p5 x5 E& t' A
- k4 X! o7 P" \1 | n
在手机上网流量这件事上,要想算得明明白白真的不那么容易。
! K- b5 ^3 S, j8 u* `
4 y. d* m6 F1 [# I/ Y5 W6 H3 L 手机上网要多少钱?" ^4 @% B) T8 @7 E9 J. H* n
* y" e: T v. a7 S5 c0 Z; c$ Y 拨打中国移动的客户服务热线10086,服务专员会用甜美的嗓音告诉你:“手机上网,每KB流量收费0.01元。”如果你对KB没概念,再追问一句,还是那个甜美的嗓音也会告诉你:“1KB=512个汉字,1M=1024KB,1G=1024M。”3 ~& q! D7 z% L1 A
9 J! S! B- W- n+ r! ~. J
数据虽然简单明了,然而如果具体到实际操作,打开一个网页多少流量,下载一首歌曲多少流量,点击一幅图片多少流量,更新一条微博多少钱,聊一个小时QQ多少流量,玩一盘手机游戏又要多少流量……如果你继续追问10086,得到的回复只会有一句:“具体要根据网页和文件的大小确定。”
# [6 [0 L: C* X. [+ S; i2 s# O
- t4 c: M& v% ~! r0 \; Q 512个汉字0.01元,听起来这价格也还挺平易近人。绝大部分用户便因此放心地踏上了亲身体验的过程。1 i5 f' q S& }+ i
+ z1 t8 V6 A! l( Z* R4 B; j/ U 手机上网能干什么?看新闻,查资料,上论坛,听音乐,发微博,在线阅读,聊QQ,用飞信……《商界》记者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后,得到了关于手机上网流量的重要数据(详情参见右图所示)。2 G# J K3 Y9 R7 m& o. p
3 h6 V0 E+ h. `: x8 p- ?0 B
现在,你还会觉得0.01元/KB的价格平易近人吗?你还会觉得“1KB=512个汉字,1M=1024KB。”很耐用吗?每KB一分钱,听起来少,算起来吓人。% c$ v& v# ]: h% G* `1 y
( Q6 x$ c! y1 j0 W0 U/ _7 C 目前中国市场上能够自动统计页面流量的手机远没有普及,即使可以统计,也是页面打开之后才能知道,而就算可以边打开边显示,你又舍得在页面打开到几百KB时,因为心疼流量而关闭,而让几块钱白白打了水漂吗?
: G I1 @8 ?) K0 U5 p+ X( p. J
为了能够算清流量,出现了统计手机上网流量的软件。然而,那毕竟只是事后让你“死个明白”,有些玩法总是算不清的,例如在新浪微博手机版上更新一条微博,发送140个汉字流量1KB,但发送后页面会自动更新,相当于重新打开了一次页面。至于手机挂QQ,玩游戏,有没有用流量,用了多少流量,更是只有消费了才知道。手机上网的流量,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是一笔糊涂账。1 u# y4 n& b* G J
