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1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台风来袭,一夜难眠。
8 {% B7 ?+ R' B' q |2 M# ?0 }0 |% d+ W `4 z+ B4 n5 I! J
在深圳,台风是一种常见的气象景观,每年都会有几次,并不为奇;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深圳,雨季来锝比往年都晚一些。
, b0 e9 R# q. `! u
% ?" ]9 x+ I2 E$ ^
9 V; B W+ M0 z9 @ z( U( i7 R
在我的模具生涯中,有三位很重要的导师。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有些或许没有太高的文化;又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缺点,但是对我来说,他们无愧于导师这一称号。! ~4 m6 |6 Q8 `; g
, ?" v0 t+ A) V- b在上一节中,我讲到了我在一家模具厂做学徒的经历,就是在这一家厂里,我说的三位导师其中有两位就已经登场。1 E0 E& w) Q; G1 F
. o2 G8 c, W5 R9 N" b! ~; H; ]
1 a+ f+ B/ k. W* g
- _* s$ [. Q& y2 z第一位是C兄(请大家原谅,本文中很多人名均用字母代替),是那家模具厂的技师。前面说过,我刚进那家模具厂的时候是做铣床,每天钻孔飞料。和其他的学徒相比,我学得算是比较认真的一个。他是组立那边的,每天的工作是调模和修模;但是一般的机加工也是要他们自己做。那时候我什么都不会,所以他每次到这边来开各种机加工设备和磨钻头刀具的时候,我总是会跑到他旁边去看。经常会问他一些问题,他都给我认真地讲解,就这样我们之间越来越熟。他本人的技术很好,但还是非常好学。那时候我买了很多书,收集了很多厂的资料每天看,他对我的那些书籍和资料也很感兴趣。一些重要的内容,他都会拿到街上去复印一份。他家住石岩,每天下班后还坐车到西丽去学CAD。我进厂的时候,他就已经申请辞职,一个月后就离厂了,但是我和他的交往却一直没有中断。以后的几年里,我每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去问他,他给我的讲解,很多我都笔录下来,到现在还在。
+ M4 } ^0 w: e5 t# O4 c& n
8 G, F& v9 Q6 ?* b9 g# I% {! c多年前这边有一种歧视河南人的风气,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没有了吧?反正那时候,很多厂招工不要他们,很多房东也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不过一直以来,我对河南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所认识的河南人,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只是他们的口音我有点听不习惯。C兄就是一位优秀的河南人。他离开那家模具厂后跳了几家公司,最后自己开了家工厂。
* l7 C, t( m! v& W' b& N/ F+ K8 u4 O/ ?) c) ^
我以前空余的时间写过一些东西,上一章里就有一些是摘引的以前写的内容。在这里我再摘引一些以前写的与C先生有关的文字:
6 w L1 I$ D1 K l7 p$ w- L: q
/ t( b4 \$ ^' x3 j- Y7 M) F( V6 P0 v: p B; p
! F+ {: c4 T$ a“……… 5 \7 C6 D8 ?2 a2 |1 b9 s! ^0 X
" Y1 [4 X' u2 @# Q8 a
如果是看过我们班校友录的班友,大概会记得A君的一句留言:
8 ]$ D( P8 V! i* ]3 `
9 l! e7 Y8 X/ Q U “C兄九号请客”。
1 u% L+ W. D' L6 D2 z/ K, G1 f% h- D8 G6 D b9 J
这句留言,是留给我一个人的。那段时间,我关掉了几乎所有的联系方式,专心在研读江昧农的金刚经讲义。他找不到我,才在校友录上留个言试试看。" C% F" w# T- _
* V4 a' ^4 R" R. }* z 那次C兄请客是因为喜得千金;我九号没有时间,所以提前几天去喝了个不亦乐乎。; X' o- N5 I" m7 {
# k6 K/ `! a( I( H9 N. {0 \
他的女儿很可爱,名字亦富有诗意。
$ n W1 j$ C5 I6 L* {& _" j4 [! u3 _. i; @2 X( w' l O- t
9 \0 O' a2 k# u
) f! W! u: Q8 \ 但是对于这个大家觉得陌生的名字,一向并不八卦的冯女士竟然八卦起来,由此亦可窥见狗仔文化的严重泛滥之一斑,她唧唧喳喳地说:$ Y' H/ E$ W. X* v& T H3 `
2 j% I$ Q2 B% K `7 e “那个C兄是何许人也?机械班的男生我只认识一个蔡某某.,他老婆是我初中好友”.
