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具行业三维软件使用状况调查7 w/ m' m. H- w p0 `
三维, 模具, 软件, 行业, 状况模具, 软件, 行业, 状况, 调查! h2 x* y.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模具行业一直是蓬勃发展的,小家电、汽车、摩托车、通讯设备、通用机械制造,等,上游行业拉动下,各类模具制造需求旺盛。模具行业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三维软件的普及程度也比其他机械制造行业高很多。我长期从事三维CAD/CAM/CAE/PDM软件的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NX(俗称UG),已经有十多年的使用经验,把我了解情况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替金融风暴中的制造业企业出谋划策。* F) p W- t( @5 c; z8 Q, i2 k$ h) F1 \6 ~
' _# i8 @) S7 M0 ?& H4 _
9 r/ ?+ _( N0 n* m& e4 J' e
$ S/ |" F7 E5 O# Q/ @3 Z6 P. A6 J* m
0 w) @7 E: S* O% p9 o+ \- F, K 首先按照是否使用三维软件来划分* D$ M$ H q3 }* F1 z" s: {5 g+ y3 ~$ w& N
8 N' R( b* |' G/ l8 V3 D/ V* K$ Y+ y" _2 i# R& `3 r U
' e- L' b3 @( ^
+ U# {2 Q3 w. J$ U/ c# B- n7 S/ w8 f6 B% s+ M7 e0 O7 y
% |& t+ Z5 h2 @9 b# \, w7 y+ V) p 模具行业中,不是所有的模具类型都采用了三维软件。冲压模具领域一般都未引进三维软件,特别是冲裁模具,级进模具厂中引进三维软件的也不多见。这类模具的设计和加工中,基本上以二维为主。尽管慢走丝线切割机床、数控坐标磨床,使用十分普遍,由于模具型腔加工的特点,AutoCAD软件或者在AutoCAD基础上做些扩展,足以满足要求。由于这类模具价格相对较低,三维软件价格昂贵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2 s4 ?( |/ h6 r) H5 V& l' c2 L. w1 ]1 w& S4 R. i/ K7 y6 H- `6 r9 f, N9 ~: L' c
. ~& O3 ?% f; t+ G9 I. ?# J- t( } u% t) g$ ^3 P, o/ C# T5 W6 i. G/ o
6 z. j( K/ n9 V# L: p+ P& S5 T- |, \/ H, s/ e
塑料、橡胶、有色金属,等,模具领域,一般都引进了三维软件,相比之下,塑料模具厂家的绝对数量大,引进三维软件,其中NX和ProE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1 {9 x9 m+ O' J2 ^, e3 V" W
2 ^1 k9 F$ c' w5 Q( F
$ S+ `' y1 I! d4 b9 c" h( |6 h0 }! |" A B( O# m! m - I1 K4 f3 ^; X$ k9 ^
/ @# I6 L j& S6 r6 T/ e* A% z2 d- M9 {* l1 W, e
4 I" x* L+ H1 O) P w 国外冲压模具的三维化进程早在90年代末就开始了,冲压模具对于三维软件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拿 NX 6.0 来说,冲压模具设计包,分为汽车外覆盖件冲压模具、级进模具两类,内嵌冲压零件展开、回弹计算、应力应变分析、压力中心计算。全三维表现的模具,所见即所得,带有自动干涉检查,防止模具设计差错。NX 6.0的模具设计包还带有标准模架、标准零件库,易于扩充。: x C) e% f) S. s+ D d
8 P$ o& p! `, E: m
3 g" v, {. z; {6 O; M) q$ R E( ?4 l! }* }* a: B' S+ Y [5 G+ k# j1 } r z2 l( W
+ ]6 ~. Y; }' s; C+ a$ ^# t9 A& Z- ~$ a- S, ]. V+ L
3 p4 R: H5 _8 x; ^ 随着日系汽车进入广州地区,汽车外覆盖件模具开始在本地大量生产,从目前情况看,这类专业模具厂引进三维软件较为普遍,往往采用的模式是模具设计、冲压分析、模具加工使用两、三种不同的软件,或许是各自企业的惯性,还都没有认识到 NX 6.0可以满足冲压模具设计、分析、加工全方位的需要。8 W: |) e. I' {! X1 W, W6 a
4 E& o3 R$ o( T3 w) b6 t2 L7 ]7 @7 i6 W- C7 N" V; u: e/ R" n- s5 J4 @1 f% M( T3 d! B- U& M
