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 模具零部件的装配检查
4 c* r& U' A; e) U3 T4 _2 [( E依据模具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装配工艺,按组件分步组装,然后动模与定模分别装配,最后动、定模配模组装。总装配过程中边检查、边调试、边修整,以达到总装精度要求。' T/ m* r6 B! L T9 v1 i% H) \
30.9.1 分型面及成型部位的检验、调试和修配& M Q5 J/ R% g a3 @5 K+ w
分型面为定模基准,涂上红丹粉,观察分型面的封胶面接触情况,封胶面的吻合应该达到90%的接触;两条平衡带内的吻合也应达到70%的接触;其他分型面应低于吻合带面 0.05〜0.01mm,这样能使合模压力集中,模具受力平衡,不易产生飞边。7 ]/ ]; X2 \- Y0 l9 A1 ]3 g- h
① 测脱模斜度和测型腔与型芯之间的空间(即制品壁厚)尺寸,先用刀口形直尺测侧 型面的平直度,然后用万能角度尺或量角器及自制角度样板测脱模斜度。总装配时要求型 腔、型芯的脱模斜度一致,四边间隙均匀。脱模斜度和型腔与型芯间隙不均,或分型面处 上、下型腔之间错位,均需要修正。修正时,最后的加工纹路应与脱模方向平行,分型面错 位、壁厚不均匀也可通过压印、基准面定位测量和灌蜡等手段进行检测。
1 O. Q1 Q4 W7 s ② 型腔加工时切勿加工成下极限偏差,更不能小于下极限偏差。因为在型腔加工过程 中,尤其是在型腔抛光时,易损坏分型面沿口四周的棱角,装配、修型、调试时千万要注 意。若制品厚度偏厚时调试、修整则非常方便,只要把分型面磨去一点即可。
, c7 Y, S) c0 W5 G) t8 ^ ③ 总装配时型腔、型芯不宜抛得太光,一般保证它们的表面粗糙度为0.02mm即可。 但成型小槽、小筋、形状复杂的部位时必须斜度大些、抛得光亮些,这样便于脱模。: D( c0 ?. @: s! K% i5 F
30.9.2 浇注系统的检查: B0 U; `% d: @( M7 d1 u1 ~! f6 B
① 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应符合塑料流动性要求。流道要 平直、圆滑连接、无死角,使流道畅通,呈层流推进。
) t/ f( N. W+ k② 浇口套的球半径要与注塑机喷嘴球半径吻合。浇口套的主流道不准有径向加工条纹, 不得有侧凹或倒锥现象,以免影响主流道料柄脱模。3 ~2 w* ], X! g5 g- v, B( U
③ 浇口套外径应限制在20mm左右,钩料杆处应设冷料穴,应达到浇注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4 S: t$ [# Q! Y& l: R( s
30.9.3 侧抽系统的检查
3 n# `- x1 A- r) S1 v① 侧滑块与侧型芯配合适当,动作灵活而无松动及咬死现象,与型芯、型腔接触良好。 导轨为基准,用成型磨削配作,或钳工研配,其配合间隙必须达到H8/f7要求。' M- K) F7 L+ k L b& z
② 侧滑块起、止位置正确,定位及复位可靠,抽芯距离适当。
! x( ?# ^2 } j- o1 ~2 [9 f, l% z③ 导向件如斜销、弯销等抽拔灵活,导向正确,无松动及咬死现象。 & `+ G5 j! H7 H2 d2 z J2 r2 g
7 ~; q2 G' S9 {* G) ?; x) R6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