5 {$ e0 j* t& i2 V; f9 O7 c( t& U5 _- ?
; Q+ y. `: L1 Y1 w w& u" x; D 周某也不甘寂寞地嚷嚷:2 U' q( t' E) `% ^8 n1 U4 m
/ F. H4 d( d% \' D2 ]
“冯:C兄是机械班的吗,严说不认识这个人”。- k( `( r7 Z9 L" s1 F0 |
: @0 q! }" o/ u9 w9 e2 i W# C % B q9 o m Z. S' R+ f
, k& b" O2 v4 [" ` 为了避免大家继续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去打听,所以在这里对此君做个介绍,实际上,他和我要写的主题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z A/ R4 x0 U
0 @& L& r; b. O: l/ J$ \
3 K2 B: T# B6 B2 f: Z1 W' ^# S$ o
Q: o4 Q- }$ O v+ b C兄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河南人。与湖北没有任何关系,与机械班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 {' }! G A$ K4 L3 i
7 J$ _: l! c0 j( Z; B& g8 \ 我坚信河南人的优秀,就是自从认识他之后。
+ p+ G$ F* | r- ]- T- n" O: ^# B) s1 @$ `; \# l6 E
N年前我在某某模具厂做学徒与他相识,那时候他是该厂的技师。既然一见如故,于是便常常找机会到他家去蹭饭。+ j1 D- o; w& w0 g% p" i f
- ?% R5 K: Q g, H# g: p2 N0 W 他后来跳槽再跳槽便投奔了HD公司,便结识了该公司的模具大师A君,两个家伙也是好一场惺惺相惜。) r6 I+ p2 Y: w) |! q7 [! i
, l# Y, c* G9 X' ^
然后他又跑到坂田的某某电器入了伙,认识了该公司的设计专家王兄。8 a2 J' e1 B0 }( T6 {
9 B* R: v! u$ o, ~: C" X5 E
/ i" F1 K% g' c/ f$ E9 R9 {( l
B# \/ D& |. E
至于付么,这位仁兄在一家株式会社劳役多年,颇得倭人重用,且还操练起倭语,爱上了生鱼片;要不是我时常在他耳边指点一些民族大义,说不定他早就让他家娘子在背后顶起了个铺盖卷。
1 O" [, O: {: F( m0 }
$ y* b0 m7 {5 b9 h6 Y1 D5 d; { 由于业务关系,他和C兄是有过几面之缘;但是同样由于业务关系,和他有过数面之缘的人实在太多了,故而他虽然还记得C兄的名号,却想不起他的肤色近非还是亲欧。1 s; d, r1 O1 p0 l
! X+ q) b5 \/ b8 `5 L
不过C兄却还记得起他,记得他的样子,记得他的习惯和性格。5 R) G+ v8 s+ [
) m* j) ^9 U+ K E% {3 P1 C" Z
' Y. W5 h; b. V' p* \6 ~* I+ [, e4 S) k6 l% ^
C兄再次判逃后,是加盟了传说中很NB的富士康。那日子过得还真是有滋有味既富且康。. f1 R4 W! D& o9 w
0 q7 h0 }' X6 t, M' w
当我鼠目寸光地以为他不会再有什么叛逆之举的时候,他又离开了大本营自己打起了旗号,在曾工作过的HD对面招贤纳士,开了一家五金制品公司。# U, R/ { U! W: ~9 a5 ]
' U& p+ M0 F7 c% [! l: V
7 m( y2 \1 H* |- A0 | i# P4 t: W( v( e
………” 7 O3 w8 c2 c" ~& e
2 v3 G! V* s }) q/ q以上为引文,讲述了C兄开厂的大致经历。需要提及的是:去年的经济危机,C兄的公司未能幸免:大把的货款收不回来,又欠着别人的原料款。现在,虽然公司还存在,却已然是风雨飘摇,苦苦支撑。几天前的晚上和一位兄弟宵夜吃炒粉的时候(见第一章),那位兄弟聊起了他的窘境,说几日前见过他,发现他消瘦了很多。我想起他那时候手把手的教我铣R,磨钻头的往事,不觉黯然。* ~1 o! Z0 }& Z' L, B/ ?) r
