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就提出了LFRT(或称LFT,LFC等)的概念。但是,由于当时的纤维浸渍技术以及长纤维粒料的注塑、模压成型工艺及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再加上当时人们在热塑性塑料的短纤增强、填充及其他改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而导致对LFRT技术的研究进步缓慢。
3 q& e; m0 Y8 e: y4 j4 b7 @
, x% m, z- A2 v, Y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环保及节能意识的增强,汽车轻量化开始成为新型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工业的这一发展趋势使得人们再次将注意力转向LFRT 的研究和开发上来,一些世界级的公司纷纷开发出了一系列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材料以及相应的制备工艺和设备,分别拥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
0 t' x2 V. t: f& p. R5 b6 H+ o9 I& X0 _ _! L
Azdel 和Quadrant 攻克了玻纤毡浸渍和批量生产设备方面的技术难题,生产出了GMT(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片材;Ticona、RTP和Sabic 攻克了长玻纤浸渍和浸渍模头的设计难题,生产出了LFRT粒料;GE塑料于2001年底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工程热塑性塑料掺混物生产商――日本川崎制钢公司的LNP 工程塑料公司, 从而增强了GE 工程塑料的掺混物业务。同时,GE与PPG工业公司共同组建了Azdel 公司以开展LFRT 业务;Krauss Maffei 和Dieffenbacher解决了螺杆结构和快速压机的技术难题,分别在LFRT 直接注塑和直接模压成型等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2001~2003 年的短短3 年时间内,Dieffenbacher 就卖出了30 多条LFRT直接模压成型生产线,这些生 E& ]# q6 q, y `$ a' K9 u
产线分别为Skoda、Polo、Passat、Touran、Golf、Mercedes A/E-Class、Smart、BMW、Fiat Stilo 等车型生产出了保险杠、仪表板和车底板护板等部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