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1684|回复: 4

我觉得中国唯一一个有希望成为世界级老大的企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级老大,不是好玩的。CPU,英特尔。汽车,通用和丰田。手机,诺基亚。网络产品,思科。操作软件,微软。半导体,TI。还有一些就不举例了,这些都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也就是说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它们,甚至购买它们的产品。所以它们的知名度可想而知。但是你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企业。怪不得郎咸平说中国就是在做“6+1”的“1”,其他的“6”都被外国人赚走了。那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赶超它们。我相信大部分网友都会认为赶超是很难的。
- u# M7 c! \1 r- X& ^; d3 U5 @- |    我这些天一直在网上搜索关于比亚迪的消息。搜狐等一些汽车论坛,比亚迪官网论坛,还有网上关于比亚迪新品发布的消息,还有比亚迪的几个老总的访谈等等等(如果有心的网友也可以去搜索,尤其是看比亚迪的发展模式,这才是比亚迪的根本),结合我自己的思考,写下如此文字。也希望和天涯的网友一起思考和讨论。/ q' p6 Q& I$ y1 c
    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比亚迪照这个趋势发展先去,它将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个世界级老大。我不看好联想(我估计谁都不看好),也不看好华为(估计很多人都感到意外,我下面再说)。其他国有垄断企业也就不说了,没意思。- R! S+ D( ]: Z) K% {2 L
    比亚迪的发展模式我觉得相当有特点。第一是充分发挥了中国的人力资源。前几年,比亚迪大范围,大量的招收本科毕业生,大家注意是本科毕业生。比亚迪老总说他不迷信海归,他相信中国人能够把事情做好。因为西方人从来都是享受生活,而中国人是工作第一,最显著的特点还是日本人。就是这样,比亚迪用了比请海归低廉的多的价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也让一大批大学生就业了,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当然在这里整个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是不简单的。大学生哪有那么容易成为比肩国外顶级设计的水平啊。呵呵,这个问题下面再讲。这里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国人的自信,不盲目崇拜。我由此想到,郎咸平从不说自己的水平有多高,也不说自己其实和诺贝尔得奖者是同事,他作为一些国外著名经济主编还经常退掉这些得主的投稿。而某些国内的经济学家却疯狂的吹嘘自己曾经某某时候和某某西方学家侃侃而谈之类的。为什么有这个现象,我认为只是一个原因,郎认为他和那些诺贝尔得奖者的层次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平等的(可以从郎在著名经济学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某些经济学家认为他们自己和西方学家是不平等,他们需要靠这些西方学者贴金。这就是一个不自信的问题。中国积弱多年,早就没有了往日盛唐时候的霸气了,任何东西都是拿来主义,当然对于学习的对象当然是恭敬有加了(讲到了经济,呵呵,等会发到经济论坛去)。不自信可以说是中国现在的通病。而比亚迪却能够迅速成为全球第二移动能源供应商,这与它这种独特的人才招收和培养方式是紧密联系的。它自信自己培养的中国本科生能够和国外顶级品牌的设计师一样优秀。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是不盲目相信国外全机械化全自动化的经验。所以它能在电池上面做到全球第二。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说有家中国企业做电池全球第二,第一是日本的三洋。现在我知道了老师说的比亚迪。比亚迪做电池真的是很有胆量的。先是仿造造镍电池,然后在2000年投入巨资上锂电池(就是现在移动设备常用的电池)。当时可是国外厂商垄断啊。比亚迪还真大胆,但是也是真有实力,于该年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现在诺基亚、索尼、索爱等等,国内包括中兴、华为、联想、海尔,几乎你们数得出的品牌,包括手机电脑品牌都是比亚迪的客户。这是何等的可怕,想想比亚迪搞锂电池才搞了几年。怎么会这样呢,还是那句话,不盲目相信国外的经验。用人工+半自动化的模式去生产产品。有些人会说疯了,这不是退步,还有这能保证质量吗?但是中国的国情(人多,且人力资源丰富低价)和残酷的技术壁垒(先行的美日企业在现在传统的制造业里面总是拥有技术先行的优势)和全自动化高昂的设备成本使得比亚迪走上了人工+半自动化这条路。结果怎样,我来粘贴一段。# [9 h  L7 I0 l# T4 \# M/ f6 B
  2000年,王传福决定进入锂电池生产领域,他带了200万人民币去日本买设备。结果日方开口就是500万美元,并且明白地说你们中国人没办法做锂电池,你们还是打道回府吧。王传福不信邪,开始把大批的镍电池生产设备搬到锂电池生产线上,不能兼容的就重新设计,暂时设计不出的,就用人工和夹具来做。比如要裁剪一块很大的极片,买不起日本的分切机时就用中国的裁纸刀配上一块长宽相等的挡板作为夹具,保证裁剪尺寸。等条件好一点了就用剪板机,再好一点就用自动的分切机。再比如,一台日本进口的涂布机要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比亚迪则自己研制。第一代产品要分两道工序涂完双面,第二代就可以同时涂两面,到了第三代已经可以控制涂刷的具体位置了。
( i9 i4 d( A( {# e- w! v/ ~+ [: X4 d   比亚迪的生产方式使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骤降。一块锂电池比亚迪的成本只需1.3美元,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洋则为4.9美元。2000年当年,摩托罗拉就把比亚迪纳入了自己的供应体系。不仅如此,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让比亚迪具备了另外一些优势。首先是灵活性。当客户提出更换产品,或增加订货量的时候,比亚迪可以自行调整生产线,无需依赖外援。
1 w( r& G3 Z1 Z1 j   第一次来比亚迪参观的摩托罗拉、诺基亚无不为比亚迪的生产方式感到惊讶,担心比亚迪能否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变量。但现在,他们对这一点不再怀疑,而且发现半自动线不会出现全自动化生产线批量出错的毛病,避免发生几千万块电池的召回。如今,比亚迪的锂电池已经占到全球60%的份额。
6 x7 [" a8 {  @' y& Y7 X  其实这个模式也可以让很多的中国企业去参考,没必要硬套西方的模式,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国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比亚迪在它涉足的IT和汽车行业里面几乎
+ Q; a+ n0 k! V  F# r  2 c% C8 P/ A9 [" j: u6 W
  什么都搞。这点又让别人很奇怪,什么都搞,也就是多元化,那搞的好吗?因
0 \% ]5 S: j2 L8 [  , j* I& Z: Q9 w; F( ]! f( N* m4 F
  为比亚迪有一点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的东西,就是核心技术与自我配套。(这/ T% N) f8 _- }# T% F' K) r
  
