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2406|回复: 3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性认识,经典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业升级力度上的加大,企业家们正将目光由单纯的产品加工或装配环节转移至产品的整个价值链。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理念自发源以来,因其以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新产品需求的提出或产品创意的萌芽到产品的退役及处置)为管理主线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得到了众多制造型企业的认可。然而,对许多新接触PLM这一理念的人来说,因“管理”一词过于宽泛而无法从字面本身获得更多的信息。    & }4 k/ x6 T# c& K$ G# h& r% u  V* D
  v+ i9 c) A: Q; x; g' L2 Q+ d
        对部分有意实施或正在选择PLM产品的企业来说,很多时候他们是通过接触不同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来对PLM产品做更深入的了解。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同的解决方案往往有不同的构架思路及宣传策略,单单以某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的性能与功能特性为基础来认识PLM可能会给后续的规划及实施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若能摆脱具体的PLM解决方案从更宏观的层面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管理”一词加以认识,企业则会更好地将PLM理念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并制定适合自身的PLM战略,而不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被软件供应商们牵着鼻子走。0 V6 F: R) H0 x+ o; D$ n

  m7 P9 B. k8 v6 s  p        对管理的常规定义是:通过对人及其它资源的组织与运用达到设定的目标。业界广泛认可的应用PLM所能实现的目标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等等。那么,PLM又是如何组织和运用人及其它各项资源以达到这些目标的呢?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助于您进一步认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管理”一词的含义。
( b, X2 ?& _7 Q
/ e, Z+ J# k" Z1 V3 E$ k* ?& E提高产品定义的效率
4 O% u. Q, c$ X2 L" m* Z$ H1 ^0 a. C" J+ T4 f7 N/ f. h0 h" B
        在向客户交付一项产品之前,该产品必须经过完整的定义才可从最初的原材料转变成可交付使用的最终产品。在这里,我们之所以使用“定义”而非“设计”一词是因为设计仅仅只是定义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常规概念中的设计主要是指确定产品的组成物,包括材料、几何尺寸及相应的制造工艺等。这些信息基本满足了产品制造的需求,但如果站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或从客户的角度看,这些信息其实是不充分的。产品定义信息除了设计数据外,还应包括来自于设计阶段之前的产品概念信息(如需求说明、产品创意、概念说明等)、来自于制造阶段的信息(如产品配置、交付期、用于产品持续改进的制造数据等),以及面向客户的信息(如产品说明书、产品维护及服务数据、产品处置信息等)。面对如此庞大而格式各异的信息,高效的产品定义流程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所在。. P* D, ?& a* `# y7 @