5 A' A: ?2 y3 k 套餐下的套* }7 x, O' E% B) ~2 o! f8 o% L7 `# T9 \
7 S# M5 o: C; n, d; c% ?
这时,你也许会想到一种节约手机上网费用的方法:运营商提供的流量套餐。5元/月包30M,10元/月包50M,20元/月包150M,100元/月包2G……没错,如果你选择了手机上网,流量套餐必不可少,然而,它又真的能帮你省钱吗?. f5 y/ l1 M4 f- P1 B5 U# E
4 y& G1 e0 Q" C! @9 I
被风潮吸引,尝试手机上网,月底发现,多了几元十几元的流量费用;
: ?5 e( M% _0 S% N; F$ ~/ l& [1 X
+ z0 z( ~/ F& u8 ` 为省话费,办理了5元30M的流量套餐,底气足了,上网也就多了,原来的套餐也就渐渐不够用了;; e: U5 J0 ]( Q
& o/ ?. `* Y! s/ i0 |' Z# q
套餐升级,从每月5元30M,到10元70M,再到20元150M,此时,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习惯;- T( b2 V& B' J% y3 `
. ~7 }# {$ |/ C# U7 }
手机通讯从2G到3G的进化中,更换了智能手机,看电影,玩游戏,众多功能都要依赖无线网络,于是原来以M为单位的套餐显得单薄了,100元2G的套餐,那不是必要,而是必需的选择……8 }* ]& {9 j, n# n. r& y
0 j* H+ Z# w& K# e# N, @/ F+ n
这是一个手机网民典型的成长路线,习惯与费用的矛盾中,套餐档次不断提升,在流量的纠结中越陷越深。这就是套餐下的套,给你优惠,帮你养成手机上网的习惯,最终刺激消费不断升级。记者登录重庆移动网上营业厅发现,09版手机上网套餐业务,月办理量达12000笔,名列各类业务办理数量的第一位。 ]" ^8 m- A0 v. N& v
. ]1 ?5 |: \% F, H5 p- Z& b 关于套餐,还有一些潜规则。以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一款月租费为12元的资费套餐为例,套餐内含有20M的GPRS流量,然而你在月终时,却很可能发现,尽管上网流量没有超出20M,却依然有0.01元/KB的流量计费。原因在于,这些包含在手机资费套餐内的流量,仅限于在本地使用,漫游时则需要单独计费。而这些附加条款,在你办理资费套餐时难免不被忽视。; Y' |5 d% V# h0 f* f- G
% m* g. P% U* J$ C. }3 S% |
在运营商的“培养”下,开通了手机上网流量套餐的用户都会陷入一种矛盾的循环:要不是担心流量超出套餐上限,到了下半个月,每用手机上网就战战兢兢,最终只能更换更高级别的套餐;要不就是升级之后套餐流量用不完,包月使用费中,总有一部分给运营做了贡献。套餐下的套,是运营商市场手段与用户心理之间的一场博弈。6 Y( g/ ^. t$ L; [4 M& j/ z
' K" @) D* R* _7 m& m& G$ k
流量黑洞
4 H. Q2 h# e) x$ K) r* Y8 m# V, g- j' Y( K) A
关于流量,手机上网用户并非没有对运营商发起过斗争。其中最突出的指责在于一点:运营商有对套餐流量使用预警的责任。6 E8 C3 d& o/ @1 J0 k6 d
4 k9 p1 G) L; r2 q1 K; `) O# [
这场斗争,手机上网用户们有些意外地赢了。现在,各运营商们都会在用户手机上网流量即将用完时给予短信提醒,网上营业厅上,也可以查询到当前的流量使用情况。# H( h* S2 A, P, B6 W& i. U6 v
$ j3 d7 k1 ]+ H o Y% }
可有了提醒,却依然不能避免流量超支。那是因为,关于流量,总有那么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
- ^# w) W% h/ |% S% ?* G T
8 r/ N3 B: ^: P 潜规则一:流量数据延时统计; }1 l! n- _ a
' G( a" g# S! t% a% O 收到流量即将超出套餐限制的提醒,即关闭了手机上网功能,结果查询话费时,发现仍多出了166M。
* e) C2 A3 r5 q6 i% S. S3 S4 F4 o* u) r
