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模先抽芯是指先抽芯做在后模的模具,需要用带推板的模架,如DI、DDI等模架。 由于推板的驱动方式不一样,又分为前模带动式和后模顶出式。
) V# _6 B, `# R5 B
N7 x }- I4 o" Y# M 前模带动同步先抽芯
4 y) {2 ^! ~6 |. q 前模带动同步先抽芯(图2-5),是利用开模动作,推板跟随前模同步运动,在A、B 板打开前,让先抽镪件从产品中先抽出。1 q8 q4 C2 K0 g* ~& _/ l
l# r0 @) M) K9 l# K/ A
推板跟随前模同步运动,只适合于先抽之后产品不会粘前模的情况。若先抽芯后产 品反而会粘前模时,推板就不能跟随前模同步运动。这种情况的设计方法可参考本章后面 内容。' u2 U6 l" I! \3 o. F
设计规范) B, ~3 T, L4 P' R) ^
① 推板跟B板间需做好限位,限位行程等于需要先抽的距离。3 U" ^3 R C; R1 _5 v
② 由于A板和推板之间有开闭器锁住,开模时,先开PL,处,再开?4处。若P4 处大力,快速拉开时,推板回弹,可在B板跟推板之间加弹簧辅助。
. C" Y1 l: Z- ^3 ]+ d③ 先抽芯镶件若成型面积比较小,可以在B板上通镶,利用从后面盖板的方式固 定,如图2-5所示;若成型面积比较大,必须从B板正面挖框,跟模仁镶进模框一样的 做法。
' [5 N c& \/ g2 \④ 若顶针板需要跟随推板同步运动,直接在回针上加上介子即可;若不需要同步运 动,回针则按常规模具设计,如图2-5所示。
% n. p+ `0 ^2 e8 S⑤ 顶针板弹簧的受力点应通过B板作用在推板上,否则弹簧与开闭器会产生反作用 力。开闭器脱离后,弹簧会拉回推板。弹簧长度不够时,可在弹簧顶部增加垫块。
0 z1 T2 M' p, p2 {5 u 前模带动延时先抽芯) z% T3 F9 d/ t) k# Q( Y3 C, _
前模带动延时先抽芯(图2-6)结构是在前模带动同步先抽芯基础上做延时,目的是 防止产品在先抽芯之后会发生粘前模等风险,其开模顺序也完全不一样。
. i# u! C) @/ r! X8 _6 o) o延时的做法,通常是做一组活动杆,开闭器锁在活动杆上,活动杆的沉台处在模板 上做避空,需要延时多少,沉台顶面就避空多少,如图2-6红色圈中的位置所示。
8 e9 k' C: j- ?% g1 [$ t. d2 |
* e8 Z) S7 g; R1 m
设计规范
4 i4 s% h* K; e8 o1 d$ a2 }5 n ① 推板跟B板间需做好限位,限位行程等于需要先抽的距离。3 I/ K; h! L2 }" Y# x: t; L1 i
② 推板开模是靠A板拉动,由于开闭器锁在活动杆上,活动杆沉台面碰到推板面之 前,推板是不动的。若实际生产中,推板会被带动,可以在A板跟推板间加上弹簧胶辅助 开模。
( C, O; ?4 j$ K/ N9 w6 [7 t③ 开模顺序是:PL,处先打开一段,产品完全脱离前模后,P4处再开模;待P4开 模至预设距离时,开闭器脱离前模,继续开模直至结束。. N2 Z8 o0 f8 N0 P9 ?5 ~
④ 由于要先开一段距离后,P4处再开模,所以,推板跟B板间不能加弹簧。
" n6 R% U" o" T; v⑤ 若顶针板需要跟推板同步运动,直接在回针上加上介子即可,可参考图2-5回针 的做法。若不需要同步运动,回针则按常规模具设计。
1 ?( k5 ]& p3 Y9 _" I⑥ 细水口模具的做法与大水口同理,此处省略。 n; W+ U: e! q. g- i( P' M# u
⑦ 该结构是为了防止产品直接先抽芯之后会有粘前模等风险时使用。9 [) q( K9 j" {: Y0 c/ Q: O- C) }7 u
⑧ 顶针板弹簧的受力点应通过B板作用在推板上,否则弹簧与开闭器会产生反作用 力。开闭器脱离后,弹簧会拉回推板。弹簧长度不够时,可加垫块. \9 j$ ]. f$ q2 v, y
顶出式后模先抽芯7 ?! P" ^* a3 l& m, F( R
顶出式后模先抽芯如图2-7所示,该结构跟前两种先抽芯相比,主要区别在于驱动力 不同,前两种是靠开模时前模拉动推板来完成,而顶出式后模先抽芯是靠顶棍顶出时的力 来完成动作。
