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机壳类产品,为了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产品前后表面都设计有不同方向的孔或者卡扣,有的卡扣在一个方向上还不能出模,需要通过其它机构的转换才能达到完全脱扣的目的,如下图的产品左方向在出模方向上方向不相同,并且倒扣出在前模,此处应该出前模行位,在产品内部还有一处倒扣也是出在前模,内部倒扣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法:要么做斜顶,要么做内行位,由于此处倒扣出在前模适合做前模内行位。今天给大家分享前模行位与前模内行位结构。希望能给大家一启发:7 w; J- T2 o* |6 ?$ J# c
# U* l/ A+ A% S! ?一, 倒扣1的镶件通过做挂台的形式挂在倒扣2上面,行位镶件2用杯头螺丝固定在行位镶件3上面,行位镶件4利用T型槽与行位镶件3连接,T型槽角度设计成35度夹角,如下图所示:5 o+ }2 h, u8 D4 w
3 V+ p3 f9 R6 l0 B2 P7 A% f3 d* u6 L" c' {3 I# L1 X
二: 由于整套模具排位方式为1+1,行位镶件4通过杯头螺丝固定在大行位座子上面,整个行位的驱动力来自行位铲机,行位的限位方式使用DME标准件来限制行位行程:如下图所示:
; r0 o' m! V; a9 X/ a' l
Z; F D) A& F' n! g' ?
) ]; [8 a0 ?' b三: 产品的内部倒扣出内行位结构,由于空间的限制,前模内行位采用T型槽连接,小行位T型槽设计要注意:T型槽单边至少保证3MM以上的强度,T型槽角度一般在(30-45)度,这种结构的动力来源于铲机,轨道设计在模仁上面,并用杯头螺丝固定。并且如下图所示:6 j Y1 ~1 r7 u" P3 f
' B4 [2 Y4 A" v, q3 U$ S8 C) j
' v- O8 ^0 P5 [) Z8 v
& K9 e% Z# M" H1 ^% v
五: 本套模具后模设计了两只镶件,镶件上面胶位很深,为了充分冷却胶位,镶件上面设计冷却运水,设计镶件的另外一个目的:由于镶件上面骨位深,产生的气体多,镶件可以排气,由于是圆形镶件,在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很大,圆形镶件要设计定位, 如下图所示:6 R) z9 d+ f b( S2 N* C2 k5 ]3 `
6 n3 {& I w# R) I+ r
" Q0 G' \$ t# |" t&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