这样的事,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手机上网用户的身上。记者曾就此致电某运营商的服务热线,得到的答复是,目前系统对手机上网流量的统计,有延时的可能,而原因是“技术问题”。8 P! X" j" W. l6 C' e( n
9 b8 @5 E' B$ X9 H* l6 `
用户查询上网流量时,得出的很可能是早已“过期”的结果,从而未对自己手机上网的使用加以限制,造成更多的流量消耗;对于大多数预付费用户,由于流量统计的延时,系统在已经欠费的情况下仍未对用户进行停机,直到停机时,已经造成了较高的欠费额度。6 t$ H. ]6 W" g6 b0 F3 {4 `
% o# F* _& W2 q+ B4 o. N- g3 n8 n 潜规则二:自动更新偷跑流量
; e" c1 S7 Y0 ]+ z' \* D: ~ H) w& p, e* o, e1 ^* g5 d1 \
智能手机的一大特色,便是可以下载众多的应用软件,而这些应用程序中,很多带有自动更新功能。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自动更新,流量就这样偷偷溜走。
, u% N# M4 O. y [: O! E; }% P7 R' |
8 o; C( J) H( v 来自运营商方面的回复是,这是软件用户自身手机使用知识的欠缺造成的,只需要关闭自动更新,或是在不使用时关闭手机的无线网络即可避免。9 C1 t, U" B2 I! W/ Z
9 q/ O# g$ O: P" K' K1 u
然而具体操作中,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记者了解到,很多手机应用程序都附加有开机自动更新功能,以一款名为“熊猫看书”的阅读软件为例,在MOTO ME600手机上,记者明明关闭了自动更新功能,但每次开机时,软件仍会进行后台自动更新。而一些“单机版”的手机游戏,虽然在使用时不需要接入WAP网络,但软件本身却具有自动更新功能。还有些手机本身系统便会自动更新,以htc G6手机为例,即使用户不上网,系统和软件自动更新每月便要耗费近30MB的流量。
6 I, A- g% X# I) [0 \3 W( A& s5 y
不管责任在于运营商还是软件提供商,一个事实是,运营商对于这种自动上网,自动更新,总是持“不拒绝”原则的。记者拿到的一份《中国电信C+W手机上网业务范围》中明文规定:C+W手机开机后,会自动进行无线网络搜索,只要用户“确认(或不拒绝)”,便自动接入运营商的数据网络。而从中国联通内部的无线增值业务管理办法上记者也看到,在与SP的合作中,产生的通信费和功能费均不参与分成,也就是说,软件更新带来的流量收入,全部归运营商所有。也许正是因为如此,GPRS相关服务,在运营商处属于专门的“扶持业务”。
0 G# e( y9 T% W6 B0 |: p7 y0 W9 v# L" K, H$ V
潜规则三:你不知道的计费通道9 ` P/ w4 n w' s& {/ u
1 `& z6 s5 D4 M$ }& }6 r1 H
有多少手机网民知道,中国移动除了GPRS和WLAN网络通道外,还另外有一个CSD网络通道17266拨号上网?CSD通道是手机上网技术发展早期的一种网络模式,至今一直与GPRS并存。在GPRS网络覆盖不全或无法连接时,用户继续使用手机上网业务,手机终端便自动从GPRS网络跳到CSD通道,通过17266拨号方式连接移动互联网,从而产生17266费用。8 s; X5 A+ k. q: t8 A8 o9 t
) I0 {& e) M. M! h) V
与GPRS上网以流量计费不同,17266拨号上网以上网时间计费,每分钟0.15元。这一费用不包含在任何上网套餐内。尤其对于没有关闭手机网络习惯的用户而言,一旦无意中进行了拨号上网,这种以时长计费的方式无疑是费用的杀手。
% R% f; u( C; N i" N& n$ B
6 J$ i7 E" \) V0 q! z4 K 潜规则四:免费服务“附加”流量& {& x8 w' ?" b
# c2 I3 ?0 Z' ^' I5 ]( }( o8 G
针对手机上网,运营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附加服务。“手机冲浪”便是很多2G用户都使用过的服务,它其实是一种模拟浏览器,使普通使用WAP的上网手机即可访问互联网站点。这一服务免申请,不收费,只需通过“冲浪”页面上的链接,便可访问相关互联网网站。- J, w# w5 V5 D8 \: ?