- ]) x# L5 }( s# ?' N- v  也是我为什么说华为不能成为牛首的原因,因为华为的核心技术很少。先是抄8 {9 y8 o' C) Z  @
  4 r- _* w( i& `' V
  思科的系统,完全一样的命令啊。这点我绝不反对,这是个捷径,但是也要把3 ?. L7 o1 \% G( l4 @5 U
  
2 g7 M- o" {* W$ g- A  握好,等下我会说为什么在这个捷径上面比亚迪把握的很好。抄了思科,思科
! i0 D& A% N; _  
0 j4 u5 ~0 X5 Y  V/ u( }, g- D  当然不乐意,找华为的麻烦,这时中国政府站了出来,对思科说了一句话,至
4 q1 \: Q0 h2 ?3 b  d  & f2 d* d. U( k' @& ?! r9 ~+ X' n! G& ~
  此后思科再不敢说华为什么了,那就话就是如果你让华为不能生存的话,你也" {) |. E' Q0 F# m9 e$ @
  
% s4 ]# P/ `. M0 ?' W, M! e' G! K  永远别想在中国市场上赚一分钱。就是说它不能为中国网络提供设备和服务。( s) V0 b0 b2 I9 {) {
  ) f* S" V) Z" z. E% S; Z' g
  怪不得有听说华为和中央有联系。朱镕基扶持了华为一次。华为也改造了下系
" E5 g' B4 ~  R* `3 o1 D% ~! _( t! l  
' k$ e9 I/ j% w2 h2 O2 M( J9 Z4 s+ {  统,命令虽然不一样了,但其实核心还是没有变。网络设备最重要的芯片也就) y& J9 a2 y: b# |9 B. n
  
$ J2 r+ `  O) m  是核心技术华为造出来了,但是只敢在自己的中端设备上用,在高端还是只能5 o1 P; q* _. x/ T+ ~) F
  % f$ }$ z3 u5 H' _# b
  用思科的芯片。现在为什么华为越来越强,不是因为设备本身技术强,而是经1 v% V" G* ^' [; M9 G$ W
  
