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奇秘幽诡 于 2015-3-7 19:12 编辑 # J# v" @# }! d9 E4 O& j
. ^8 z3 ~2 k: b, ^3 f最终效果:8 x) p+ o' a1 o# e
6 K, x0 p2 L) {* X
+ c( g& T) ]) y) [- Y0 p; S% x- l8 P2 F( ~, z1 k, ~' |* ~
关于视频的几点解释:
! D! w; n% a7 C8 ?' e1 E% I1.这个视频仅仅粗略地展示ug的柔性体分析功能,主要目的是运动仿真的展示,并不作变形参数等的具体分析
- ~% M/ T- o$ S5 y7 @2.为什么不用GC工具箱的弹簧建模工具?+ a6 M& z# l/ p6 t3 ?$ D) q8 F. ~
因为GC工具箱建立的弹簧是这样的:
2 l8 F. j! w+ F: M h
& R3 `! L7 m) l0 D
: o" f& X. `3 Z
可以看到,它和我视频中所用的弹簧差别主要在三点:+ j7 {$ v( l2 x" V
(1)两端拉环比较大& P9 Z$ a3 L* {$ [' q, e
(2)拉环是开放的(半环), m0 [, P: W7 C! F9 I
以上两点会导致在运动仿真里面解算的时候,弹簧拉环产生严重变形,甚至导致弹簧线径产生显著的变形.
$ s7 ^7 e1 _4 Q6 h G, L具体情形可以看《UG NX 7.0有限元分析入门与实例精讲》中1.4节中讲解的例子:
2 T" r; R' r8 V9 e7 x6 T螺杆的头部加了一个圆柱面切向的扭矩,但是没有径向的约束,所以产生了径向的膨胀变形。- ~4 d+ P6 d$ u
! \8 r: K i" ]7 S3 v) h% K
) g+ f {1 b: R; C9 j. N
(3)拉环不包含平面,这一点对后面柔性体添加约束增加了麻烦。: y& T% J, z8 b
& }$ P. \: H% I0 O: P. E) |* G
7 h6 I( V; | b7 g% B# x3.为何弹簧拉环采用Steel(钢),而中间的弹簧部分采用nylon(尼龙)?$ u0 p$ _: f0 t P2 x5 Q+ N3 |5 Y4 w
因为拉环刚度大,弹簧钢度小,应该可以尽量减少拉环部分的形变,尽量使最终结果比较美观。(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运动仿真,柔性体只是辅助)! c5 k8 \8 [% }4 X \+ f7 y
当然能够把拉环定义为刚体是最好的,不过我暂时没研究那个做法。
' W1 c5 [; H ~* x
& G. Z: w { w. x7 S4.为什么弹簧和拉环要拆分开来进行网格划分?$ a( ?6 A( M) b9 B5 z7 P
因为虽然整个模型体积不大,但是弹簧钢丝的总长度是不小的,如果整体划分网格,会导致弹簧部分网格特别细长,而且划分网格耗费时间极长
- P/ t- d7 d5 Q3 ~/ A: d另外上面第三点也提出了,拉环和弹簧部分的刚度要求不同。因此,将拉环和弹簧拆分开来划分网格,而且弹簧部分采用扫掠的方式划分网格,是比较方便的。(我也不保证合理)2 L5 j3 s/ [) H2 d9 N7 K
5 U3 F! ~2 K8 _ \6 t5.为什么拉环一端是销钉约束,另一端是自定义约束?
8 n0 d4 w* |0 y因为如下图,弹簧一段时销钉约束的固定旋转,另一端是自由伸长端,不能用固定的销钉约束,否则会导致运动仿真结果不符合变形规律(弹簧不伸长)。
/ ~* K( b, u( X, e4 `; P最终仿真结果:
5 f w) |& {- _& k5 N- X$ A) P7 H4 X7 Q/ ] w. V! o/ ~6 E6 d
: e' C- M) k& p- T% b1 z3 |3 c, _3 M: g" b2 w) k# T% o
$ y: N9 R1 s6 _! Z
# z, @3 Q- ^/ W: M7 \4 u; `9 h
$ g7 h2 p/ |) v F- f g8 H+ p8 h1 O5 E
0 o4 h+ I; h3 t! i" b' Z完全操作过程视频:) _- b0 O. r. R; y+ C4 P
(附电脑解说)
3 c9 Y3 E1 Y( W# Z* _4 R# `+ z, T0 G0 f! e% ~3 F8 S
+ J/ ?& r8 g0 ]0 b" Q2 U* p. z6 v8 }# t#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