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双赢的供应商关系
0 T) G0 e, f* a; t
- {" P* K' o$ M3 T * l4 w8 _" p G* E) b6 |
何为精益生产方式
, m8 W: I, U/ G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 J! S1 r8 H+ c' v' w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它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其目标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 2 U: f P) Q9 }3 a/ c! f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上的特点: , S F2 ]. P- X" h" V1 ~. I5 c
1) 拉动式(Pull)准时化生产(JIT) ! _4 s) d2 i0 ~5 o( n
2) 全面质量管理 ; S+ k$ U; C J* g& H% A! e
3) 团队工作法(Teamwork)
% R% A0 D: [9 w4 r$ o/ i9 z3 E4)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 r/ Z! c4 J, J' G* y
精益生产基本目标:
( @0 l7 N4 c; e% q# w+ o1) 零库存
+ |: e% d3 @# s' Q7 J3 Q2) 高柔性(多品种) - M4 E6 j3 E( e1 D3 v9 y7 o3 n
3) 零缺陷
& f4 _. {4 B$ b! `8 W' i7 S9 A
/ P5 Y: |( O! V6 H( Z
" c: p) w8 u( q7 p/ t- C
! b$ e6 ?* q7 \$ s全面成本管理体系TCM
* V; d8 Q- X/ r企业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TCM)中要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
# H7 N9 m+ O$ F: }; [一全员 二全面 三全过程 . n0 R2 W( `& l7 [! f) ^+ X& N$ S( X
将科学性,主动性,一致性融入其中
" h9 f ]* a4 s+ W. Y3 V8 g8 v: b5 E: o/ l4 O: Q
* 以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为依据,建立由全员参与、包含业务管理全过程的、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并汇集全员智慧,发挥全员主动性,让各部门全体员工自主改善不断降低成本,使经营与各部门员工具有降低成本的一致性,谋求在最低成本状态下,进行生产管理与组织运作。 ; U7 M5 [* K7 C
/ \7 {2 R9 A A0 D) y+ EIE生产效率提升
7 ~5 b. c/ _5 A0 r& L% x
% a# F( a& }, [9 E! ^
+ L" O) R- q9 H d
d9 } ~- r- ~4 r 设备
0 `4 ?. A2 d. V9 J4 G1 D: ~) J1.设备点检,润滑 2.停机记录与分析 % }, w+ j" S' \" e# h. V! v
3.缩短设备换模时间
( q/ ], @ I6 K8 Y9 C4.确保设备按节拍稳定作业
% [( s6 b2 x i3 w! @运用手法:人机联合分析
0 J- {; j W! P" k# C7 [" R 人1.动作规范(作业标准) 2.十二种动作浪费3.八大浪费 4.要素作业教育训练5.认识浪费,自主提案活动运用手法:动作分析,动作经济性
. X0 H' N7 X( a6 r1 U6 y3 Q
, c6 @5 t, N: N! K* r' M o 工艺1.QC管理工程图 2.作业指导书3.标准时间 4.生产线编排规则5.工装,夹具点检与保养 6.一目了然标准7.生产线管理运用手法:时间分析,作业标准,生产平衡
/ B# N2 d. Z( S$ H$ B2 B# q! j( v布局 ; y8 o3 |4 K- _( c1 ^' G4 |9 [% W
1.观念先行,运用JIT思想
$ B# b# S/ l2 P# w- |& q! S3 v) O2.识别八大浪费 , ?$ U& K9 A; U h' o
3.制造过程简单化、同步化 & V4 @9 C6 A9 w) @8 B. h; e
4.制造过程流水化
) V s) u1 ~2 T1 p3 d/ J* a9 j5.制造过程一个流
/ P/ N6 N' e. R i+ P, n/ o2 J+ Z6.瓶颈工序的库存量设定 % u) l0 Z0 t4 j$ b. g+ g4 I8 V( c
7.非瓶颈工序不设在制品 ) L; T/ q% a% ~$ R- _# Y& C# p) \2 h9 ^
8.消除孤岛
8 ~+ ^' G3 m9 K' P3 @9 g运用手法:流程经济性原则 ' ]; ~ ~$ }0 U. O/ \
3 j4 A' L0 C7 D; K. F! X& J- e
戴明质量管理14原则 7 v+ }4 } G' W# z- Q! j
0 e0 y( s7 a( a& M% o创造永恒不变的目的,即改善产品和服务。 / K( J9 p3 @8 U
采用新哲学。
" J( p$ c! |6 o5 Y }不再倚赖大量的检验来达成质量,因为要第一次就把产品做好。 1 \% L5 F+ k& P
不再以价格为采购的单一考量,和合格的供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X# U! l3 g% b持续不断的改善生产与服务系统,以改善质量和生产力,成本也会降低。 . Q: K/ B) j. ~2 d- j2 W
建立在职训练制度。
3 B7 \, w: E3 Y" q% T# o% g建立领导系统。管理的目的是领导,不是管理。管理 者的管理也需要重新检修。
1 E* g2 u$ z4 D7 s
, a! ~" V0 ^: L+ j1 H扫除员工的恐惧感,使人人都能有效的为公司工作。
6 n: T4 d& D& P破除部门间的籓篱。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人员要合作,事先发现产品或服务的潜在问题。 8 z+ m* o7 k, D1 e9 g
那些要员工做到零缺点及高生产力的口号和目标。因为它们只会造成反效果。低质量生产力往往是系统造成的,非工人所能控制。
; m8 M$ E1 O. }% Z0 d) \; Z取消工作标准量,代之以领导。废除目标管理、数字管理和数值目标,代之以领导。
1 Z8 }5 p! Q: C排除不能让员工以技术为荣的障碍。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及工程师。
' p+ r& E8 Z7 b4 r0 W鼓励每一个人自我教育与改善。
' e/ X5 z% W/ f采取行动,达成转型是每个人的工作。 ! W- V% g) t0 E ^
5 B! V& C1 v6 B( X- \( f
" `$ E# }1 ~8 y
) b+ |7 O# ]; j! R
3 B" _0 p$ B8 q+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