9 }5 y! l+ [ A0 L9 E! i3 h 这看起来完全是运营商给用户提供的免费服务。然而经过具体测试,记者得到了下面一组对比数据:) x% _6 y9 R; N* T
" @1 O% j5 M0 q3 \ 数字很“给力”地说明,如果你选择了通过“网上冲浪”浏览网页,会比直接打开原页面需要多消耗少则几KB,多则十几KB的流量。而对于些被“附加”的流量,运营商显然是至少未尽到告知义务。, p5 I; @% n# D5 B* M* J w
; z( w0 {+ c. X/ C" _, v$ z8 U( ?$ L
“推出合理的资费套餐有效拓展市场,推行业务捆绑服务,采用‘月租费+话音+数据业务使用费’的资费模式。”这是记者拿到的一份某运营商陕西省分公司关于“加强套餐监控促进增值业务”内部材料中,运营商白纸黑字的市场策略。其中,业务捆绑包括月费捆绑和必选优惠两种,这意味着你想得到话费上的优惠,必须办理或接受运营商指定的上网套餐服务。
/ D; N: q0 O" q% m! A8 ]2 \! G) x2 Y9 G' d4 o; E% D) H( E
业务捆绑是运营商培养用户手机上网习惯时最常用的手段。在各运营商的终端营业厅,记者也发现,市场几乎已经没有不含手机上网包月的资费套餐。
+ \6 B( W! ~0 G* r+ D* \ O5 U p6 i8 w) m+ ~$ K1 x' _/ j# e
“办套餐送手机”是另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一种促销手段,用户想要免费拿到手机,必须办理较高额度的资费套餐,其中便包括了上网的流量,而目前各运营商的定制机,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预装了带有自动更新功能的程序。
2 m* @2 l( B7 X0 F) l8 {# c4 U+ v( {1 }' V F& a( f6 w
用户开通的套餐,对运营商而言绝不意味着是营销的终点。进行“二次促销”,刺激消费升级的手段也被运营商们充分运用。例如联通用户的系统积分,便可以用来在IPHONE的软件商店APP STORE里下载游戏及其他软件、程序,程序的下载、更新,无疑都贡献着巨大的流量。) d% i! s3 M+ [! B% l
! j+ E! Y2 z6 Y( D1 T2 M) r9 ? PUSH技术也给运营商们提供了新的促销通道。这样的情况也许每个手机用户都曾遇到:某一天,你会收到运营商,或是某个朋友发来的短信,里面附带有某个WAP网站的链接,点击链接即可自动启动手机上网进入该网站。这便是PUSH推送,这一技术让流量消费已经如此“便捷”。
# K) W$ k, Z5 x( F6 g0 K$ q A: q: } h. e" d. \- Q) d* v6 \* I/ v
基于PUSH技术,运营商们纷纷提供了“分享”服务,如在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和“网上冲浪”平台上,用户们只需针对某一内容点击“分享”链接,输入要分享的好友的手机号,系统便会自动向该好友发出一条含有内容链接的短信。PUSH正成为一种无孔不入的病毒营销。 f: Q% W- _. N
% o2 |; v7 m. F' U 至于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更是想方设法消耗着用户的流量。在某运营商一份2011年的全国重点数据营销方案中,记者看到了如下内容:在运营商即将开展的某校园线上活动中,当活动进行到最激烈的角逐阶段,“WWW平台关闭观看链接,用户可通过WAP PUSH获取内容进行观看”;而在投票环节上,来自WAP的投票将直接乘以10计入选手的总票数,最后的奖项设置中,更有“最疯狂投票奖”,对WAP投票量排名第一的用户给予话费奖励。9 P T6 y! I! d2 q! q# l, M
, B1 F1 O9 L: F, X$ G4 }# Z
这些潜规则之外的营销手段,正充分激发着你消费流量的欲望。当然,这些你是可以拒绝的,只要你能经得起诱惑,只要你能戒掉运营商帮你养成的手机上网的习惯。
{, Q9 e% G5 [9 z6 _9 [
+ L+ n( S$ r+ ~. V; {/ A 运营商在流量上有多少利润?虽然几家运营商都未做过正面回应,但一个事实是,包月与非包月的流量价格相差甚远。以某运营商一款100元的流量包月套餐来计算,该套餐包含2G流量,每KB的费用约为0.000095元,而该运营商非包月流量费用为0.01元/KB。成本有多少?至少谁都知道,以“世界上最赚钱公司”为首的运营商们,绝对不会赔本赚吆喝。' ]" S% V2 ~ [& r: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