0 I% h! u# s% T# S& V: ]9 I
% B! P5 x% `2 z& K# J. f/ ~2 F+ ?2 u& D
. R1 n$ D! F, W: I O 数据转换问题多5 Z/ y+ P2 j5 i, ^
4 w. Y8 u2 n% y
' I! D3 i0 l+ X9 f b8 N E1 D( J; G6 P5 c+ i; V. `% J 9 [# |9 Y2 S0 d: }6 H0 w$ U
7 ^' S/ U8 Q3 w( k5 U# N6 i+ V8 \; Z) S1 n D+ ~1 _9 i& A
% u# s# ^6 d5 F5 ~2 J CATIA、ProE、NX这三种软件作为上游企业常用软件,近年来,使用SolidWorks的公司开始多起来了。作为参数化实体设计软件,建构模型过程中的参数都会保留在原始文件中,为了保密,或者别的原因,一般发模具订单时,都是转换成IGES、STEP等中间格式,一般来说,这种中间格式只能保证95%的正确率,有时情况甚至更糟糕,我曾经见过某模具厂为了修复一个奔驰车铸造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5 J% b0 E5 R: Q+ c, i0 N
# Y! V/ {6 d+ ?6 r& s' b S( g* J& Z6 d4 I+ {% s. t; h! |
7 H* Q2 P& j f/ x , M& _# E+ ~: u7 N: x8 a5 F# O
1 l: Y4 t g( p& m( m8 f* O+ X( n
, m. D [# U- t/ m1 M" o; q9 G0 N( J1 s 90年代中后期,由美国三大车厂发起的汽车行业协会,制定出数据交换标准格式--JT格式,就是为了降低数据转换的成本,利用互联网实现零部件统一采购。他们还推动达索、PTC、UGS等签署协议,让CATIA、ProE、NX等软件之间可以互相直接读取,比如:NX 6.0 可以直接读取CATIA、ProE、SolidWorks等原始格式文件,完全没有失真和变形、破损。& ]* C" X9 A: Q/ W; ^* r7 W- d* g! f
8 ]8 S$ _6 D- ~6 C6 P3 N( E$ \" `4 S. c$ A; s0 |* C
8 b- f: S/ e. h7 }5 S 8 b, T& r9 U0 q/ s' ]; r
* j1 _/ `3 K/ J$ z7 m6 k3 V; |' ^# I8 X( B. m( D; u/ N
# G8 x% F) f7 L; B 国外普遍采用的数据转换模式是使用专业转换软件,CADfix是其中的佼佼者,价格不菲,国内知名度不高,FEMAP和Solid Edge、SolidWorks这些中端软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性价比较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ADfix软件,它除了直接读取CATIA、ProE、NX、SolidWorks、Inventor,等三维软件外,还可根据要求完成指定格式输出,更为强大的是CADfix软件中带有手动和自动相结合的修复缺陷的功能。" h) [' i; |% f" S+ T; g( x! q! b1 u5 E6 w
/ e" O* j" _3 j# D
0 U8 }" n3 G5 c J; I6 h( g& J5 Y4 A& T
: u8 T( Z" K: Z+ _: V& U- e- R, }; _6 u# j5 }
x, r; x5 J% f7 x' P 这些软件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采用了Parasolid内核,Parasolid内核属于西门子PLM软件(原UGS),是商品化的三维软件开发内核,达索、PTC、MSC、ANSYS公司,等等,都购买了这个内核,全球发行了超过两百万份Parasolid许可证,其中包括大量的开发许可。: M m. }* S% v3 X( w7 y# p
$ K8 Q. j3 ]3 I9 ~- e4 v# X* I" b+ W5 \9 Y$ R9 ]1 }- S, s( g
\: f; l# _$ V. h1 _5 i4 Q, q5 E! U" D2 A
\+ I3 y9 Q2 \6 k0 F$ }: h0 ~: y
6 u0 t& D2 z' ]2 h 上下游之间沟通效率低下6 i& M) p( D+ X" @6 E/ B5 f
' R3 Q5 T' B" Z( h4 A5 G" p; t% Z+ q( e o! r# [" _, A9 c9 ^' H5 j0 s* f% t7 j1 A
% @0 `% A: E' c! r5 c1 z
1 E' U' y8 u4 i% j4 i+ v5 B" w4 D- ~6 q: x2 |
