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 V. V2 z* _9 T6 x* n
; X' Z: I9 c7 k
$ r, t& A6 `* X$ y5 j u# f% [; n
$ q ]$ v h5 F, a* i
/ n; V# H$ n( {- B$ A7 d+ U在ug中,二次开粗我们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 N; {$ u. a, v' \1 Z6 i. h. b- a" J1.参考刀具 + S9 u9 u* s6 Z, r! x% A- X
2.使用3DIPW (小平面体)
: Q9 `7 c5 |( \) T C3.使用基于层IPW(小平面体)
3 l- d) v! O0 H* C$ N2 j3 k/ F0 _+ y
2 b7 L& ^4 Q3 Y# o+ D% @一.参考刀具: ) v o' m/ h5 S F
参考刀具通常是用来先对零件进行粗加工的刀具,使用参考刀具进行二次开粗,系统将计算指定的参考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后剩下的材料,然后将剩下的材料作为当前操作定义的切削区域。使用参考刀具进行二次开粗,类似于其它“型腔铣”,但它仅限于在拐角区域的切削加要。使用参考刀具进行二次开粗时,先择参考刀具必须大于当前使用中的刀具直径。 1 X6 J5 [4 A& z; E' e, g
* {# C6 F3 i. G
A .优点:
@) `7 u P( v' K/ F% e, d1 B3 B 1.计算速度快。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比用IWP或3D进行二次开粗计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少。
( E; |; U0 O/ I$ c O 2.没有依赖性。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不需要和粗加工放在同个程序父本组下,不需要定义几何体父本组。没有关联性,便于编辑和修改切削参数。
# m# E @( y5 L. e4 x7 F4 [1 \ 3.计算出来的刀轨比效清爽。
9 I. ?; d) [4 x! N% ^2 c" T2 E
5 Y4 j" m+ v) X B.缺点:
& {( Q5 Y1 n w2 f U h 1. 不会考虑上一步粗加工中的狭窄残料。 比如我们在比效狭窄的地方使用螺旋下刀,往往要设定最小螺旋直径,这样一来狭窄的地方就下不去,留下了残料。如果用参考刀具,就有踩刀的危险,因为参考刀具是不会考虑到螺旋下刀下不去的残料。9 L& ?4 `# r% o, _. @5 o
: M+ _; j# \5 d. P o C.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的技巧: * D) G/ t. g+ E3 G& p i
1.可选择比粗加工大的刀具。参考刀具只是系统计算时的假想刀具,选择参考刀具时,可以选择比实际粗加工适当大一些的刀具,这样加工安全性好,刀具不易切削入小角中,能够保证二次开粗顺利进行。
/ K0 r2 T3 Z0 [) ^5 {, o* E6 j 2.可选择比粗加工更大的加工公差。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可以选择比上一道粗加工更大的加工公差,可以减少空刀的次数。
8 O b# g* r+ [2 H+ p& j3 Y0 l+ ~0 D. d# X8 }& h T9 \
3.正确的设置“最小材料厚度”,设置较小的材料厚度可以减少空刀的数量,加快二次开粗的速度。 4 x& B; d+ u) o1 n6 ?