+ a3 q' ~* r; W& H H
# a' l4 w* e9 P1 C0 H动作原理:2 n O5 n- ^# ~0 w
① PL,处先开模。7 s5 Z _5 G% a3 [$ P
② 顶棍顶在顶针板上,由顶针板上的顶出组件推动推板同步前进,Pk#开模。
8 R# U" i5 W. i③ 当推板行至预设行程时,顶出组件释放掉推板上的作用力,推板停止运动,顶针 板继续顶出,使产品脱离后模,完成整个动作。
+ I8 k+ c0 p$ e. G+ W设计规范: u/ y [2 h* ^6 g U
① 推板跟B板间需做好限位,限位行程等于需要先抽的距离。0 A' z" \4 ?" b) _2 j
② 顶出组件释放掉作用力的行程应略小于推板的限位距离。
I" K7 T k1 x3 n& d! n③ 若需要推板跟着顶针板强制拉回时,则在回针上做上介子,可参考图2-5回针的 做法。
+ q8 c8 P" M& v: q, H④ 实际模具设计时,若既可以使用本结构,也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两种开闭器带动 的结构时,应优先选择本结构。本结构受力更好,模具生产时更加稳定。4 O; |# |/ W( r
顶出组件的设计" O: v/ W6 o5 \' n' U6 ^
顶出组件动作示意图如图2-8所示。活动块固定到推板上,活动块上的弹簧使活动块 可以自由伸缩,推块直接顶在活动块上,当行至预设行程时,铲基拨动活动块内缩,使推 块脱离活动块,完成顶出动作。% A7 u# _0 E+ r* D/ t2 }7 Z2 L* H
( K1 J3 }' Y ]% Z
设计规范
: [3 l" M/ {% P; ]4 L7 ^" h: y ① 活动块行至被铲基压缩,内缩到底时的行程应小于推板限位行程1〜2mm,% D. V/ N( L' {8 s5 t
② 活动块铲基和推块必须在模板上做好定位。
9 G; r* E' J+ L8 l③ 活动块应使用热处理材料,淬火加硬。其他零件可使用P20类材料氮化。
5 I; R" I. ]. X+ i 后模油缸先抽芯( F7 e' L7 p" N" f5 M& w
油缸先抽芯是指靠油缸的驱动来完成先抽芯动作,这种做法从结构上来讲相对简单 一些,动作可以单独进行,主要用于其他先抽芯结构在模具动作上存在相互冲突时。后模 油缸先抽芯结构如图2-9所示。 i5 N' A6 y- x" _/ B
* t4 Y; ~5 I9 l, ?/ L3 S
动作原理:
$ ?$ ?: k) X& d1 @① PL,处先开模。! Z5 j5 H. U& _2 u# J) N' D
② 油缸推动推板至限位杆限定行程时,推件和B板完全分开,即Ph处开模完成。
) Z% `) K3 t) Q) e j9 n③ 模具顶出。# b. s4 I/ G" q& k% w+ c9 L7 {, K1 H
设计规范3 j9 h: j* E8 l- |$ O5 B5 c
① 推板跟B板间需做好限位,限位行程等于需要先抽的距离。
: @. H% t* }, N9 M ② 油缸应两侧对称放置,以保证受力平衡。' d H8 V6 p4 F% V$ U9 K
③ 若顶针板需要跟推板同步运动时,可在回针上做上介子,可参考图2-5回针的 做法。4 v) i- N$ S2 A. z. B
④ 若顶针板需要先复位,且需要与推板同步顶出时,只能做机械性的先复位机构, 不能做强制拉回,否则两者之间会产生反作用力。
# w+ h4 J: c. ^# e5 g# B ⑤ 顶针板弹簧的受力点应通过B板作用在推板上,否则弹簧与油缸会产生反作用力。 弹簧长度不够时,可增加垫块。
% K1 l8 e( z6 L" }8 z- Y. q) l% Y4 W N
" V* I7 Y/ y3 [+ O0 t* Q+ G1 Q( Z( Z7 n1 K
( X+ D7 A, I. W( z% n
% V$ p) Z2 V/ ?. c# o4 ^
$ r: |( |& z" ~" H. [ k-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