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PLM系统实现上述架构的方法并不是一味的在自身数据库里存储这些数据,而是使用连接、整合的方法把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实时的业务数据。同时由于各个企业实际情况不同,所选取的切入点也有不同。
* J; C0 H4 O3 n8 M) q& }# d! Q8 u% y; v* [8 A- w, ~ O
我们目前在一个企业中采用上图模式实现PLM系统和ERP系统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协同,采用的切入方法关键如下:
: s: j; v* V8 F |0 q* w% n) z1 D, V1 J7 R$ m$ g
(1)首先由PLM统一了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的物料数据。- ~# _* p5 e* j" @: u' z
# _- I: L8 \: V& @! ]0 U (2)由标准化牵头,采购部门协助共同确定一定时间内的物料状态,物料共分为三种状态:优选、可用、禁用,对于目前性价比差或采购不到的物料设置为禁用,性价比一般或低值物料设为可用,价格变化迅速、性价比高或积压严重的物料设为优选。
7 b: s$ ~/ G' p
+ ^4 h, }" n, ^2 ~4 Q. y! r3 M (3)设计师在设计或更改时只能选取统一管理的物料,禁用物料禁止使用,已经使用的会强制设计师变更。4 Y( ~8 r* h; w- |$ U3 N
3 Q# i9 B/ Z6 J$ J (4) PLM整合ERP,不仅提供PLM系统存储的信息给设计师,还把ERP当前物料的库存、在制品等数据整合在PLM界面中提供给设计师。
9 i- ], i) m* Y' [4 ?- D/ N6 b0 ?) j; y
通过这种PLM协同ERP和采购供应链的方法,使得该企业的物流从源头上得到控制,该企业领导表示,下一步将进行产品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生产、采购、客户服务中的推广,以此实现在成本最低、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 j, ^& Y- ^/ P+ S, W8 z: R! e6 C$ {3 N
1 v; m j% s& U$ h' p1 O F) Z0 D4 C$ L& Y0 d
3、把协同进行到底5 e4 \, m* R! E5 z
2 G- j" c" }( c* _
如上所述,使用PLM整合企业信息化软件的架构关键在于协同,在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连接、整合各个系统,并借此把供应链中上下游厂商及顾客的产品信息与制造核心流程互联互通,进而节省开发及制造产品所需的成本及时间并尽可能的激发产品创新,设计出该行业的杀手级产品。3 V" o, q. @0 d* i; `
' ~' o# l! n/ Q8 g% X3 U 据国家财政部的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中国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已实现财务电算化和初步信息化,用户数据积累已达一定规模,但企业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却不足 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用户缺少“能够以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接近和把握信息”的工具。到目前为止PLM系统的整合框架应用案例中,对于各个系统中的数据整合哪些、如何整合、如何协同整体业务同样也刚刚起步。5 Z U/ ^4 F! {6 Z# W
$ R( d. M' y. e+ O/ p3 E: B6 l' ~ 不难想象,在下一个PLM浪潮中,仅仅连接各个系统的数据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如何用PLM更好的协同各个系统和业务将成为解决方案、软件设计的重点。软件设计中将重点考虑对协同模式的研究和支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Check In/Check Out和工作流。如何组成一个高度协作的企业研发团队、如何整合现有的CRM、ERP、SCM系统、如何构建一个协同企业将成为下一代解决方案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k) x1 c6 o* }4 J# J
( O8 \. w) ]+ J# y7 t" a3 K 正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产品至上”的策略一样,PLM系统要发展就必须把协同进行到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