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191|回复: 2

[原创资料] 30.5 注塑模具的装配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5    注塑模具的装配方法* n7 u; l& v3 x
    由于注塑模具结构繁多,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不一样,所以模具的装配方法也就不尽相 同(有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调整装配法、修配装配法)。由于注射模具单件生产,动、 定模等零件的装配一般选用调整法为主、修配法为辅的方式。要求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下 面介绍调整法和修配法。: Z. Q+ I* P+ z* l* h
30. 5. 1    互换装配法
, g) z; L5 V3 h( \(1)采用互换装配法的工艺条件
$ [/ o( p- r+ g4 Q+ G①   保证、控制各组成环的加工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相邻零件、装配单元无需经过 修配、调整,即可直接进行装配,并达到装配后封闭环的精度要求。7 g/ @" @/ [1 A# a% [) Z! C+ w
②    采用髙精密加工工艺与专用装配机床,提髙模具零件装配精度、避免装配单元的积 累误差,达到互换性精度等级。( |8 w3 q) n. d7 B
③    采用精密、可靠的装配工艺装备、检测仪器,使零件、装配单元的尺寸、几何公差 定量化、规范化。
5 H1 l7 E& B- m+ l(2)   分组互换装配法的装配原理与技术特点9 X0 R) L$ \' d  i' Y
    将装配尺寸链各组成环,即将按设计精度加工完成的零件,按其实际尺寸大小分成若干 组,同组零件可进行互换性装配,以保证各组相配零件的配合公差都在设计精度允许的范围 内。分组装配法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 D% R# l/ m/ Z4 C' o# t& s①     按规定,其加工误差范围可以适当放宽,则可降低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显然,这样 做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3 \2 s: S. A, y$ [1 T②     由于互换性水平低,不宜用于大批量生产,只能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加工水平较低的 状态。' s2 I* f" s7 x3 q8 N8 \
③     相配零件因故失效后,配件困难。) z7 T( k( R2 u: f) v( t  r6 ^
8 @2 h0 _# y8 h) z- b& x  U  T
* j# q2 {5 C- s. V

