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又闻说北师大一名即将毕业的女研究生跳楼而亡,不胜痛惜。这样的悲剧绝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了。每年,都会听到几例关于高学历者自杀的消息,尤其是毕业前后,真是不明白,寒窗苦熬了这么多年,竟然就是为了这临终一跳吗?可惜!可叹!那么如今的教育到底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什么?
: Z, E8 S% y u
. L5 H" t) E& `& q0 \. Q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考大学这件事开始变得容易了许多,那时候第一次听说了大学“扩招”这件事。好像那个时候凡是听到这件事的家长和学生甚至老师,无不是欣喜若狂的。在家长看来,孩子考上大学的机率大了,意味着毕业后的工作有着落了,而且一定是高级白领一类的好工作;学校更高兴,升学率提高了,新学年的生源也会形势大好了。但家长的想法似乎太过单纯了,大学里招生生越多,意味着毕业生也就越多,那这一年里,市场上的求职人员也就会相应增多,但是社会人才的需求缺口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有了学历并不等于有了好工作,那个学历就是一切的年代已然不复存在了!& y$ r# U1 ^ _2 f9 F' g
# V& x6 V0 a' Z0 Y2 S. c
听过很多八零后的毕业生倾诉苦恼:人人都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候,既没战争,也没灾荒,刚出生就赶上了温饱过上了小康。原本以为是这样没错,可等到大学毕业以后才发现,社会给予我们的压力和考验丝毫不亚于战争和灾荒。就业,成了最大的难题!
6 J9 M+ |5 ?9 C3 L1 U& B( o" k$ W3 n9 S7 K
近几年,随着物价的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工工资也在相应提高,但即便如此,并不能说明社会中所有工作员工的工资总体上提高了。就北京而论,捧着铁饭碗过日子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所从事的都是雇佣制的工作。加不加薪,凭得是老板的心情。尤其近年来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逐年递加,就业的门槛也就越来越高。多年前还听说过大专毕业这一说,可现如今,只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想方设法也得晋升转本,否则仅凭一纸专科毕业证书,哪敢出来找工作?招聘单位里本科生尚且供大于求,何况专科生?0 n1 u, a7 d. d9 ?/ y
8 m7 x6 y; R% @1 z记得九十年代末期,大学里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一时间成了大热门。那时候就有人预言:多年后的人才市场中,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一定是供大于求的,很多毕业生如果不转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就北京而言,真正能够坐在中关村从事计算机行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更多的人是在夹着公文包做着每月底薪几百元的业务工作,说来说去,学了等于白学!
. Z% V( P* P4 p5 l7 L" M9 m
& N2 `9 v1 y; Y4 N% B也难怪物价一涨再涨,可有的公司的新职员的薪水却一落再落,没办法,你不干有的是人抢着干,现如今最不缺的就事大学生!
6 j% o' R, p$ ]) e2 `5 t
4 Y7 ]& z, ]+ L8 C6 w! k4 b$ B5 d大学生上学已经不再是大问题,而毕业后的就业才是难点中的难点!于是,每年全国总会有几例因为就业压力而选择自杀的大学生,辛辛苦苦上了大学,临了了突然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从小老师和父母总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出路。可真等考上了大学,四年以后突然发现,上大学不仅不是出路,甚至是条死路,如何不令众学子绝望!
- L( S$ o% e6 s5 H9 F# p* n( A! y% M* ~7 Z3 T' x( _
也许从现在开始,家长老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不应该再把上大学当成是就业的最终出路了,期望值越高,失望程度也就越高。作为社会,其实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新观念:上大学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其实跟日后的就业不存在太多必然联系。别太把大学当回事儿!又到了毕业的时候了。毕业生们,祝大家今年好运,希望大家念完大学都能当上白领赚到钞票!而这,应该也是每个毕业生今年最大的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