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 Q b# u在常温下完成的弯曲加工称为冷弯曲成形,简称冷成形。由于冷成形时,坯料不加热, 无氧化皮,因而具有成形精度髙、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是,金属材料在常温下 制作时会出现冷作硬化,导致材料塑性指标下降,变形抗力增加,并且冷作硬化随变形程度 的增大而增大,严重时金属材料会因失去变形能力而产生断裂。 为消除因冷成形产生的冷作硬化等不利因素,生产中通常设计热压模采用热压加工工艺 来成形零件。 (1) 热成形的应用 热成形包括热弯曲和热拉深两种加工。通常在钣金件的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对于板料 厚度超过10〜12mm和每边厚度在8〜10mm以上的型钢进行弯曲与拉深时,往往采用热成形。
6 u$ p8 A o% {5 j) j& _; s3 x( b此外,若受设备工作能力的影响,为减少冲压力,也可选用热压加工。 另外,在制造含铬等特种钢的零件时,因在常温下加工,会有严重的硬化、翘形和裂纹 产生,所以也必须采用热成形。
% L) i' m ?) K. U- h1 E
(2) 热成形的温度范围 热成形的加工机理是金属材料随温度的增加,金属内部出现了回复、再结晶,增加了新 的滑移系统,从而出现温度增加、金属强度指标降低、塑性指标增加等金属软化作用(表 3-4给出了.部分钢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屈服强度)。金属产生的这种热塑性现象,使热压成形 加工具有所需的成形力较低,易获得所需的成形形状等优点,而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成 形,由于再结晶作用可消除成形产生的内应力,因而又可避免冷作硬化的产生。 热成形温度的选择。为了保证成形件的质量,提高材料的变形程度,减小材料的变 形抗力,在决定热成形温度时,必须根据不同材料的温度-力学性能曲线、加热对材料可能 产生的不利影响(如氢脆、晶间腐蚀、氧化、脱碳等)以及材料的变形性质做出正确的选 择。这是因为当金属受热时,晶粒本身与晶粒之间产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例如,析出 扩散异相,溶解自由相及晶间杂质,氧化与脱碳等。这些物理化学变化对于塑性变形的 影响,视金属的具体性质而异。例如低碳钢,在200〜400°C之间时,因为时效作用(夹 杂物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产生沉淀硬化),使变形抗力增加,塑性降低,这一温度范围称 为冷脆区。而在800〜95CTC的范围内,又会出现热脆,使塑性降低。其原因是铁与硫形 成的化合物FeS几乎不溶于固体铁中,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Fe+FeS+FeO),如果处在 晶粒边界的共晶体熔化,就会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因此,选择变形温度时,碳钢应避开 冷脆区和热脆区。 表3-5给出了部分钢料的热成形温度。对要求退火或淬火+回火处理的材料,必须在热 成形完成后另行热处理。 在生产中,对某些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也采用在蓝脆区以上、再结晶温度以下 (500〜800°C),有时甚至采用更低的温度(100〜200*0)进行,这是因为成形温度低,加热 时间短,有利于降低加热成本,而较低的加热温度又使成形件的氧化皮少,有利于减轻成形 工件表面的压痕,提高坯料表面的成形质贵,但易使成形件发生变形,热成形后往往需要进 行冷矫形。 ②热成形温度的判断。板料加热温度,一般是凭观察火色来判断,钢材加热到各种温 度时的颜色见表3-6。观察火色与环境的明暗有关,表3-6所列的颜色是从暗处观察火色所 判断的温度。白天观察火色情况又有所不同。例如,从暗处观察,板料加热到770〜800°C 时呈櫻红色,如果在很明亮的环境下观察火色,当钢料呈櫻红色时,其温度早已超 过800*0。
: R1 @5 g2 ]3 b/ P) J1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