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493|回复: 0

渗氮与软氮化在模具表面强化的应用真的忽视不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m, k" N% x5 Z( p( `
# O& I, A, \( v( _4 F' w( `
1、概述
0 `7 n# H: o7 X5 O9 }5 ?% c3 J/ L6 S% V/ i- x6 I
在紧固件企业大部分冷作模具,如牙板、主模、束模、上冲、沉头、花齿、三角模、介子模和冲模等改用钨钴钢制造,提高了使用寿命,但由于合金工具钢模具的价格优势仍然存在,还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众所周知,渗氮与软氮化技术作为一种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手段,已应用于各类紧固件模具生产中,从而对提高模具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 h6 ^- p% i0 [  N4 R, ~

4 |+ B% ?) _( C' i! l/ y" b
0 D3 u$ F- {4 {; X! b渗氮,俗称氮化。通常指把已调质处理的模具放在含氮的介质(如氨气)中,在500~540℃保持适当的时间,使介质分解而生成的活性氮原子渗入模具表面层,获得一定厚度的白亮层和一定深度的扩散层,以增加其硬度、耐磨性和抗蚀性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 J: K2 L  M. q! D8 V9 w' J/ {& ]/ l& |
氮碳共渗。在渗氮介质中添加适量(微量)的弱渗碳剂,使模具在渗氮的同时,渗入微量的碳原子,这种以渗氮为主、渗碳为辅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俗称软氮化。
6 h" T6 i# L) I& t) W' d
# w* o/ ~2 A( c( V- R9 K值得强调的是:软氮化获得的表面硬度并不软,且因其在渗氮层(包括白亮层和扩散层)内渗入了微量的碳原子,不仅提高了渗速,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亮层的脆性。因此,在目前的模具生产中,应用纯氨渗氮的硬渗氮已很少采用。
' |7 {7 g! X# v3 T4 Y0 K# M2 F4 y4 p+ i
2、氮碳共渗与渗氮的不同& i% v: m0 Q: s4 A2 [
6 @% Y: [* v" ^9 b! R2 ~1 Q
氮碳共渗(软氮化)与渗氮(氮化)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处理过程中介质中添加了含碳物质(弱的渗碳剂),其分解出来的碳可以溶入氮化物相中,适度的碳可以提高化合物层的硬度,减小其脆性。如今,用得比较普遍的碳元素添加剂,如二氧化碳、甲酰胺和甲醇(或乙醇)等。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将提高炉气的氮势;而甲醇则降低炉气的氮势。# k) Q! o* k6 k3 _: ]
3 K1 P, p; c/ H' j& d
为此,氮碳共渗(软氮化)与渗氮(氮化)的区别应关注以下三点:
4 L9 c# ?$ J) \* D
; b! Y! G3 H8 t+ u( ]) O① 工艺时间问题。软氮化的时间较短,有的保温3~5h, 1~4h,还有5~7h的等。
0 @2 h; C' g1 D$ O. ]# t5 e6 k9 i2 |  l# ^3 i4 _- ]
② 渗入元素问题。凡是同时渗入C和N,且以渗氮为主的,应为氮碳共渗(即软氮化);而单纯渗入N的元素,则应为渗氮或称为氮化。
. R" e2 `) P8 y, ^  O4 F% e5 R( `! Y' l$ d) O9 r
③ 工艺温度有所不同。1 Q# ~6 y; K9 X4 [4 d$ s

: n- k* f. n$ k3 C$ i9 ma、从工艺时间来看,前者多用于3~5h的模具,后者用于时间大于10 h的情况。! o; E) Z. z; v6 V0 I
b、从渗层深度看,前者的深度小于后者,后者的深度应远远大于前者,多数用于层深大于0.30mm的模具。- @+ ^. p+ m& y& l- y
c、从工艺温度看,前者多在550℃左右进行;后者一般在较低温度(如480~520℃)下进行。3 Z+ Q  q* d8 ?& A2 z# F
d、从使用的渗剂及渗入元素上看,前者则使用的渗剂以氨气为主,另添加弱的渗碳剂,渗入元素也是以氮原子为主,同时渗入少许碳原子;而后者多采用纯氨渗氮,使模具表面渗入单一的氮原子。/ L9 O9 c0 J) x/ G, r; p
e、从应用范围上看,前者广泛用于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高碳高铬工具钢、高合金模具钢等;后者主要用于氮化专用钢(如38CrMoAlA、38CrAlA、38CrWVAl等)。
* K; p3 L$ b( ?+ H7 b. N6 }& k, t
3、氮碳共渗在模具中的应用" M8 B' Q0 q. u( B9 O% Z
1 r' O. B4 ^8 b+ o5 D1 [2 T% B
目前,氮碳共渗(软氮化)表面强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具之中。对热锻模可进行短时间氮碳共渗(软氮化)或渗氮(氮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模具表面减轻了与锻件的摩擦,使相对滑动性更加良好。模具人杂志微信:mojurenzazhi 不易产生黏附、咬合、热胶着现象,提高了热锻模的抗氧化性、耐热疲劳特性及耐磨性;且经短时渗氮或软氮化的热锻模,还可以进行修磨后的重复渗氮或软氮化,兼有消除应力的松弛化稳定处理作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热锻模使用寿命。有文献报道,可使4Cr5MoVSi(H11)热锻模寿命提高3~10倍。
. A# ?: m8 T: z, n2 ~! K
5 U8 H( o9 J% C! U& z  @9 m& A无论是3Cr2W8V钢,还是4Cr5MoV1Si(H13)钢,预处理均采用淬火1020~1050℃淬火,560~600℃两次回火(后者取下限),硬度在40~45HRC,热处理后再进行软氮化处理,表面形成了一层很浅的氮化膜、10μm左右的氮碳化合物层及一定深度的扩散层,表面硬度达900~1200HV左右;同时,模具表面附近还可形成900Mpa以上的压应力,这将大大降低了粘模倾向,增加了耐磨性、抗蚀性和抗热疲劳特性,有效地降低了冷热循环时产生疲劳裂纹的几率,可大大降低修模频次,从而显著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_6 {% y7 o5 f8 F( q0 F
0 J/ H) t& @( \$ d) v- m* a" z# P! K
一般而言,冷作模具如主模、束模、上冲、沉头、花齿、三角模、介子模和冲模等需要耐磨耗、耐冲击作用,改用钨钴钢,并不适合做氮化或软氮化处理。但凡事都有例外,如顶杆、缩杆、沉头、花齿等冷作模、冲裁模以及搓丝板等用合金钢和Cr12MoV、LD和DC53钢滚丝轮,均可进行氮碳共渗(软氮化)处理。这类模具以浅、无白亮层的短时渗氮或软氮化处理为宜,且可以采用修磨后重复渗氮处理。
- l* R, H# v2 e8 p  q
4 y% D% M; c$ t0 _5 {以及介绍的氮碳共渗(软氮化)与渗氮(氮化)在模具上的应用,在生产现场运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验证。本文作为抛砖引玉的目的,以供技术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6 {$ x' U+ C+ K4 F2 J+ B! J

2 N4 M$ U6 z1 R& d, x* T2 [6 }

3 I9 l* W$ R- F4 E1 W. T) U% Z9 R. Q. Y0 H3 z% [* `5 y: x3 x1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5-18 00:01 , Processed in 0.0530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