; U8 v" q0 j% X/ c 日本人叫做“打合”、台湾人叫做“检讨”,模具行业普遍都要花费近30%的模具设计时间用于沟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现场开会,或者远程视频会议、电子邮件、FTP文件传递等手段。国外早已开始利用互联网,做异地三维可视化会议,http://www.ipdm.cn 就是这样的服务平台,无需三维软件,只是在IE浏览器中安装一个插件,就可以浏览三维模型和CAE分析结果。国内模具企业还很少认识到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效率,解决模具设计师与上游产品设计师之间的沟通,该平台还支持CAE结果浏览,能让设计师与分析师协同工作。
# D% e; h2 r( C7 }- w% ]4 l& r9 ^# S; a3 u# F: P! F+ v! ?- T* Z) c. v
- b4 s1 M1 M1 I, t( ~# m* W X @2 X3 E% n7 [7 Y* I9 k' }2 ]8 O* V6 D& j4 M" E0 w1 c1 E
: T0 q$ s6 C* h9 T+ u
# v4 ^# P. y4 @/ y- W7 | 依赖二维软件
* ^& R7 f5 K0 V1 r/ j9 ~' e) m# E2 T0 n" a+ x$ W6 Q0 G6 _& Q, ~4 z: {" F7 x% u' z0 V- n
1 K ~# u! U S3 T. K5 \+ w5 [ W5 `, s# P- M' l F. Q, R4 }( p
" R$ l8 G0 B3 k0 V 模具行业尽管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率先引进三维软件的,十几年下来,二维软件还是挥之不去,模具设计的时间分配里面,二维图纸的制作时间一般大于三维模型的设计时间,要求越高的模具,二维设计时间越长,因为尺寸、工差、配合,等标注的越细致。9 d4 u2 g( p% ]% s
2 l9 i5 i$ k$ o5 a* Z0 q: Q) O5 [3 L D) a- B7 d% \) ?1 r6 v
! H1 n! E/ ^1 V. ?$ {7 s8 c% O/ ^. `! J; k
# e' v: k! H7 l" Y
1 h3 u" C6 x4 ]' s) Y: n 因为模具制造属于单件小批生产模式,几乎不考虑互换性,有些精密模具厂还采用以尺寸中小数点后的位长决定精度的,精确标注方法。如:3.251,代表要精准到微米,2微米范围内为合格。/ G: Y3 [8 u. a$ c$ ~3 S9 N" ]; |$ y) v/ t& p7 K* _: x
$ g* [ \ m* R, h4 [1 h, `9 h8 ]: W, j0 h( ~+ d+ c. {) r
3 t" \1 `0 f' }( @) v& p+ d7 `6 r) V
# @5 I9 I$ [$ `4 C2 A3 ]) C; {0 W3 R0 O0 z" }, r) F 外国有关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三维标注的国际标准,达索、PTC、西门子PLM等软件厂家积极跟进,以NX 6.0为例,完全做到了所有二维标注,都可以作为特征直接标注到三维模型上,并且支持三维的工差和尺寸链计算,通过NX 6.0还可以发布PCF格式文件,就像OFFICE发布成PDF一样,作为设计评审和制造信息传递。PCF浏览器像PDF浏览器一样,提供免费下载。http://www.xpresreview.com
! f( d' S% E" W4 W8 U5 u1 t# S# m( _- x$ C) X. k* e$ A3 M
' z' A$ r( C" e# o& m5 W$ W6 Q. x8 z0 O- s; R : j7 e0 M* Y+ E6 i5 B: h5 O4 H! C I" [
& L4 l+ H9 ?) V0 w" O3 J7 e; B
; O3 D4 Z- D8 {$ { “一脚踢”的模具研发模式; |. {: c* A4 U7 W# B% C
' b& j" B$ v8 n$ [/ `# z( a" E1 l: |6 p$ Q4 q* ~
+ |6 l6 V' H$ I; c" O3 l9 y " d9 f# W/ F) V( {' _6 T5 B* r. b3 w
7 O1 O9 j! c& Q) n4 X3 a" v) Y: v$ F) h2 g" d2 b' I1 c
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套软件、一副模具,是最典型的模具作业模式。上了规模的模具厂,都会分成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两个组,具体落实到一副模具时,事实上就是一个人完成设计,一个人完成加工。在我的走访中,几乎所有的模具厂都不觉得这种“一脚踢”模式会有什么问题,反而当我提出团队式模具研发模式时,很多人表示怀疑,有些人认同的,也会说大家习惯了,团队式作业模式好,执行有困难。
( x# O. ]2 J/ R. }" ~% M: J( J( h: \9 k) L- w( I! V1 W
