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华戴老师 于 2016-8-1 23:47 编辑
/ j$ ~# y5 J$ w% n5 c* }) f. P z* u
在模具设计中对制品骨位及柱位的顶出方式不合适造成的模具顶出不良问题比较多见。8 q3 [3 Z: I" q
在模具设计时顶针的排布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顶针尽可能落在制品的最底点处。 2、顶针尽可能落在靠近制品拐角处。 3、顶针尽可能的对称均匀地分布在制品上。 4、顶针尽可能布置在筋与筋或壁与筋的相交点上。/ j. [1 \" L: E, V
一、制品骨位的不同顶出方式: (一)、浅骨位的顶出:骨位深度小于10mm的骨位,原则上用骨位边落顶针顶出。 (二)、深骨位的顶出:骨位深度大于10mm的骨位,可根据如下五种情况选择顶出方式。
. U1 w* w4 b$ ~& ^0 e: W2 m
$ U, D8 {8 u0 f7 t7 V- ~& m1 W- q5 v6 [/ ~
- h+ |0 e, E" N8 c' l
( Y9 L# M- x. ~
9 P' E+ Y E K' m
1、在制品允许加胶处理时,首选骨位对称加胶加大顶针直径以利于顶出,但顶针直径不能超过制品壁厚以免制品表面产生缩水。 例如:制品壁厚为T=3mm时顶针直径d不得大于3mm。
0 B: J8 [/ v4 L+ T- s/ r" O2、在制品允许加胶处理时,次选骨位一边加胶加大顶针直径以利于顶出,但顶针直径不能超过制品壁厚以免制品表面产生缩水。 例如:制品壁厚为T=3mm时顶针直径d不得大于3mm。 3、深骨位如果在模具上镶出,则对于精密模具及普通中小型模具建议采用扁顶针顶出。扁顶针宽度应选择小于骨位宽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在制品扁顶针处允许加胶的前提下选择稍宽于骨位宽度的标准规格的扁顶针,但扁顶针宽度不能超过制品壁厚以免制品表面产生缩水。 例如:制品壁厚为T=2.5mm, 深骨位宽度为W=1.6时扁顶针宽度t应选择1.5mm,在制品骨位扁顶针处允许加胶的前提下扁顶针宽度t不得大于2.5mm。
( W# w; D# ?/ m! C! O: U4、深骨位在大型模具上顶出处理时,可用直顶搭骨位底部顶出。 5、深骨位原则上不建议使用骨位旁边顶针顶出或用小顶针直接顶骨为底部顶出。 二、制品柱位的顶出方式: (一)、浅柱位的顶出:柱位深度小于10mm的柱位,在靠近柱位处两边或单边用顶针顶出。 (二)、深柱位的顶出:柱位深度大于10mm的柱位,用司筒或顶针(实心柱位)直接顶出。 ! E" e7 p4 {: w" T* |' b( X* G
. y0 x5 Z0 A. G) }+ z
- \, W, Y" `1 _ h. y4 u4 i7 ^5 ?+ a6 z9 k( ^$ @' y
$ @" j. y, R% ~6 [ Q. A5 B
. a+ H7 y7 x2 v% v6 C5 ^) w' [% l0 K M" y8 x5 F4 g
; t+ j: {, p o; u: n1 H( `" n9 @/ j; m' I1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