" `* |2 M9 q4 o" G$ H  营策略好,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查,那个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免费提供设备
0 _; C2 U0 t3 H- z. C5 o  
: {& ?/ a+ T( d/ b6 `. N  Z+ K8 a  等等的策略可不简单啊,这里我就不多说了)1 V6 ?& A& e5 E8 n
  关于比亚迪的核心技术与自我配套这方面,我直接偷懒粘贴了哦,呵呵* E, _/ r5 M2 g
  电池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组装产品,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手中买来电芯,购入
+ S" [1 v1 d7 L& I/ f0 p  $ {) @1 s. V- i! R. S8 u( Q: n6 t& P
  一些其它的元件,即可组织生产。因此,能否生产电芯实际上是超越这种低端5 H( U3 i: g! U2 V
  4 ?7 G' J/ d+ S: Y
  竞争的关键,王传福一开始瞄准的就是电芯。
0 `8 C7 @' W( e8 W, c5 d( Z  电池技术上的突破使比亚迪顺势进入手机代工市场和汽车制造市场,开始逆向
2 {2 [. f, n1 F" E) X  
! w  i* G+ a( N& A7 M2 |  整合运动。三年前进入手机代工市场的比亚迪,业务已覆盖了手机电池、液晶$ d0 q4 b8 u! z; _+ n" h, x. ?
  
- J+ s2 i, \/ w1 ^* w: \3 \  屏、键盘等除手机芯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并获得装配手机的认证;- V* t0 @6 M- u' g4 G# ~6 l% `" X7 v
  # r0 z% g$ o* k( k" c# i. U, ^* V
  而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比亚迪,除了不研究变速箱、四轮驱动(因为比亚迪的
& r7 x! ^/ \1 M0 Q( E  - m, T4 |! d( |' I, i
  理想是搞电动车,搞电动车不需要这些)之外,触角几乎设计汽车研发制造的
3 w. Y4 b- Y& J, k' S' U  2 D5 g8 d/ v6 O. m  W- M; D3 i
  每一个核心领域。比亚迪公司只做他们认为重要的零部件。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他们只准备做其中的几十个,诸如发动机、底盘、空调、电子控制系统、大灯和车身模具等。他们希望掌握整车的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和车身模具技术,但对成本影响很大的一些东西如空调、仪表盘、发动机等他们也必须自己能制造。
' A5 ~, F$ U0 G6 i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眼便能看出来,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生命力,不断的创新拉开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并且能保持住技术壁垒。而自我配套则可以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增加性价比。举个例比亚迪最近买了一个厂,在宁波,就是做驱动电机的驱动系统,这个驱动系统最核心的叫IGBT,以前都是进口的,要价一万,国内是没有人做的,比亚迪买了这个厂开始自己做,成本降到1千。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点,就来说说比亚迪的发展捷径是什么,它凭什么总是保持100%的增长。  h9 L# S" J# X6 P, v
  发展捷径很简单,就是模仿。中国是最善于模仿的国家,看看中国的军事装备吧,那可是把苏联的东西模仿个透,现在又开始模仿美国。搞的美国都不敢让中国看先进的东西。举个例子,中国代表团于90中期去访问美国,观看了其一颗将要上天的遥感卫星,没想到1,2年之后中国就发射了同样功能的遥感卫星,而且尺寸几乎和美国的一样。那比亚迪模仿了谁,可以这么说,谁的技术比它好,它就模仿谁。当然,模仿还是有个重点,那就是丰田。& J' b# ^* d- `, V! G' K5 A- Q
  1960年代以来,日韩汽车企业快速崛起,其发展轨迹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1960年代至80年代,主要是“Copy”(模仿)别的公司的产品,1980年代才在别人产品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Change),而1990年代日韩企业才真正走自主设计(Design)之路。
% R6 W4 }( H* T: f8 U" |0 T3 X( h  / R8 N& V* u  w$ E9 f: o8 A
    王传福认为,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也必须经过“日韩模式”的三个阶段。但是,一般意义上理解,比亚迪在商业模式上会碰到有一个巨大的劣势,就是当其在努力以低成本跨越诸多设计和技术门槛的时候,势必需要想办法逾越其他企业设置的专利门槛,而模仿战略的真正成本也就在这里。 : K: F: a0 x' G2 K6 A
  
$ B' h4 n* x: s: j    “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王传福说,“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回避。”3 m- b. e& }$ g
  
