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1014|回复: 0

压力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它的结构性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压力继电器是一种将油液的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液一电转换元件。当油液压力达到[color=#06699 !important]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时,能自动接通或断开电路,使电磁铁、继电器、电动机等电气元件通电运转或断电停止工作,以实现对液压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安全保护或元件动作的联锁等。任何[color=#06699 !important]压力继电器都是由压力一位移转换装置和微动开关两部分组成的,按压力一位移转换装置的结构划分,有柱塞式、弹簧管式、膜片式和波纹管式四类,其中以柱塞式最常用。在液压系统原理图中,一般用字母DP表示压力继电器。
: F9 T9 b, O! {$ `5 a2 I) u, \: C0 H' a, w: ^0 R, L7 |
  图5—39所示为柱塞式压力继电器的结构简图和职能符号。其主要零件包括柱塞、顶杆、调节螺钉和动开关。压力油从继电器下端油口通入后作用在柱塞的底部,若其压力已达到弹簧2的调定值,它便克服弹簧的阻力和柱塞表面的摩擦力推动柱塞上升,通过顶杆使微动开关的触点闭合,发出电信号。拧动调节螺钉,改变弹簧的预压缩量,可以调节压力继电器的设定压力。L为泄油口。
6 {% V6 m, `$ ^. h9 b, V
# W0 H) ?7 K4 W9 Y8 j  柱塞式压力继电器工作可靠、寿命长、成本低。由于其容积变化较大,故不易受压力波动的影响。但由于弹簧刚度较大,所以重复精度较低,误差为调定压力的1.5%~2.5%。此外,开启压力与闭合压力的差值较大。7 d7 ^* n. r/ S6 H
/ |: D, R% \9 V
  图5—40为膜片式压力继电器结构。这种压力继电器的控制油口K和液压系统相连。压力油从控制口K进入后,作用于橡胶膜片上,当压力达到弹簧2的调定压力时,膜片变形,推动柱塞上升,此时,柱塞的锥面推动两侧的钢球沿水平孔道外移,钢球又推动杠杆绕铰轴逆时针转动,压下微动开关的触头,发出电信号。拧动调节螺钉可以改变弹簧2的预压缩量,从而改变发出电信号的调定压力。
+ @$ A7 p- A6 Z1 m% e4 i' O
& {  y9 ^" W) Y1 J/ S0 t, t
6 ]* z3 ^# z+ G7 d* f  当压力降低到某一数值后,弹簧2和7使柱塞下移,钢球5和6进入柱塞的锥面槽内,松开微动开关,随即断开电路。钢球6在弹簧7的作用下可以对柱塞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该力在柱塞向上运动时与液压力方向相反,在柱塞向下移动时与液压力方向相同。由于摩擦力的影响,松开微动开关的压力比压下微动开关的压力低。螺钉用来调节弹簧7的作用力,从而调节微动开关压下和松开时的压力差值。9 t4 q  J  z/ g

. R+ P3 X( P& v, j9 e% \; h( L  由于膜片式压力继电器的膜片位移很小,压力油容积变化小,所以反应快,重复精度高,一般误差在原调定压力的0.5%~1.5%之间。其缺点是易受压力波动的影响,在低压时使用较好,而不宜用于高压系统。  _& C8 \! R; s( c

0 k' q; Q' Y; W% O& Q: I  压力继电器的主要性能包括:
2 c! v( A2 _% \9 n: j+ g& G& O
- \! s# C, R) C4 Z  (1)调压范围。指发出电信号的最低压力和最高压力的范围。2 H: K8 @: K8 Q! k
$ J0 y: S1 x; }# r* R  B$ U, h
  (2)通断调节区间。压力升高,继电器接通电信号的压力称为开启压力;压力下降,继电器复位切断电信号的压力称为闭合压力。开启时,柱塞、顶杆移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压力的方向相反,闭合时则相同,故开启压力比闭合压力大。两者之差称为通断调节区间。通断调节区间应有足够大的数值,否则,系统压力脉动时,压力继电器发出的电信号会时断时续,产生误动作。中压系统中使用的压力继电器,其通断调节区间一般为0.35~0.8MPa。
原文来源:jfmade.com/Article/yalijidianqigongzuoyi_1.html

8 T% {  B. x. o5 V' D( t: M$ ~( X$ B  u* i. a# @% _
9 P% l& r7 N-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5-13 22:45 , Processed in 0.1137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