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6 D3 E" P9 }' E以下内容从原文随机摘录,并转为纯文本,不代表完整内容,仅供参考。4 h1 K- N5 Z" E7 L! Q
际深度应浅一些、各处深度均匀一些、形状尽量简单且变化尽量平缓一些等。+ E: Z) c% R B0 ? c/ y4 r4 B4 ^6 P
(2)拉深工艺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5 x! v2 ~8 f6 ?: ^- p9 y7 ?
拉深方向尽量使凸模与坯料的接触面积大、合理的压料面形状和压边力使压料面各部位阻力均匀适度、降低拉延深度、开工艺孔和工艺切口等 (如图6.1.3)。+ c9 T& b6 ]4 `# a" e
(3)模具设计上9 c1 J& i# \: |. x
可采取设计合理的拉深筋、采用较大的模具圆角、使凸模与凹模间隙合理等措施。
/ B2 {& D/ e; Z9 G; A: V T图6.1.3工艺孔和工艺切口, g* }" ]! r$ H9 h o' Q2 i
6. 2覆盖件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0 h+ @2 |7 ~+ [5 Z* U6.2.1确定冲压方向
+ l& \4 M. l* \) h% N覆盖件的冲压工艺包括拉深、修边、翻边等多道工序,
) B1 V# o3 _2 U: ?1 {确定冲压方向应从拉深工序开始,然后制定以后各工序的冲
- E8 p! P% Y) P8 _) Q, Y& _压方向。应尽量将各工序的冲压方向设计成一致。
0 V8 o9 q9 u: n1.拉深方向的选择; H' H+ m6 G+ P6 ?3 \# o! W
(1)拉深冲压方向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 H- I" s. W9 X& C(2)拉深方向选择的原则* |( ?" Z! l) T6 R6 V& z
①保证能将拉深件的所有空间形状(包括棱线、肋条、
, ?! Y8 G( `: A: y和鼓包等)一次拉深出来,不应有凸模接触不到的死角或死' p w# h k* n3 d3 T% z4 s7 ]4 W
区。 如图6.1.4a),若选择冲压方向A,则凸模不能全部进人凹模,造成零件右下部的a区成为“死区”,不能成形出所要求的形状。选择冲压方向B后,则可以使凸模全部进人凹模,成形出零件的全部形状。图6.1.4b)是按拉深件底部的反成形部分最有利干成形面确定的拉深方向,若改变拉深方向则不能保证90°角。
' q& o4 w" n& F' C3 e$ G5 \图6.1.4 拉深方向确定实例②有利于降低拉深件的深度。
/ b i q% y5 m7 k拉深深度太深,会增加拉深成形的难度,容易产生破裂、起皱等质量问题;拉深深度太浅,则会使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得不到较大的塑性变形,覆盖件刚度得不到加强。9 c5 m0 c9 S" B1 I0 {: Z) O7 h _) {
③尽量使拉深深度差最小。
Z( j( q; G1 P" ?+ C3 G4 s, l以减小材料流动和变形分布的不均匀性(如图6.1.5)。
# c( A8 X/ K8 [1 Y: R④保证凸模开始拉深时与拉深毛坯有良好的接触状态。
- E. e1 I+ D) g u! u: v, J/ \ [开始拉深时凸模与拉深毛坯的接触面积要大,接触面应尽量靠近冲模中心(如图6.1.6)。
6 h& @. I. U7 I图6.1.5拉深深度与拉深方向a)b)c) ? ? d), ~& A9 S6 b9 ]9 F6 D4 [* k
图 6.1.6 凸模开始拉深时与拉深毛坯的接触状态示意图2.修边方向的确定及修边形式
3 W- v7 o8 J' t' [(1)修边方向的确定9 Y; e; d" r" _7 \
所谓修边就是将拉深件修边线以外的部分切掉。
' i0 o O: X& A6 R. t5 P理想的修边方向:+ p1 Q) r. U: u$ b
是修边刃口的运动方向和修边表面垂直。* R# _( i2 j4 B! M& y. @$ ?7 }
(2)修边形式- O& @$ @- _; P1 L- ^3 G% D/ I
修边形式可分为垂直修边、水平修边和倾斜修边三种,如图6.2.6所示。# B- h/ d9 c- k. J6 @2 ?7 H
……………………( x2 f. Q$ L8 r- b2 Y)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