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上千万人。高技能人才短缺,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因一直未能得以有效破解,所以一经提及,难免再次成为焦点。 7 |7 ?/ c7 r1 \( n8 N
“技工荒的存在,一方面,在我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决定性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心中有一个“不愿意甚至不屑于当技工”的心结。
) y2 x, U# X! C. V8 R7 a, X% C ]" b6 w7 A
一直以来,社会人才观存在偏差,对技工认可度不高、尊重程度较低是最重要的原因。长久以来,在很多人心中,大学生才是人才、体面工作的代名词,而工人则是“双手油污、浑身汗臭、收入低下”的代名词。近年来,虽然国家倡导加强职业教育,但是各地各级大学持续扩招,有些大学甚至出现招生名额大于报名人数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报名就能被录取。于是乎,大学生就业再难,人们也愿意让子女接受大学学历教育。
E$ I0 U7 f0 B4 ~
与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偏低、认同感不强相伴而生的,是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月薪多少,在现行体制下,技工的出路几乎永远被定格在车间一线,繁重的劳作和无休止的加班往往会伴随其全部职业生涯。无怪乎,一个月薪三四千元的“白领”岗位能吸引大学生哄抢,而工资上万元的技工岗位却无人问津。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技工人才是技术创新、企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理应得到企业、社会以及公众的认同。我国要确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 E# g& E2 U" h
要从根本上破解“技工荒”,陈旧人才观亟待改变。营造“技工光荣”的氛围,绝不能一提到技工,总是低人三分。而在倡导“工匠精神”的当下,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引领。增加技工群体的收入。我们必须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氛围。在提高技工人才收入的同时,更要注意消除其成长路上的瓶颈,让年轻人看到当技工也可以有尊严地生活,看得到事业前途和人生希望。唯有如此,才能迎来技工人才的春天。缓解技工荒需教育先行。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强舆论引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修改唯学历要求的相关政策,提升蓝领工人们的社会地位,维护他们的职业尊严,为他们打通上升通道,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