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模具中强脱的使用条件
# J4 q L9 }" [/ }4 P4 j 强脱是强制脱模的简称,是为了简化模具结构,或因产品结构限制,对产品上某类 型的倒扣、脱模处理的一种方式,该方法简单易用,但局限性比较大,在使用时,必须准 确判断是否适用。
3 b* ~: n4 M1 c% f" I7 I6 d1 f 能否使用强脱,一般用以下几点进行判断。8 @( z$ ~: ?- u* K$ v% x
(1)模具上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能让产品变形
; X! K5 t F5 w6 ?% n 如图1-17所示,箭头处产品上有R角,模具分型面刚好包住R角,产品在强脱时, 会往外变形,而此R角处的胶位面刚好挡住产品,阻止产品变形。这时强脱会拉坏产品, 影响产品质量。3 c, ^+ k4 G) s/ U, u' k
若改成如图1-18所示结构,便有足够的空间让产品变形,即可顺利脱模。 3 Z6 o6 Z* \9 \2 C! d P
3 R1 ~( y" T2 ^. _* c9 X
9 C8 r) M6 L; l1 ~; u (2) 产品本身能产生足够的变形量产品的变形量一定要大于倒扣的尺寸,变形量的大小跟产品的结构和塑胶自身的特 性有直接关系。
! P1 E3 k" t7 Q/ @, S1 @% x; v/ T 如图1-19 所示,由于倒扣所在面整个相连,倒扣位置变形有限,不利于强脱。改成如图丨40所示结构,在倒扣的两侧加上掏胶槽,可增大倒扣位置变形量,利于产品强脱。
1 X2 e. g% Q8 }8 L7 t- l: A! p
n2 X# v( A' z: ]$ @
8 `8 m. J7 C; s; Z; u8 O (3) 产品结构转角处需有足够的圆角或类似的过渡面2 R) d m5 D8 V! h n1 h# I
产品结构转角处需有足够的圆角或类似的过渡面,以防产品强脱过程中拉裂或断开。 - J' S/ q; q) u; R: P& K
如图1-21所示,产品结构转角处为直角,产品在变形时,此直角位置由于应力集中, 容易断裂,若改成如图1-22所示的R角,将有效改善该问题。
) x& B9 P/ [' o7 H- m; b' Z( M% g 注意:若筋位处于外观面正下方,穴角过大则会造成产品表面缩印。
3 N4 ]4 ?0 t' f6 l( k7 Z7 `
) l' R# i% Z! W& e g5 {
4 x3 b$ }1 q R F
(4) 倒扣面跟产品脱模方向的夹角要合适* ?) i+ `- N3 c, a
倒扣面跟产品脱模方向的夹角尽量不要大于50%理论上是角度越小越好。
. S: v+ G1 q( x. |4 K 倒扣面角度如图1-23所示,图中角度a应小于50°: V/ {* Q1 \6 c
图1-24给出了倒扣面的几种形状,图中箭头方向是脱模方向。 7 X, c }% y: w) U' H, m
7 n8 m; |( J3 }/ U5 T" p+ s6 h
(5) 倒扣的深度应在强脱范围内 |" K; P( H9 j
当产品整圈倒扣强脱时,倒扣的深度不能过深,倒扣的深浅受产品材质、大小、结 构等影响:局部强脱时,可改变产品结构,如通过增加掏胶槽等方式增加产品变形量。
& C) w# A& c6 p: D t8 j 大产品、有足够模具空间、倒扣深度较深等情况下,为保证模具安全,降低风险, 应采用脱模机构模,不应使用强脱。
U0 i3 o$ d0 E# m% C( u, Q: ~; F6 B: N7 l5 k" p
$ O1 i9 T. m" F$ e7 I" b
* q) A7 o5 R0 F* n% ?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