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2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谐波机构的思考
6 ^' t T* L' d/ {9 {6 }! h6 `! x2 E6 j+ w: U v! ]$ X8 D
在机器人热的过程中,许多人对谐波结构的兴趣又开始加深了,由此想到,任何技术上的存在,也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相适应的。
R$ G7 E# |8 K0 J6 c) g
+ |4 F7 o0 L2 X" d这类机构的最大困难在于柔性轮的设计与制造,从理论上说,设计已有较为完整的公式,套一下,计算一下不是太大的困难,而工艺上的完善却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人力,物力,还可能有多次失败。2 a/ x& l6 ^8 g& m6 K% w. m- u
; d2 C1 q6 j" g; F热处理是一道关,要得到具有完美的弹性,具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从材料,机加工及热处理上步步要紧跟高品质,否则柔性轮是不容易做出来的。
0 I5 K8 o k& n) G
- g" k3 O/ u3 p2 w4 `热后的磨制也是难点,要控制内圆的直径,且控制好齿厚的尺寸,不经过多次反复不容易完成的。要追求最终产品效率高,齿面的粗糙度与精度缺一不可。" ?( v6 a' v i
+ Z6 c: I% k: y$ O$ I刚性内齿轮的尺寸及精度控制同样重要,且内齿轮无法磨齿,机加工就是唯一能保证最终使用的办法了。
3 g8 n" L' ? s
& O+ _+ q. Q5 _( \一般的介绍,在波发生器与柔性轮的配合时,总是要求直接达到柔性轮与刚轮的装配精度达到最小间隙,甚至是无侧隙,由此想到,如果把薄壁轴承换成在直径方向可调整的机构,通过调整达到柔性轮与刚轮的无侧隙啮合或者尽可能小的间隙,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能实现从二个方向可以自由地微调整,整体的加工难度就会极大地降低。# T+ V3 f" b2 {* l* T
3 x$ ^2 E" y% S* Z
以上是对谐波机构的一点思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谈谈在设计,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取众人所长,让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不断发展。7 C, q( U, a4 a& E$ }, [. r/ l1 ?
|
|