" E# N- e2 M# Q% }# ?        企业提高产品定义效率可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首先是提高产品定义信息的生成效率。在这一方面,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可直接提高效率的PLM工具已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然而光提高了产品定义信息的生成效率是不够的。以下两个例子常常在PLM软件供应商的宣传材料中用以描述企业在实施PLM之前的状况。第一个例子是,设计人员花了一个小时找到了一张他可以用半个小时就能重新设计完成的图纸。第二个例子是,尽管企业内部已经对产品进行了更改,但因为设计人员忘记发送产品设计变更的电子邮件,零部件供应商还在按旧的设计进行生产。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说,产品定义信息的分发与共享效率与它的生成效率同样重要。这项需求在很多企业实现了“甩图板”之后显得更加突出。 9 A: Z8 Y. `( s, K; \% B3 X( R' `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PLM 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 认识 基础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维护产品定义信息的准确性
( W+ L* E9 }) b+ c
$ X; X" u* c5 W2 a0 u        产品定义信息的准确性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产品定义信息的完整性。比如说,A、B两个产品共享零件C,因市场的变化,设计人员对C进行了修改以适应A产品新的设计需求,此时,PLM系统应该有相应的措施以保证B产品的信息完整性 – 通知B产品的设计师并标记所有受影响的零部件、在B产品的设计人员确认前禁止对C进行修改、或者终止共享关系并为A和B生成独立的C零件实例,具体采取何种措施则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6 j) Y9 W8 d
* p2 J9 }$ \4 ~2 D( N; v9 G
" J3 k& k, q4 L
        产品定义信息的准确性的另一个含义是针对时间或事件的有效性。如今,企业往往基于一个模型针对不同的需求同时生产不同配置的产品,另外来自于制造环节的因素也对设计环节产生影响(如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导致设计上的变更)。这就使得产品定义信息是与其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的。不同的时间、订单、批次,以及动态的市场销售、供应商、库存等信息都可能需要产品定义信息做适时的变更以适应特定的需求。笔者曾服务于中国一家较早从事产品数据管理(PDM)理念推广的软件开发商。当时我们的口号是“确保产品数据一致、最新、安全”。很多年过去后,笔者仍然坚信这一特性是PLM的基石之一。
7 Y5 z2 N( p! L# U: O- ^
4 j1 c. y9 G; B
6 z  P# ?0 L1 m) [" r- l) ], [* N- N推动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协同
, y. q( B3 s% w/ t6 F
) i- G& V' y' o; G$ N  Z        当今市场环境下的普遍趋势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但产品的价值链却变得更为复杂。如今,不仅是制造流程,设计、测试、及各种管理性职能都可以外包方式执行。这就使得产品价值链上各方的协同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B! c% X4 W1 k7 c
, ?' [& c4 t  j* ]2 f
        毫无疑问,之前所述的产品定义效率和定义信息的准确性是保证高质量的产品协同的基础。除此之外,产品信息的能见度(visibility)和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另外两项推动产品协同的关键技术。产品定义信息之所以对这两项技术产生如此大的需求,是因为当今的企业运营环境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十分的复杂。一方面,大量的格式各异的PLM工具在企业中得以应用,甚至同一个企业中使用多种三维CAD产品的情况也不少见。另一方面,企业内及企业间复杂的管理类信息系统的架构使得数据的及时互通成为全球化运营的一个瓶颈。简单地说,产品定义信息的能见度要求所有用户(无论他们是否属于同一个部门、同一个企业,也无论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和系统)都能获得相同的信息;产品定义信息的互操作性则要求用户可在合理的控制机制下对他人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操作。PLM尽管不能承担起所有的企业内及企业间的协同作业,但它至少保证了与产品相关的主数据(Master Data)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 F2 P7 ]# C2 z: K0 n, y/ \: W* Y: L0 A/ B! m; w

  V, X' N1 w* b; ]; S" p0 k增强产品的可持续性
: m' {) n* R) ^8 B- Q
+ D6 I8 Q3 M. Z; K1 v        可持续性发展已经越来越为当今的企业所重视。一个企业如果想长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它所提供的产品(包括服务)必须永远受用户的欢迎。产品可持续性(Product Sustainability)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提出来的。
3 {9 e0 X; G. S' G+ i& ~1 t6 J0 h7 G8 S3 X- v% o3 W
% J* [( k, C0 T6 T7 |, ?
        为支持产品的可持续性,一个好的PLM系统首先必须是历史敏感的(history-conscious)。这意味着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必须具有可回溯性以支持产品的持续改进。其次,一个好的PLM系统还必须是面向未来的(future-oriented),也就是说,在产品生命周期开始之时,就必须将产品今后对环境及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考虑在内。企业现在普遍认识到在产品开发阶段,供应商、客户及其它合作伙伴参与得越早,所开发的产品就越能获得成功。; D* u* R1 u: b$ V3 z& C

: J' z; t) v! j/ M& j        以上四点是企业在考虑实施PLM项目时对“管理”一词所应有的基础性认识。然而,企业各有各的特点,具体如何来准确看待管理并使应用PLM的效益最大化,还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相信随着对PLM认识的不断深入,每个企业会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抢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我的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2-26 00:25 , Processed in 0.1083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