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縮痕
" h% f3 \4 w4 r$ \; `2 T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 N0 t& V/ H5 b* @+ P- I: T+ V通常与表面痕有关,而且是塑料从模具表面收缩脱离形成的。
4 J# s# Z% q# w2 c3 _. ]& O$ P) b9 y( N- z C" H* G
二、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8 O3 O0 a q; T4 \0 C. n7 {0 o8 f9 M(1).熔融温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 \) T; H4 C' r2 C0 i' w(2).模腔内塑料不足。 4 y% e# E1 y+ f l3 q
(3).冷却阶段时接触塑料的面过热。
6 h, q0 M1 z; V( U3 B) l(4).流道不合理、浇口截面过小。 4 k4 a4 k, Q6 u$ Q7 n9 s
(5).模温是否与塑料特性相适应。
: L4 F) D0 O3 V0 A0 F/ Y(6).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强进古过高,过厚,明显厚薄不一).
2 t$ w& N2 R3 ]2 e; i& N" T(7).冷却效果不好,产品脱模后继续收缩。 " Q5 Z1 s0 A6 i5 u9 A5 ~
6 Y0 e. K; s( X% Y% P三、补救方法 % f4 `8 K B; X& s( ?
(1).调整射料缸温度。
$ ~# n) d0 w0 ~5 s% }" ](2).调整螺杆速度以获得正确的螺杆表面速度。
; o( D' Z f; U' L" V4 E3 U" R% T(3).增加注塑量。 % l& G) r: U9 Z5 `" x) b2 q
(4).保证使用正确的垫料;增加螺杆向前时间;增加注塑压力;增加注塑速度。
. K) [ ]' n8 `% c/ t6 f' P( R(5).检查止流阀是否安装正确,因为非正常运行会引致压力流失。
( E B3 O% V/ |% s(6).降低模具表面温度。 0 |! v# k+ D3 n( Y( W$ p
(7).矫正流道避免压力损失过大;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大截面尺寸。
3 w2 |( p f4 p) G# o! H$ B: U(8).根据所用塑料的特性及产品结构适当控制模温。
9 {0 q3 h" t+ Y, W0 D4 y7 p( Q0 j(9).在允许的情况下改善产品结构。
. W; \& |# Q7 _0 n(10).设法让产品有足够的冷却。
4 N: z z/ k*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