" x! @5 o9 |7 |; P' I4 k" R8 P
@7 Q& n# G; |# D9 G7 Z+ ~
8 `0 |6 E( [$ P" S5 `% I第二位导师是四川人。以前当过兵,是厂长(就是后来跟老板不和走人的)将他从一家大型日资企业挖过来的。在这家小模具厂,他任组立那边的组长。每天开早会的时候,他都坚持给大家鞠个躬,尽管从来都没有收到过任何回应。这习惯和他以前的背景有关系,但是中国人的腰往往都很尊贵。
1 X: j O1 Q1 ^3 @3 j/ L* \' v
0 x# t, O0 x1 ~0 Z* N" r一开始我和他不熟,因为他是组立那边的组长,我是铣床这边的学徒。
( Z" O+ n" q& J1 V0 ~8 H4 j) ?7 V3 ]! c. w' y& D& s1 h
离厂不远处有家大书城,是我休息时候的唯一去处;而他也经常去,开始只是在路上打个招呼,后来聊得就多了起来。在书城里我看的书很杂,而他每次只扎进军事方面的书堆里。我以前也看过军事,就尝试着和他聊这方面的东西。他很高兴在这个厂里能找到一个有共同语言的同事,后来我调到组立那边去,就是他帮的忙。
$ C8 ]' @ [& S" Z
E m/ K8 r+ K我到组立去后,按照惯例把我分给了一个师傅,不过很多时候我都是跟着他,他亲自在教。他是从日企出来的,日企的作风一向是比较细致,他也是如此。我永远记得他告诫我的话:“做模具,一定要细心,要就像是在做艺术品一样”。' J9 k. F0 n. i+ m
& p6 k& o% e4 o5 a1 o% O/ n' k
4 \2 v5 P. V1 w i- i- f
) H' D' J; O6 _5 U4 H/ ~如果一直跟着他学下去,我的成长应该会很块吧?可是我在他手下仅仅只学了一个星期,就发生了上一节中所说的变故。; g+ |# `. U! ^
4 A3 S: p5 s% y3 S我回厂后,厂里已经算我自离,厂长已经被老板赶走了。他去找老板说明我的情况,实际上他的处境也不好,老板认为他是厂长的人。最后老板说我可以留下来继续做学徒,但是每月两百的工资都省了。于是我离厂了。! z D6 N* p+ P# b! X+ y2 {- ^* k; l" n
+ s4 W# @5 _( \9 `. M, l. E* {: `0 M6 u
半个月后他也离厂了。一个月后,那家厂里的人事全部变换了。
9 z( j- o( ^- T) @ b$ Q9 n, U
+ C1 b6 \$ v8 f" f! H9 f& H$ g' N% X- g( q& R2 z
与C兄不同的是,我这位四川导师一直混得很好。现在还在一家大日企里做工程师。对于我没有在他手里学出来,他一直觉得很遗憾。我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发短信问他,他跟我一样,有些书卷气,所以我们之间的短信经常会有些不大工整的之乎者也。比如他给我讲折弯,什么“过犹不及也”等等,很有意思。% u6 H$ }' G& Y& J- f, d9 p7 D, ~
% h) S. j4 i# m1 G; ] t- f
记得最深的一条短信,就是我最终离开那家模具厂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那天他到肇庆一家客户处修模去了,我想见他一下再走,就给他发了条短信:“予家事纷乱,旦暮将归;所以迟迟者,待君故耳。君若朝至,仆当夕发。”他给我的回复是:“劳君念挂,愧疚何地!然此间事繁,需三五日才好。君当速归,善理家事;来年一醉,未为晚也!”。: U, T4 Q0 z! c7 l! e6 H
% Q! F: J( x [+ t9 z
就这样我回家了,由于种种原因,再见到他的时候,已经是约一年后。我后来在一家大五金厂里面被升为模具组立组长,听他们厂的其他朋友说,他知道消息了,竟然高兴得跳了起来。3 ]4 K7 }# y. J2 Q Q4 M7 G ]
9 }5 Y8 l) ^. v& W$ `& s2 X. N- v6 v
6 ^& }$ E9 L/ _9 P" ]- _. d
关于这两位导师的介绍就讲到这里,后面将继续讲述我的经历。之所以专门用一节来作回忆,是因为要回顾我的模具历程,就不可能绕开他们。3 _: C- N8 J7 o
& Q1 i% x+ D ?' A! O*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