1 y0 T0 m2 w7 _4 |" W3 X' s$ }% q4 j; x9 g3 \$ g0 O
二.使用基于层IPW二次开粗
0 B5 W! G5 u6 ^$ N* y& D) ~% ~, j% [8 L. V" o: T
A.优点: P8 {5 D& Q3 T, q2 D5 T- n, R
1.基于层的IPW可以高效地切削先前操作中留下的弯角和阶梯面。 ) C- q9 u! i9 s+ T
2.基于层的IPW加工简单部件时,刀轨处理时间较3D工序模型显著减少,加工大型的复杂部件所需时间更是大大减少。
4 ?$ x, n+ ]% L1 _* N3.可以在粗加工中使用较大的刀具完成较深的切削,然后在后续操作中作用同一刀具完成深度很浅的切削以清除阶梯面。
2 _2 {0 ^! f) f. c! ]0 l7 Z4.刀轨相比使用3DIPW的刀轨更加规则。 $ k7 g$ j4 P& R& | ?/ D4 d# q
5.你可以将多个粗加工操作合并在一起,以便对给定的型腔进行粗加工和二次开粗,从而使加工过程进一步自动化。% Y4 P, {1 S1 f7 R
' P1 i5 P/ i, w B.缺点: % t4 `# I3 {9 l% |4 m9 q
1.碎刀路较多,空刀多。(不过可以进行整改参数调节减少空刀及碎刀路)
. E8 f4 j; n0 f! m" k: b( H& J$ `5 Y2.和使用3DIPW相比两者算刀路的参考对象不同:其于层IPW是2D余量,3D是3D余量。
2 z& c: I: a7 M- H3 t/ _2 j( ?+ X
1 P7 W/ t8 N6 B5 ~/ e0 C8 F! a) l C.注意事项: ; A- a, E; y- w
1.使用基于层IPW时一定不能放在NONE程序父本组下进行,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在“可视化”和“型腔铣”中,NONE程序父体组中的操作将被忽略,所以如果尝试在NONE父本组中的一个操作生成新的刀轨,并且设置了“使用工序模型”选项,系统将针对输入“工序模型”使用最初定义的毛坯几何体,这样此次操作依然是粗加工,而不能进行二次开粗。 , G/ C2 h2 c; c0 z8 s
2.使用基于层IPW时一定放在和粗加工同一个父本组下进行。系统会根据先前刀轨生成一个小平面体,而当前操作会以此小平面体作为毛坯进行二次开粗。
* y V. G2 ^2 I, y3..使用基于层IPW时一定要使用较小的公差值。使用的刀具要小于等于粗加工刀具。 , V" f7 S' L; O/ A6 H% v, f t
* L. u" Y" q4 w
三、使用3DIPW 进行二次开粗的技巧:
* x# T, ? f6 E# H" ?/ [1 k
1 Z- G2 v) H" N一个3D“IPW 模型”和生成的3D“IPW 模型” 4 Q1 T9 h7 y7 j& m+ m. T
. r4 O( T( ?- ^. r" ~% @1 H1.使用3D工序IPW开粗不用担心刀具过载,不用担心哪个地方没有清除到,不用考虑哪些地方残料过多而被一次加工出来,不用考虑毛坯的定义。
* `$ u( k7 X' O
. B% z) I1 s! K' D9 H! B/ Y4 dB.缺点:
u$ q9 O4 {) S1 s5 G1.使用3DIPW二次开粗计算时间长和有些地方产生较多的空刀。对上一个开粗加工工序有关联性,上道工序发生变化,当前操作必须重新计算。 % J U4 Y u0 g+ W
! N3 G s3 l# R/ a
/ E# P5 L& V8 c$ w6 v* {. b
总结:
$ V7 F1 u0 L! c5 \" H1.使用参考刀具的二次开粗,对剩余材料的拐角区域的切削加工,计算速度快,二次开粗加工效率高 (也可以用于复杂模型二粗清角,但是前提是必须要找到首粗的刀具加工完对工具的残余值区域和余量的大小,这样以便于正确使用参考刀具。如果不清楚,等搞清楚,弄明白方可使用。)
/ Q! |1 M k& V- J! v2.而使用小平面体和使用3DIPW二次开粗,是把粗加工剩余材料当作毛坯进行二次开粗,开粗后的余量匀均,但计算时间长,加工效率相比参考刀具二次开粗要低。 / R) c' ]- ^& ]& T! G) j# B( h
3.具体加要中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二次开粗,要根据工件的复杂程度,精加工要求的高低灵活使用。. r \( q4 q9 D2 z5 I+ m6 ^
7 h5 f0 [4 Y5 @( v
- ]: P) U& w$ w6 U" z( w. d#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