; w; b1 W. Z7 v - q6 Q/ c( p( l9 ~$ ^& |* j& S' u3 a+ O0 h6 u
! l5 e" w8 |! f
2 S) \( H9 o6 `) ~ u- I6 E 模具是一个结构较复杂的工具,有人形象地比喻成“锅”,“一脚踢”的模具设计师一般的培养周期是两年,还要有模具或者机械专业背景,这让我联想到郎咸平教授的一个财经节目“中华文化难养高科技”,郎教授做这个节目时,谈的是高科技企业研发管理问题,在模具行业普遍存在的“一脚踢”模式,就是中餐馆的大厨师思维的真实反映。模具行业长期重视个人技能,不重视机制建设,很多模具厂的高层都没有意识到“一脚踢”模式带来的高成本。# V9 M! M% G e1 a. H2 p
8 \2 K2 m2 L+ n6 @$ o/ c5 \, b- d% m2 ^5 M8 D' g0 X: C, I, k3 [& s8 q, ~; {
. R8 o, {% S- }0 ?" T3 n& l" k: C: I
+ E: N& t q b3 p2 C
6 Y* P) j% J3 q' D; U2 J m 参数都没了,怎么改?" ^, Z7 [6 ]. Z: R5 g$ E8 f- D- z0 U$ j% K# Y0 }& B8 l
0 C; U2 o: D" v: |' ^
" y4 U8 s8 k# |1 V1 K0 L
7 s) y% M7 P( i# P! K. Q% G* D+ D- I. n Y
M+ Z% o" `, ~9 ?. r; I+ z( S2 E6 g% w% ^7 l ~. j 模具行业是为了上游企业服务的,很多上游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产品尚未定型,就发出模具订单,作为模具厂来说,接到这类的模具往往利润大,收款有保障,这类订单平均经过3次以上的更改,模具厂更改能力是否足够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9 C7 O' I2 h. y! }/ g, g: v4 j( L: \, n9 V4 E9 x
4 [4 d2 [6 V) o: w( t, Z1 K- l% g% J% c+ U! ~
8 }( `8 d6 R8 o8 m! i2 Q
3 ?( x2 v3 k$ n! I- ]2 J0 Z" @
. L3 d7 Y9 a5 p7 u5 j' U" f: }' I5 S# o- j% c “参数都没了,怎么改?”是模具工程师经常会说的,这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 s8 J# L; n# B; S6 r8 y; F3 c( w( D/ Y. F2 T! c
/ w0 W. H' c! @$ y- g% y# O7 g' c上游的模型没有建模历史记录;
( E0 d+ Q- v1 d# l' e `( e. w) e" I5 C* r: T5 H上游的产品设计师没有考虑模具工艺,没有设计拔模斜度; 9 l2 e8 G6 ~9 O' J/ r& G5 ?
: G0 b4 ] ~7 b分型面和浇注系统;
' X* F5 I9 K0 e& w- d: M1 h. K- [1 Z1 v/ L, O# v' j7 r7 P3 L铸造模具需要增加补缩区域; + f1 G3 T' I* N* I) w
g, C- V: y! \2 J! ?9 c7 v: KCNC加工编程时丢失了与模具型腔的关联; , i3 U7 A P1 ?2 n7 b9 a
; } Q$ C# b1 K f/ l 2008年西门子PLM推出的同步技术是模具行业的福音,无需三维模型的建模历史记录,直接修改模型尺寸、去除特征,以NX 6.0和Solid Edge ST为代表的新一代CAD/CAM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O" l/ r( _1 R+ F2 `5 \# }
3 E) h! }7 i$ k4 Z0 N& @% \/ U* |+ Q' _; o* O8 @' G* h
4 j# \3 t/ N4 S2 L% M# u0 n/ I$ t* z; [. \2 h& H4 j* p, ]! b. z$ I
8 }+ @$ z. n/ r* Z' ~8 v* R n" S; Q3 P o
对于CNC加工编程时,保持与模具型腔的关联,这一点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凡是能做到CAD/CAM一体化的软件,都具备将CNC的加工轨迹与模具型腔建立关联的能力,早年的UG软件也都做到了。可是当我走访NX5.0,甚至NX6.0的用户时,看到的现象是一旦模具型腔变更,CNC编程都要重新做,放电加工的电极也都要重新做。这方面的人力资源浪费也是很惊人的,而且,这是纯属管理造成的浪费,完全可以避免。 . j; L) c# [7 _0 h4 j. h
8 g1 B* j; s" |/ p收藏 分享 22 0 支持 反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