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对于形状复杂、须多次拉深的零件,由于很难计算出准确的毛坯形状和尺寸。因此, 在设计模具时,往往先设计制造出拉深模,经试压确定合适的毛坯形状和尺寸后再制作落料 模,此外,也可采用生产试验确定或留出修边余量,在完成零件外形毛坯后,再机械加工去 除或采用模具压力加工去除。 ② 在分析零件加工工艺方案、判断一些没有现成资料的拉深件的拉深次数时,往往可 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需加工的零件结构划分为有现成拉深资料的拉深件,然后再根据该 零件结构再次具体进行比照分析;二是构想一个有现成拉深资料的拉深件,且构想的拉深件 比需判断的拉深件还具有更难的拉深加工性,若构想的拉深件能一次拉成,则该判断件也能 一次拉成。 图4-108是图4-107 (a)所示零件的两道拉深成形方法,其要点
- |: Y8 f4 t; V( U& ]$ q) X是在第一道拉深时,全斜坡部分的材料1要少一些,刚好够最后形状$ n+ ?' P/ _- G u9 d, l
2之用。这需要进行一番计算,储料过多会起皱,过少会被撕裂。斜8 W ~2 w9 G' [! {3 S% \
坡部分在第一道拉深中,全斜坡部分凸模和凹模用较大的圆角半径, 在有拐角的部分,凹模和凸模圆角半径要小一点。 ① 对非旋转体曲面形状零件,由于种类多,模具设计过程中同2 I) a. M$ L; a3 c3 S" b( ]
样难有现成的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可借鉴,但往往具有曲面形状零
2 o- t' I; |/ H5 ]件的内部胀形和外周拉深的复合变形,又有变形沿零件周边分布不
8 A, }3 j& R7 s; j' I2 y均匀的共同特点,.生产中,应针对性地灵活运用现有曲面形状零件8 f$ _2 ~5 s* x' U+ Y2 h; J. c1 R" `
或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方法及结论,然后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的相 X) [" E% s8 c( S
互关系和影响,由此找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措施。 ② 对不规则曲面形状零件也可参照相关类似零件的成功设计, 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对其进行分析判断。 4. 8.2复杂件拉深模设计常用方法 —般说来,对复杂形状拉深件进行工艺方案分析及拉深模设计时,有以下方法可供分析
9 M1 r% T9 S, Z7 _, M' L
$ Q D" R3 R* H8 m③ 对一些形状复杂拉深件,确定其工艺方案缺少足够的资料,制定加工件没有十分把 握,生产中往往采用从后续设计着手的办法,即从后续结果往前推的办法。如某拉深件是一; K: J0 b: N3 |% u- Q
次能拉成,还是二次能拉成,无法判定清楚,则可先设计零件最终拉深形状的拉深模,待通+ Z, T+ O/ C; O) P9 _
过拉深试模后,根据结果性质具体分析,便可最终确定该零件的加工方案。 ④ 在确定一些大型复杂的拉深件时,往往对其中某部分结构难以判定,为避免制定不2 d5 K# a3 _5 ^6 f/ q* p
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浪费,往往进行必要的工艺试验,以对零件工艺方 案的正确制定提供必要的帮助及依据。 ⑤ 拉制圆筒形制件时,应考虑到料厚、材料、模具圆# A$ r/ ]; i. X& v) i6 r
角半径ra、rca等情况。根据合理的拉深系数和以后各次, w' q/ D* p: t* a c
的拉深系数确定拉深工序。拉深工艺的计算要求有较高的$ V* G: h" G: Q3 a: a
准确性,在拉深凸模上必须有一定尺寸要求的通气孔。 ⑥ 设计非旋转体工件(如矩形)的拉深模时,其凸模
& x8 U1 m+ ]. e' V和凹模在模板上的装配位置必须准确可靠,以防止松动后4 U* |) b ~+ s$ _
发生旋转、偏移,影响工件的质量,甚至损坏模具。 上述对形状复杂拉深件的加工措施,在相关拉深模设
% s, w' _1 W% b! C7 U4 c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采用,也可同时采用。 : \( b; [8 x4 z! E
- r! I8 @$ f$ t8 p2 }2 R囹4-109扩散器壳结构图 图4-109所示扩散器壳,采用1. 5mm的08F钢板制 成,中等生产批量。 (1) 工艺分析 该制件呈上圆下方形状,形状较为复杂,但拉深高度不大,能一次拉成,由此可确定其 拉深加工工艺为:剪切块料一拉深成形一冲孔修边一内孔翻边(见图4-110)。
3 a% a+ P, b! X, Y" ~9 @/ H3 W 9 L2 ^. e" D) x( a) I: S/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