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篇: L2 b( E9 b- X# T% S& }* z; z% c
/ @; R. _) r5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梅约教授组织过一个"谈话试验"。具体做法就是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而且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与此同时,专家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前前后后与工人谈话的总数达到了两万余人次。
* H8 X$ F) N6 R1 C/ D# N8 P( f, j* j& z; X& `4 X
牢骚效应它告诉我们:人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真正能达成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千万不要压制,而是要让它们发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 X0 n; t5 W2 i# j ^; i' I" M7 y) A
5 u& H- O; J2 `$ Z' Q& q+ h实践篇:
0 M8 c) K }0 V$ c
1 U% ~& _$ h( g6 y) K6 w在日本,很多企业都非常注重为员工提供发泄自己情绪的渠道。松下公司就是如此。
* w, P/ C: x h; I4 N" G* V" D8 k" M' U# O, q1 e: }
在松下,所有分厂里都设有吸烟室,里面摆放着一个极像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工人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他”,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等他打够了,停手了,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这是他本人给工人写的诗:“这不是幻觉,我们生在一个国家,心心相通,手挽着手,我们可以一起去求得和平,让日本繁荣幸福。干事情可以有分歧,但记住,日本人只有一个目标:即民族强盛、和睦。从今起,这绝不再是幻觉!”当然,这还不够,松下说:“厂主自己还得努力工作,要使每个职工感觉到:我们的厂主工作真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松下的员工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7 Y2 l8 j7 h; P5 G# d! F: [# _6 r, b; T7 J+ {2 Y3 M
日本公司的这种做法被世界许多国家的企业借鉴。在美国的有些企业,有一种叫做HopDay(发泄日)的制度设定。就是在每个月专门划出一天给员工发泄不满。在这天,员工可以对公司同事和上级直抒胸臆,开玩笑、顶撞都是被允许的,领导不许就此迁怒于人。这种形式使下属平时积郁的不满情绪都能得到宣泄,从而大大缓解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 [9 ~, T* D4 A# j# \6 d! \% Z! _# o- h& Q. k# J
HopDay提供了一种给所有人更好的沟通机会的形式,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所以,牢骚效应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效应,只是这种沟通更多是在员工有挫折感时发生而已。6 s5 a6 P. U. _/ l: }* [
0 y0 ~2 U# l" Z* k3 E* `美国威斯康星州格林贝市的儿童保育中心总经理帕特.布普纳,每隔一个月就要请自己手下的22名员工出去吃一次比萨饼。就餐时先用一个小时让员工们彼此随意发发牢骚,也可以就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先发泄牢骚,可能是“你上次从我那借的东西没还”,或者是“你一遇到点儿事就慌乱”等等。随后,再用一个小时发表积极的见解,并就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举行这种“正式的宣泄集会”的费用很低,不过效果却很好。
$ l! @# U0 U- E8 x) M
: V+ i4 z# D' L/ U4 P& `4 z+ Y% v能将一种消极的发泄变为积极的提供建议,显示了这位美国经理的高人一筹。当然,无论是发泄还是提建议,其本质都是沟通。只要渠道通畅,就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 w- \- [9 W X/ W启示:
0 F5 G+ q% ^: L O) W4 s' N0 C: M5 z5 w; p/ C& E/ B
企业需要员工之间产生彼此的认同、合作与信任。一起工作的人,可以不在同一间办公室中,但必须同心协力,才会形成有效运转的机构。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猜忌、怀疑与冲突,不仅会阻碍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更损害了团体绩效的产生。要避免这些,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了解他们的需要与情感,并加以有效地疏导和牵引。这样,才可能真正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 V: a/ b. f- l7 q8 r- K7 u; h2 T0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