# Q9 M2 F. _3 ]: c7 k4 S2 _: x2 D    这体现了模仿的大智慧和小智慧。王传福认为小智慧体现在对专利侵权的规避上。“譬如说汽车的外观专利有5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5个里面都是相似的,你就可能是侵权的,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 # S( o/ y* ?  x, z- d, r# W6 m2 F
  而比亚迪专门为此成立一个避免专利官司的团队(我估计招了很多法律本科生),好处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3年前,日本索尼在日本东京起诉比亚迪电池侵犯其专利。最终东京地方法院宣布索尼败诉。而最近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富士康向香港法院状告比亚迪电子侵权,王传福甚至都没有直接过问,而由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称对手不过是要“捣捣乱”。(而华为显然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 `3 l0 V( W. Q8 A: A
  模仿不是毫无思想的模仿,而是要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设计,才能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又查到两个故事,一个是王传福当年把买来的奔驰宝马等顶级车放到研究院让大学生们去拆,可大学生哪敢啊,都是上百万的东西。王传福马上拿着钥匙在车身上划了条长痕,说现在我的车成这样了,你们随便拆。第二个故事,比亚迪仿造丰田造出F3后,丰田老总来参观说,我们的产品哪里哪里还不够好,需要改进,然后比亚迪听了,就改进了一些,居然又被丰田偷偷用了回去。
+ P% M! \. u- {, L+ q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也就是我要讲的重点内容,模仿是前期企业正确的选择,但是在企业有
6 M% t4 H. r. W6 U  v  6 q' W6 ?, t' G1 T# _6 p
  了很多基础以后,再一味的模仿只能走下坡路。这就要提出一个内容,占据科
% l0 U; B% y& h8 T9 l  
( G5 g% [% `+ X: j. M3 \  技的制高点。这句话好大,好空啊,中国提出赶英超美几十年了,做到了吗,- d3 N; v$ W# |
    ?- R, T# U: u, j0 P
  我看距离是越拉越远了,我听到一个故事,一个民营企业90年代还是仿制日本
" c1 a, m* N! M& `- m8 l/ \  
) ?2 i1 G8 G* r/ ]- g2 W3 \+ V* D/ S6 w  70年代的技术(为什么仿制,因为日本70年代的技术在中国市场上还有生命力5 G  J' j7 u0 l5 [2 }7 F& p6 r
  
0 `" u( f0 b1 k1 m/ L- V9 U  ,不得不相信那句日本说的话,要始终保持领先中国20年,所以最差的产品就  D, P. P0 k4 w% a2 S% p' K/ C
  " b% L. X. b" w8 s" L% E8 x! A
  来到了中国),你仿制可以,但是想不到的事,如此看似落后的技术,仿制还" R, z5 G+ `2 d9 U
  
# x% x) o& G: b0 h: h  失败了。怎样占据制高点,我有个想法,在传统行业里面基本无可能了.什么是
- E9 Q* V1 I( k1 u* A& Q# y! n  H  
4 F% k" Y' p% G- b* G0 F( e& f$ `  传统行业,就是西方国家发展了多年的行业(主要指的是制造业)。他们那个
3 E9 Z$ @. E$ K' y- Z% m2 o    o$ B" d/ l+ w) [, i3 F* q! U
  技术储备啊,那个人才济济啊,几乎可以俯视整个发展中国家啊,还有他们多
9 v. P2 J0 b5 x. j+ }  
9 N. \$ M* _$ }9 u* [& \, a  年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这些都是后行者不可逾越的鸿沟。通过很多大企业的3 p1 C' {% n7 N/ n2 n
  0 E0 C% p. H* J  q, \0 h
  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比较成功的企业都是抓住了技术革命的转折点。那个9 o" z7 b, m6 n1 {6 e
  + v8 t% q# n9 X# {7 b* o+ a
  时候任何厂家的技术基本都是站在一个起跑线,这样比拼起来才更加公平,其
6 ~3 q9 m  }" S7 L1 e2 q* Y  K  
4 [5 B( B* b) H) d+ F! ^. y  实是对后发企业更加有竞争力一些。如果你在传统行业里面不停的追赶,企业
' X& y6 G- L9 M% E4 `, G  
8 d2 S! n- E9 @4 o' t+ ?  会感觉到越来越累。刚刚好像技术离美日近了些,不久美日就推出自己的新技
( {# L8 x; r$ y# y$ y, X7 S  $ e" g0 M/ X) D! _
  术让你越来越感觉到没有盼头。英特尔其实就是这种战术。那怎么占据制高点/ ~7 I. {( ^6 L& F
  ( c0 h6 x6 |! I. j
  呢?在传统行业里面不行,我们去看看新的技术。新能源就是一个发展广阔的
" p; i, f! [# t, W  
" H% c9 p$ [: u. R  市场。这个市场还没有一家能够大范围的商用,这就是一个还没有瓜分的蛋糕  {- u1 A- W& I$ Q% n9 d2 c
  
