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3 L6 h1 ]3 d% R/ F3 T- j" @, L) u, T' W6 J8 F T1 w- }: n3 A
天地静默,夜凉如水,乐声响起。全世界的目光,都随着光柱,投射在一个名叫李月的女孩身上。
1 c: Z0 i( D; r她坐在轮椅上,右脚穿着红舞鞋,双臂缓缓张开,在夜空中曼妙而舞。
* d" C9 w' o. a' o) p6 l; {8 U* ?* ^: ~1 t
这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现场,这一刻,无数人热泪盈眶:11岁的李月,来自北川,她是一个酷爱芭蕾的女孩,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她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得到了人们的帮助,她终于在全世界面前,重新起舞…… 1 ^0 s ~2 P# C t# P \. v
3 _$ t! R V( v) t1 v# R7 F
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环绕在李月身边,众人手臂一波一波涌动,展现着作为艺术皇冠上明珠的芭蕾舞的优美雅致。被誉为“芭蕾王子”的中国优秀青年艺术家吕萌,与李月共舞。
) T% R5 _: h8 X& M8 P* P K* L( I6 j. o. z6 M/ T7 P0 N, B
据新华社电 ; D& n" s8 [! x! q, E
1 X! e5 u% r0 {# V$ ~5 v/ z1 {, Z+ b& p6 k7 l" `
众聋人助李月舞台圆梦 2 t( Y3 u0 `# T* S. @, y' Y2 Y# J
+ @4 E# P, U' @5 x* A
5 U# m4 ^8 D+ t/ K" X) D1 X( \& s# U
: S u! |2 P- Z1 |( h
揭秘 # d' L$ q% E; {" f/ P3 W
' E H4 R8 z2 A+ h2 ^+ r9月7日零时举行“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总体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就《永不停跳的舞步》的创意过程回答记者提问。
5 x6 Q" i+ ]7 {2 t- ]/ U; @- r
7 ]' B6 L& ?% J+ ]& K四川日报:今天开幕式有个芭蕾舞的环节,看到在汶川地震中致残的李月。开幕式的构想在几年前就有了,这个环节是因为地震之后才添加的,还是原来有这个环节,只是临时换了演员,对于选择李月是什么样的构想?
) X: H+ z- Z) m, |5 D- Q* H
: z' G' t9 d. ^2 o+ i& ]张继钢:这个节目我们早已准备了,这个节目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所有聋人来表演的。
5 [2 S) ?! T+ d! D, M! [
/ d) P0 t! b8 S! [' B2 o四川发生地震后,我看到了李月的报道,一个刚刚学芭蕾不足两年的孩子,地震当中失去了左腿,在那篇报道中看到她说的原话,“虽然地震夺去我的左腿,但是我永远不放弃芭蕾梦想。”我在那段时间读到这段话的时候顿时热泪盈眶,就在那一刻,我想到了要把李月邀请过来。 0 p1 ? U( [7 c. d8 i) R5 H# n7 S
- i$ I" l+ o+ k- f, q N4 k
芭蕾舞演员失去了腿,失去了脚就失去了芭蕾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就让全体聋人用他们的双手去跳起足尖,李月在空中做五位手,李月是上身的舞姿,全体孩子是她永不停止的芭蕾舞尖。 , J( j0 x8 ]% R0 M3 r0 X
1 R7 A" b9 J( A2 [再后来,我们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又请了中国最好的芭蕾舞王子,让他高高托举起四川的女孩,在空中不停地旋转,实现这个孩子的梦想。这就是我们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最终取名为《永不停跳的舞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