$ j& D' J* z0 C/ I% j9 L
8 [4 x0 y, ~8 i4 a  ?+ o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3)    分组互换装配法模具装配中的应用: H. R: C+ z7 l) `; d% F: X) H
     分 组 互 换装 配 法 实际上是一种在 分组互换条件下进行选择 装 配的方法,也是模具装配中 的一种辅助装配工艺。它是模架装配中常用的装配方法。如模架 由 于 品种、规格多,批量 小,生产装备和加 工工艺水平不高,常对模架中的导柱与导套配合采用分组互换装配法,以 提高装配精度、质量和装配效率。但同 时 需 对 导 柱 固 定端 与 模座 孔的 配合精 度 作出保证与要 求,否则,必将引起导柱与导套间的导向间隙产生变化,影响模架装配精度与质量。这说明 提 高 模 架 零 件 加 工 工 艺 与 装 备 水 平,以 保 证 零 件 互 换 性 精 度,对于保证模 架 批 量或以上规模 的装配精度与质量是必需的。
0 q6 r, G7 N8 U* _7 p! {4 X) w& Y    针对用户要求,模具需进行专门设计与制造。但 是 由 于 模 具 标 准 件 生 产 规 模 和 水 平 的 提  高,市场供应标准零、部件的品种、规格已很齐全,从市场选择适用 于 模 具 装 配 的 配 件,已 成 为 保 证 模 具 装 精 度 的 重要 方法。如需从市 场选配 多对不同规格的 圆 凸、凹 模 副,则需测 量、选配凸、凹模之间的 配合间 均 符 合模 具设计、装配要求的圆凸、凹模副,以供装配。 此为符合互换性要求进行 选 择 装 配 的方法。求 进 行 选 择装配的方法。
4 U9 {3 q- e5 S) D" T$ T& B" y
  ?6 d1 H4 L: c: a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30.5.2调整法装配特点和注意事项
/ g6 `; R7 S+ [" k1 w" J. q. d, `1 G    所谓调整法,是利用一个可调整的零件来改变其在模具中的位置,或变化一组尺寸零 件,如垫片、垫圈等,来达到提高装配精度的方法。它的实质与修配法相同,但具体方法 不同。  r0 @2 e. ^& Z8 K9 Z, C
(1)调整法装配的特点3 e9 p' ^4 `; w
①    能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调整法装配时,是利用可动调整件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以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如可以改变垫片的厚度调整其间隙来达 到要求。
4 W# i" A1 x  M②    装配速度快。调整法装配是采用更换某个零件进行调整,这些调整零件都是事先准 备好了的,可随时根据需要更换。它不需如同修配法那样要现场修配,现场修配是需要许多 时间的。因此,调整法装配的速度比修配法要快得多。, O5 t9 a# B0 J6 S
③    装配时的技术含量较低。由于它是把事先加工好的零件进行更换来装配,无需现场 对某些零件进行处置,因此较易达到装配要求。
+ P! l" l8 z& {1 c) d7 J  A" v8 |④    零件可按经济精度要求进行加工。由于装配时有调整件来闭合装配链,对其他零件 的加工要求可以放宽,也就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d7 {6 _. e) Z5 F
(2)调整法装配的方法1 L5 O+ _; B/ r! m5 t- j6 z) S
    在进行调整法装配时,主要有固定调整法和可动调整法两种。
" X6 l/ a+ H4 k1 }①    固定调整装配法这是指按一定尺寸等级制造的一套调整零件,如垫圈、垫片、轴 套等,装配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某一尺寸等级的合适零件进行装配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 T1 _; k) b/ u% x  v  s3 s
②    可动调整装配法这是利用改变所选定的调整件的位置,使其移动、转动或二者同时进行,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此法在调整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拆卸零件,比较简单 方便,但其结构体可能增大。
* l- r- T1 U% D3 k3 J; g  D30.5.3    修配法装配特点和注意事项
# `1 F$ d5 E! k  ^! e% x    所谓修配法装配,是指在零件上预留修配量,在实施装配时用手工采取锉、刮、研等方 法修去该零件的多余部分材料,使装配精度满足技术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A2 W* C& V0 i+ [( y; s* `& a  s
(1)    修配法装配的特点
( ~9 x" X4 ]6 C" ?①   能够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在装配时它是根据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来修配另一零件 的,比如导柱和导套的装配,可以根据导套的实际尺寸来修配导柱,使两者的配合关系达到 要求的精度,装配精度很高。模具修配法以定模为基准,修配动模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D& \; I7 d5 s1 @( H# @
②    零件的制造精度可以降低。由于零件的配合要求是由最后的修配加以解决的,而不 是严格按公差加工而成,这样,对零件的加工公差可以大大放宽,而不必小心翼翼均按指定 公差加工,这样就使得机械加工变得容易了。但是,修配法装配也有其不足,首先对钳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其装配精度的高低完 全取决于钳工的技术水平,水平低的钳工就很难装配出较高精度的模具;其次是生产效率 低,修配法装配时,其修配量往往很大,边修边配,往往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成功的,其效 率自然很低;最后,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在加工时预留了修配量,这些多余的余量要靠以后 的修配中将其消除,但多是手工消除,工作量可谓不小。
1 V7 ~* ~: U/ m1 s8 ]$ T(2)   修配法装配时的注意事项
! D; A$ q* i+ ?) f4 r  i①    应选择易于修配的零件作为修配对象,如导套的修配就比导柱要困难得多,因此, 在进行导柱和导套装配时,就应选择导柱为修配对象,这样工作效率就高得多了。$ e- b8 }: z- b1 Q- \- a, k$ o& s
②    对修配件也要规定一个尺寸与公差,不能不加控制,使得既要有足够的修配量,又不要使修配量过大。以免延长工时,徒费力气。
& ?& m: W! Z& q2 @9 S+ T+ e4 j6 r$ m4 M: P③    应选择只与本项精度有关,而与其他装配精度无关的零件作为修配对象,如顶杆与 其销孔的装配精度只与自身有关,而与其他零件无牵连,比较简单,易于满足精度要求。
! u! f9 N" X9 e5 a% {④    在修配法装配时,应尽量考虑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来代替手工修配,如尽量采用电动 或气动修配工具,提高修配效率。
! P9 W: o- ^' @' E7 K$ W
5 v  M8 I8 |2 R5 B8 W, C30.5.4装配时的研配原则
3 R2 o$ O) |% z6 u# d" ]$ C; {3 B模具的装配过程始终与修形、研配工作交织在一起,因为有些加工后的模具零件,并非 一步到位,拿来就可以装配(当然数控加工的动、定模达到了一定的精度,基本上不需要人 工配模的也有),而是留有一定的修整、研配、刮削、抛光的余量,而这些细致的加工都要 在装配组合中由修研完成。具体的研配原则有如下几项。, O# y* M1 \' e0 T8 _, V7 Z- k
1.    脱模斜度研配原则修研脱模斜度时,原则上型腔应保证收缩后大端尺寸在制品尺 寸公差范围内,型芯应保证收缩后小端尺寸在制品尺寸公差范围内。
6 b8 R' s3 ^8 v' P  l5 U2.    模具的动、定模的角隅处,圆角的半径尺寸的选配原则:型腔的内圆角半径应偏大, 型芯的外圆角半径应偏小,要留有修正余量。 4 B! K0 k- s: c6 K. |
3.    当模具既有垂直分型面又有水平分型面时的研配原则:修研时应使垂直分型面接触吻合,水平分型面稍留有间隙,间隙值视模具大小而定。小模具用红丹显示接触即可,大型 模具垂直分裂面显出黑亮点,水平分型面稍见红点或留有0.02mm间隙。) N6 }' J4 N, x4 j
4.    对于斜面合模的模具,当斜面密合之后,分型面处留有0.02〜0.03mm的间隙。
2 F% f; z, R, M5.    修配模具表面的圆弧与直线连接要平滑,在表面上不允许有凹痕,加工刀痕的纹路 要统一并与开模方向保持一致。
! k" r  {$ p3 X! t& R  y2 T$ S  M6.    分型面的研配重点在型腔沿口处。分型面的研配接触吻合处着重在型腔周边10mm左右的沿口处,其他部位均应比沿口处低凹0.02〜0.04mm。用红丹显示时,型腔沿口处 10mm范围内显出黑亮点,其他部位分型面有星星点点见红色即可。 " I* d# k6 j$ b- S" E

0 P6 l: W: u0 c7 G+ f, Q) ^; \* h7 u. i7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4-2 14:17 , Processed in 0.050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