! S1 Y; `$ g1 d, {: y  。每个人只有凭实力才能吃到,而且大家是同一起跑线。这样追赶起来就轻松) O1 Q2 w) F4 D+ \. v  N3 X+ B
  " S# O  z8 Y7 \
  多了(但是基础行业和制造业是不能绕过去的,必须发展的好)。这里就举一- k4 u4 J1 U/ G8 f2 F5 J' S1 k) U, r1 Z
  
5 t+ \) q1 o  V2 i9 L$ y9 S, u2 w4 N  个例子。传统汽车对比亚迪来讲只是一个过渡,因为比亚迪从来不做自动波,4 q+ h, y. W5 J
  8 g; }# ]$ E% \3 k# _
  脑袋里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想过做自动转向,要做就做电动的转向。也没有" g% D$ T7 {- F$ l
  ! d, I! \. [- p6 O, `  H& e
  从来想过做分速器,也没有想过要做大功率的发动机,比如我们有一天做5升的
- R3 f& s' T- y$ k, h7 u% e  
, b& L. H2 U5 A  排量的发动机,那就简单到做一个500千瓦的电动机的地步,就是电机上加一点) M, ]0 D0 O* @( a) k3 B) A
  : m- ^' ~: `- M1 ?0 K( ]. ?
  铜丝就好了。做20升的排量的发动机也不过相当于1000千瓦的电动机。像比亚, E: A! A! }! @- `4 u( D
  
6 d2 E% U6 v$ `/ T7 h( Z" t2 l: e  迪F3 DM双模电动车上50千瓦的电动机很小,但它的扭矩达到400牛米,相当于
7 f% r  a+ w* t! e5 [6 |  
$ ^  E; I' ^- t  平常的4.0升以上的发动机。传统发动机的扭矩最大是在3000转左右,但汽车最
2 s9 p" E; Q. f/ }& d  / D" |; A- {  m- m  M/ X+ \
  需要扭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低速的时候。人类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多档
. z* g  ~; t- i9 E; O9 B3 n3 y  # o9 {( M, X4 n' q
  变速,经过离合器,离合器要滑动。但电机就完全不需要离合器,不需要设计
5 R8 b" b: U6 W2 l6 O  
+ |8 ^5 o7 h2 z+ W2 w. y& e3 e  a; @  滑动的模式,F3 DM用十秒多一点的时间直接变速上去,根本不需要变速器。自
( e: O3 E4 H" u- A% B: j4 j  / @" X: I9 k1 a9 i4 n4 C
  动波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是个什么概念?是一个高投资、高技术的瓶颈,
" H; M! T% y; g: c  o4 d  5 ]- z/ H# a2 z
  比亚迪绕过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模块,把自动波短路掉。没有自动波,没
7 H, r% z8 C$ [" j$ k; Z  
$ m; h1 b% U) D& ~  有大的发动机的投资,也没有四轮驱动这一些负担,比亚迪会发展的很轻松。. o" t# U- f0 H8 O- V
  
1 O( T# q4 e" Z/ L2 C  , z6 ]" M! P9 o9 W; }8 e0 M# x
  呵呵,第五点,没怎么讲清楚,是在太累,以后再说。以上的论证我觉得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我所下的结论现在看来是为时尚早,我也这么认为,因为我觉得前行的路上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所以我才说按这样的趋势下去,比亚迪会怎么怎么样,但是最近巴菲特买了10%的比亚迪股票(据说准备买20%,比亚迪不干),让比亚迪的资本上的不可测因素少了一些,也加大了和国际的合作,所以让我更加的看好比亚迪。* H( A8 S! a0 z& b3 K& N- p3 F6 Z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4-11-24 14:33 , Processed in 0.0763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